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家庭溝通模式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溝通模式對孩子的影響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一個家庭,不同成員之間的溝通模式可能不一樣。每個人對家庭生活的理解不盡相同,這纔是每個家庭獨一無二的原因,那麼,家庭溝通模式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看看吧!

同一個家庭,不同成員之間的溝通模式可能不一樣。每個人對家庭生活的理解不盡相同,這纔是每個家庭獨一無二的原因,那麼,家庭溝通模式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溝通模式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溝通模式對孩子的影響

多元型:

保證開放的討論氛圍,做決定時可以大家一起坐下來協商。一般創造出這種家庭的父母都持有非主流價值觀,比如親密關係不能限制個人自由。這種父母既彼此陪伴,也分開有各自的活動空間和時間表(比如分開的書房和浴室),而且不避諱有衝突,遇到分歧不會迴避處理。

一致型:

你會感覺到需要和家人三觀一致的壓力,要維護家庭等級結構。同時你的想法也會被重視。這種家庭的孩子要麼循規蹈矩,要麼就逃進自己的幻想裏。一般這種家庭的父母都是非常傳統的,他們相信“夫唱婦隨”、“保持忠貞”,互相依賴和陪伴,而且認爲自己的婚內交流是隨和而用心經營的,而不是常常有衝突的。

保護型:

很明顯會有一種遵守家規、聽從家長的氣氛,不太有允許孩子質疑長輩的可能。在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影響或被權威說服。塑造這種氛圍的家長三觀也很傳統,他們重視自己個人勝過親密關係,互相陪伴和分享都更少,並且認爲他們婚內的交流是堅決自信、有說服力的,而且更多回避婚姻衝突。

放任型:

家庭成員之間不太有什麼交流,也缺乏家庭凝聚力。大多數家庭成員都在情緒上和家庭很疏遠。這類家庭養育出的孩子更可能被外面的社會組織影響。塑造出這種家庭模式的家長對婚姻無法達成一致,他們對自我觀念,互相依賴和婚內交流的預期理解都不同,所以很難讓家庭有凝聚力。


指責埋怨型溝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髒了!成天跟在你後面洗衣服,我是你的傭人啦!”

“你玩不夠啊!作業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亂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這些語句體現出一個共同特徵――指責和埋怨。

指責埋怨型溝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

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爲固定的指責對象,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並未真正解決,成爲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結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悶或緊張,危機四伏。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被指責者要不逆來順受,要不一味逆反、攻擊性強,對子女人格的成長極爲不利。

遷就討好型溝通

“啊呀!媽媽不知道這個菜你不喜歡吃,將就着少吃點。你想吃什麼?我明天就去買。”

“怎麼,我給你買的這個圓規是小學生用的?對不起,我明天再去重買。”……

愛孩子是要將孩子作爲一個能承擔自己責任的獨立的人來愛,而不是遷就和討好孩子。

遷就討好型溝通的家庭,表面一團和氣,但缺乏一種家庭成員之間真摯的愛,而且會養成一個人依賴而又固執、軟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點。另外,這種溝通同樣也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溝通,是通過迴避問題來“解決”問題,也是一種缺乏建設性功能的溝通。

孩子在這種遷就討好型溝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遷就自己,自己卻很少遷就父母。但是,這種溝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卻主要表現爲眼前的、家庭內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個遷就型的人;孩子成人後,很可能又不自覺地組建起一個遷就討好型的小家庭,在一種缺乏真摯愛情的家庭情感氛圍中生活。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