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親子游戲加強家庭溝通

親子游戲加強家庭溝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游戲加強家庭溝通

親子同堂看

留心你和孩子的沉默時刻,“做完作業再上網,每天上那麼久。

”“……”然後見他拿起作業本,心不在焉地翻了起來。先彆氣惱,經常遇到類似的沉默時刻,說明該找個時間和孩子好好談談了。除了聊天,現在更可以用一系列親子互動遊戲來發現沉默的原因,比如最簡單的扎氣球遊戲。別看它簡單,不僅對七八歲的小朋友,對上中學的孩子也同樣有吸引力。同時,你也能形象地觀察到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模式,和孩子共同改善交流的方式。

前些天,林女士參加兒子學校的一個講座,關於幫助孩子擺脫網絡依賴。林女士很感興趣,因爲兒子已經數次“破譯”了自己設的電腦密碼,她很想知道怎麼治治兒子愛上網的習慣。當活動的主講人問林女士,你怎麼對待孩子愛上網,林女士說,“我會繼續設密碼,”而後,主講人又問林女士的兒子,如果媽媽繼續設密碼,你會怎麼樣?兒子說,“也不會怎麼樣”。言下之意,就是接着破譯。在場的其他家庭一片心照不宣的笑聲。

說不清道不明 試試遊戲

改掉孩子這些讓人無從下手的習慣,“講多少遍都講不聽的”,而說多了,很多時候就是硬碰硬,孩子家長不歡而散。“我完全可以預測我太太的行動,可是女兒,我真不敢說這話。”有位爸爸頗有感觸,後來他接受心理諮詢師的建議,帶着女兒參加了親子互動遊戲。沒想到這個遊戲,很對味。

“第一次有心理諮詢師在旁邊觀察,我和女兒一起用氣球做作品,扎完氣球之後,諮詢師問我,這個作品主要是誰做的,女兒迫不及待的插話,是他!”參加完第一次遊戲之後,他開始感覺到,自己對13歲的女兒是不是控制太多了。

“做完遊戲之後,我們會問三個問題:誰選的氣球?誰負責做?誰來解釋?”廣州市青少年心理協會的諮詢師廖新華說,之前他們已經在廣州幾所學校開展了親子互動遊戲活動,以遊戲來緩解“少上網”的家庭矛盾。根據網絡成癮的研究顯示,80%網絡成癮(IAD)的孩子,都是因爲對家庭關係不滿而轉向了網絡和遊戲,“家長和孩子都能通過遊戲看到家庭溝通的方式。”

每週兩次 堅持兩個月

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般都是在孩子五六歲的事,但初中生和高中生對親子互動遊戲的興趣,絕不亞於小時候的玩耍。在林女士參加完活動後,發現很多孩子都想這樣的活動“再多一點。”因此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要是能多加一項有趣的遊戲,孩子不知道有多感興趣。

除此以外,廖新華也建議家庭集體做遊戲,很多時候能從別人的家庭中看出溝通或不得力或順利的原因。若遊戲中遇到衝突,乾脆一人做一個,完成之後再互相解釋自己爲什麼要這麼做。“最理想的是每週兩次,做兩個月,你會發現和孩子說話順暢多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