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在家長被放任慣了,就是教養的一種缺失

孩子在家長被放任慣了,就是教養的一種缺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週末跟朋友一起吃飯,她帶着兒子一起參加。兒子7歲了,長的瘦瘦高高,大眼睛雙眼皮,見面就跟我打招呼,很是討人喜歡。

我提議帶着孩子一起去吃必勝客,點餐的時候,孩子自己要了牛排,點了奶茶。

我們聊着天的功夫,孩子卻已經爬上了沙發椅連着的隔斷,甚至打開挨着隔斷的點餐屏幕下方的抽屜翻看。

我有些尷尬,卻不好直接說什麼,就提醒他這樣很危險,讓他坐下來。朋友似乎是意識到了我的感覺,一把把孩子拽下來,讓他老實坐着。剛坐下,孩子就翻開朋友的手提包,拿出手機,開始玩遊戲。

一頓飯下來,我發現,除了玩手機,這個孩子幾乎無法安靜下來,或者無法像個7歲的孩子那樣有禮貌、有教養的保持安靜。而且,他翻看手機的動作及頻率,簡直讓我自嘆不如。

因爲關係很近,我就很直接的跟朋友說:“這孩子你得好好管管,出門有點沒規矩。”

可能我過於唐突,明顯看到朋友臉上驚現的詫異。回想吃飯的過程,似乎除了我提醒和暗示他管管孩子之外,她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孩子的行爲有何不妥,或者會對自己和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孩子應該是在家中被放任慣了。

家長既沒有教給孩子應有的禮貌和行爲,也沒有教孩子在家和在外的規矩。更遺憾的是,父母沒有在孩子做出偏頗行爲的時候,進行必要的教導和糾正。

孩子不覺得自己的行爲有失,是孩子的認識有限,還沒有熟諳做人做事的準則;父母對此習以爲常,就是一種教養缺失,是父母本身意識和能力低下導致的無所作爲。

孩子在家長被放任慣了,就是教養的一種缺失

2、我時常分享一些育兒中的經驗,有一項內容特別受關注和好評,那就是我給兒子制定的“屏幕時間”。

目前兒子3歲零4個月,每天的“屏幕時間”爲30分鐘左右,極少數例外情況下,達到60分鐘,但也絕對分散在一天的不同時間,保證每次看視頻的持續時間不超過30分鐘。

我兒子接觸電子屏幕算是比較早的,剛過一歲我就開始用平板電腦給他放英文動畫片。針對他的年齡,當時選擇了每集只有5分鐘的《小鼠波波》《藍色小考拉》之類,每次播放最多不超過三集。

從孩子第一次接觸到動畫片,我就能看到他眼睛都放光。電腦屏幕裏動畫和色彩帶來的衝擊,絕對不是平時看書或者觀察所能比擬的。

但是第一次,他因爲不能繼續看動畫哭鬧不止時,我並沒有妥協。

不管他是否聽得懂,我明確的跟他說:“你現在年齡小,眼睛沒有發育好,每天最多隻能看三集。”

之後,每次看視頻前後,我都會重複同樣的話,並且播放過程中,都會提醒他一集結束和開始。漸漸的,他會在第三季結束的時候,自己主動關掉屏幕。再後來,我根本就不用監督了。常常是做飯的時候,就給他打開動畫片,他看完三集後,就關掉屏幕來廚房找我。

所謂的規則,其實就是一種習慣。家庭有規則,社會也有規則。

但往往是,我們對規則的定義和認識人爲的具有彈性。社會規則,因爲法律和道德約束的存在,人們會有敬畏,選擇去遵守。

而家庭的規則,卻有太多的隨意性。而最初對孩子產生影響並且持續一生的習慣,就是來源於家庭的規則。

3、總是聽朋友說自家的孩子,放了學就看電視,週末一睜眼就看電視,只要孩子在家,幾乎家裏的電視從來就不關,就連吃飯都要看着電視。

我對此深感不幸,卻無法責備孩子。

孩子的問題,最初都來源於父母,或是來源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或是來源於父母的放任自流。

除了吃飯看電視,還有一種更影響身體健康的,那就是飯前吃零食。

上次跟朋友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到了中午吃飯時間,剛一出遊樂場,孩子就看到了橙子先生,要買橙汁。我明確的告訴他接下來是午飯時間,應該吃飯。他改口說飯後買橙汁,我答應了。

但是剛坐下點餐,朋友的孩子就開始鬧,一會要喝飲料,一會要吃零食,一會要喝橙汁。

朋友的孩子比兒子大兩歲,但是朋友的解釋並沒有起什麼作用。她象徵性的管了一下,希望孩子能夠先吃飯,但是孩子並不買賬。孩子剛一哭鬧,她就妥協了。

兒子從坐下來,就開始自己吃飯,儘管一直看着那個姐姐,但自始至終都在吃飯。朋友不得不中途去買的橙汁,也給兒子買了一杯。我把橙汁放在他旁邊,告訴他吃完飯以後才能喝。

朋友一直說自己的孩子:“你看小寶吃的多好,都吃了那麼多了,你也吃點吧。你是姐姐,一定比他吃的多……”

可是孩子壓根就不買賬,依舊是喝着飲料吃着零食。

作爲父母,爲什麼要隨時給孩子備着零食,又隨時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呢?看似愛,卻是對孩子的傷害。

4、幼年時期的孩子,就是一粒種子,給他什麼樣的環境,他就會長成什麼樣子。

在孩子能夠一次塑型的階段,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行爲,對孩子的影響,那是終身的。

幼年時,不對孩子進行文明禮貌的教育,孩子在言行上就會出現偏差,這影響的是孩子的爲人處世的行爲方式。例如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對別人的付出表示感謝;不知道家裏和外面的區別,在外不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爲等等。

不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約束,孩子就很難做到“節制”。

看電視、玩手機需要進行時間上的限制;看書、玩耍需要進行分類上的限制;交友、外出要進行安全上的限制……

孩子只有在幼年時期有“節制”,纔會凡事看到界限,做到不逾越界限。

弟子規中“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是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和規矩;

“心有疑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是學習中的習慣和規矩;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是行爲中的習慣和規矩;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是爲人處世中的習慣和規矩;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是閱讀中的習慣和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無規矩難成善人善業。

從小給孩子立下對身心健康有益的規矩,這纔是父母留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