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這纔是孩子越哄越哭的真正原因!

這纔是孩子越哄越哭的真正原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幾天,叮噹又突然半夜鬧覺了,我還在趕稿,讓老公趕緊去哄哄他。

“臭小子,哎!別哭了,這大半夜的你到底是想幹嘛呢?”

我一聽語氣不對,趕忙放下稿子,過去救場,說來也神奇,每次只要我一接手,把叮噹抱在懷裏拍背,輕輕地安撫:“寶寶是不是哪裏不舒服啦?”“寶寶做噩夢了?別怕,媽媽在”......

或者試着給他揉揉肚子,解開衣釦,撓撓身子,看看他是熱了還是癢了……

這樣摸摸弄弄一番,叮噹都會漸漸安靜下來,至少不會再撕心裂肺地嚎下去。

劉先生覺得挫敗,委屈地抱怨:“同樣是哄,爲啥我越哄越哭,好像暗地裏掐他了一樣。”

我回想他一遍哄孩子一邊嘆氣、焦慮的聲音,突然明白了爲啥孩子總不認他了。

他覺得我神奇,能鎮得住孩子,其實我自己清楚,我只是做到“無條件接納”罷了。

什麼是接納?

就是當孩子的行爲和你預想的不一樣,你暫時把自己當下的負面情緒和批判想法放一邊,仍然願意換位思考去理解、認可他的需求和感受。

這纔是孩子越哄越哭的真正原因!

一、無條件接納是一種信任

心理學家林文采對於“無條件接納”,有兩句很經典的兩句解釋:

?“無條件接納的基礎是信任”

?“無條件接納的通道是看到行爲背後的原因和情緒”

劉先生很佩服我哄娃時的耐心,但我卻告訴他:不是我更有耐心,而只是我更信任孩子。

我一直信任孩子是不會無理取鬧的——他不可能放着好好的覺不睡,成心給我們找茬,他一定是哪裏不舒服纔會哭鬧。

所以當我抱起嚎哭的叮噹,我第一個想法不是怎麼止哭,

? 我依然信任他不是無理取鬧,

? 依然願意換位思考去理解他“睡不着”背後的需求與情緒——他是不是熱了,是不是哪裏不舒服……

這就是一種接納,一種無條件的接納。

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那種被氣得講不出話、被老公扔下一句“無理取鬧”的時候

孩子所有的“無理取鬧”,其實不過都是因爲他們無法表達,我們又不肯去懂他,而只好用“哭”來發泄。

這纔是孩子越哄越哭的真正原因! 第2張

二、無條件接納不是無底線縱容

最開始,我跟劉先生談接納,他是有牴觸的,所以會故意出些問題“刁難”我:

? 比如他問我:“孩子非要把遙控器扔魚缸裏,扔進去可不壞了,這還能接納?”

我:“你先阻止他,別讓他扔。”

他:“那他就哭啊,他不幹啊。”

我:“那就讓他哭啊,讓他不幹啊。”

他:¥%&*#¥%

? 比如他帶叮噹去樓下母嬰店玩,回來後問我:“家裏這麼多玩具,叮噹還想買,我不肯,道理也和他講了,他還是在地上打滾,這怎麼接納?”

我:“你把他抱起來,帶出去,讓他平靜一下”。

他:“可是我弄不動他啊!”

我:“他才1歲半,你33歲大男人,你真弄肯定可以弄得動的。”

他:¥%&*#¥%

許多父母覺得無條件接納,就是孩子做什麼都不能干預他,我想這是大家一直以來都“無條件接納”最大的誤解。

當孩子發現父母對自己是沒有底線的,只會更多的去試探父母的底線。

孩子不對的行爲當然需要干預,我們要去“無條件”接納的不是孩子的行爲,而是孩子行爲背後的情緒與需求:

? 接納孩子想把遙控器扔進水裏的好奇,你不讓他做,他很着急,如果他只是好奇,可不可以去找一箇舊的遙控器,讓他扔,滿足他;

? 接納孩子喜歡玩具的天性,你不讓她買,她很傷心……阻止她打滾,但同時也告訴她“媽媽很愛你,媽媽知道你很想要,如果你真的很想要,下次生日的時候媽媽買給你好嗎?”

當然,所有的方法,都只是方法,沒有一種方法是無懈可擊的。

滿足孩子需求的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是縱容和順從,但只有我們先去接納信任孩子,深刻地去理解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看到他的需要,才知道如何去滿足他,平復他。

不過,孩子的需求,往往不是表面上他表達的,或是你看到的,這需要需要我們俯下身來,認真地感受與傾聽。

這纔是孩子越哄越哭的真正原因! 第3張

三、無條件接納是允許孩子哭

即使孩子還是不接受我們的辦法,那就允許孩子哭好了。

允許他用“哭”祭奠一下“這個世界怎麼不再圍着我轉”的挫敗感,陪他哭,允許他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教她怎麼更好的發泄:

? 給他一個枕頭丟一丟

? 教他在哭到抽泣時深呼吸

? 放棄控制,放下焦慮,放棄阻止她不哭的想法——我曾在諮詢師李雪的書中看到一個這樣的片段,一個媽媽講述她試着完全接納孩子後的分享:

這纔是孩子越哄越哭的真正原因! 第4張

無條件接納是面對孩子的哭泣,有定力,不逃跑也不阻礙。

這纔是孩子越哄越哭的真正原因! 第5張

四、無條件接納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帶來尊重,獲得成長。

前段時間有個爸爸諮詢我說孩子脾氣急,前幾天和幼兒園的夥伴吵架了,回來就說“要殺了他”,他很害怕孩子真的會怎麼樣。

我給他的第一個建議,還是接納。

正如上文所說,接納的起點是信任。

如果我們真的信任孩子,就不會僅憑一句話去預設孩子會殺人。

信任孩子的父母,腦子裏蹦出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孩子今天怎麼了,是什麼讓他這麼生氣”。

帶着這個問題,

? 我們纔會走向對孩子的溝通與傾聽——“告訴爸爸,是什麼讓你這麼生氣”;

? 走向對孩子情緒的理解接納——“哦,原來是他搶走了你最喜歡的玩具,所以你這麼生氣”

? 更重要的是帶領孩子從單純的情緒發泄,走向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

爸爸:“他爲什麼要搶你的玩具”

孩子:“因爲他想玩”

爸爸:“那如果他先徵求你的同意再拿去,你還會生氣嗎?”

孩子:“也許不會了”

爸爸:“那明天你可以告訴他,如果他想玩可以先問你”……

說“要殺人”的孩子要得到的教育並不是“不能殺人”,而是如何處理憤怒,處理人際衝突。

而只有孩子在被接納中,感受到爸爸不再是抓着他小辮子不放,隨時想要教訓他的敵人,他纔會放棄對抗。

而只有在這樣一段尊重信任的關係中,孩子纔會放鬆下來,願意與你心平氣和地探討如何改善。

其實孩子也知道自己的行爲並不是那正確,但當因爲自己一時氣憤做了自己也知道不正確的事的時候,有機會改正,纔是真正能讓孩子看到希望,帶來成長的事情。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