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尹建莉:不要讓孩子變成“小刺蝟”

尹建莉:不要讓孩子變成“小刺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面教育永遠是最可靠的辦法,正如避免得流感,應通過平時強壯肌體來預防,而不能採用一出家門就戴防毒面具的辦法。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表現出一匹駿馬的飄逸,就不要從小教唆他以一隻刺蝟的姿態活着。

不要讓孩子變成“小刺蝟”

有一位家長,想培養兒子的男子漢氣,就對兒子說:“如果你跟小朋友發生了衝突,無論誰對誰錯,你都不許當着對手哭,因爲那樣的話,你的對手會很得意,下回還會那樣。”

這樣的家長可能自以爲棋高一着,卻是既錯誤地挑撥着孩子們的關係,還非人性地壓抑孩子的正常情緒表達。這樣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男子漢,只能教唆出一個壓抑的小心眼。而根本原因,就在於家長把發生衝突的小朋友看成“對手”,自己就是以一個小心眼兒的態度來對待孩子間的衝突的。

古漢語把心胸狹隘的人稱爲“器小者”,認爲“庸猥之徒,器小志近”。如果家長總以自己錯誤的標準和判斷任意踐踏孩子單純的世界,孩子的人際交往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未來也難成大器。

曾有一位單身母親向我諮詢,她說4歲的女兒很喜歡去幼兒園,但在和小朋友玩耍時,總是扮演邊緣角色,受別人的支使,還總是受氣。比如搶某件東西,搶不過別人時,就不會再搶,轉而玩別的東西去了。有時別的小朋友打了她,淚痕還沒幹,人家過來找她,她就馬上高興地又去和人家玩,全然忘了剛纔被打的事情。這位母親覺得孩子太懦弱,沒有自尊,爲此她給孩子講過道理,也狠狠地教訓過女兒多次,卻總是沒效果,孩子似乎越來越膽小了。她將此歸因爲孩子在單親家庭中成長,因缺少父親的關愛和保護而自卑。所以她的問題是,如何給孩子做心理輔導,是不是需要馬上給孩子找個父親?

尋找同伴並迎合同伴,這是孩子正常天性的表達。在和小朋友發生衝突時,孩子能根據具體情況,主動退讓,並且能通過轉移注意力自我化解情緒;在小朋友得罪她後,不計前嫌,快速進行情緒代謝,重新投入友好的玩耍中。所有這一切,都是孩子在用天性中的純潔、豁達和自愛,努力發展自己的人際協調能力。這是一種潛能,這種潛能幾乎深藏在每個兒童體內,只要沒有錯誤的外力干涉,他們都可以在未來的成長中把握好各種交往的分寸。

尹建莉:不要讓孩子變成“小刺蝟”

家長對孩子的負面評價,其實都是她自己心理的投射。她的自卑感和斤斤計較,讓她無法完成人際關係的協調,這種不協調性甚至可能影響了她的婚姻關係。她下意識的自我保護,就是讓自己遠離他人,拒絕交往。現在又不由自主地拽着女兒往這個方向走。

我詢問了這位家長童年的一些情況,她也是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中,她對自己幼時狀況的描述和對女兒現在情況的描述如出一轍,而她自己在陳述中也突然發現,自己對女兒的態度、方法簡直就是當年母親對待她的翻版——到這裏,她是開始觸摸到問題的根源了,這纔是改變的開端。

孩子天性各不相同,不要指望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表現恰好符合你的理想。他可能是強勢的,也可能是柔弱的;可能是狡黠的,也可能是厚道的。這些特徵並不代表他將來就是怎樣一個人。只要他在和同伴玩耍時是快樂的、內心是純淨的,就是好的。良好的同伴關係本身就是成長的營養品,能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滋養,成長得健康。

當下就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一些人由於自身的不如意或眼界太低,經常給年幼的孩子灌輸社會是險惡的、人心是無常的等等這類負面觀念,讓孩子從人生初始,就對家門以外的世界不抱有信任和好感。這不但降低了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坦蕩,也束縛了他接納世界的心胸,甚至會培養出反社會人格。

對世界懷有美好的信任,和具有基本的安全防範常識並不衝突。家長應該把人際交往中各種潛在的危險告訴孩子,比如周圍的人發生了什麼事情,或媒體上報道了什麼相關內容,就事論事地跟孩子談談,讓孩子增加些常識。生活本來就是有悲有喜,有常規有意外。知道世界有灰暗,不等於要把世界看得灰暗;知道世界是光明的,也不等於毫無防範心理。這是你對社會應該有的態度,也是教育孩子應拿出的示範。

正面教育永遠是最可靠的辦法,正如避免得流感,應通過平時強壯肌體來預防,而不能採用一出家門就戴防毒面具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