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爲什麼會變成“兩面派”?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孩子爲什麼會變成“兩面派”?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有兩面派呢?是什麼造就孩子的兩面派?有位寶媽訴苦自己的孩子5歲了,正在上幼兒園中班,可媽媽卻發現了一個現象:媽媽反映,昊天在幼兒園是個特別懂紀律、乖巧的女孩,可爲什麼一回到家就亂髮脾氣、無理取鬧呢?家長該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在幼兒園和在家簡直就像兩個人,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種情況估計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裏的表現判若兩人,在家裏好像誰都不怕,可一到幼兒園就乖乖的了,而且只聽老師的,只要是老師交代的都能好好完成。

這就是是幼兒園老師們口中的5+2=0 孩子在幼兒園5天形成的良好的行爲習慣,一個週末2天時間,孩子就全部丟棄了,又重新回到了歸零的狀態!

孩子爲什麼會變成“兩面派”?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孩子爲什麼會變成“兩面派”?

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園有一套系統、固定的紀律規則,幼兒在長期遵守的過程中,心理上會形成定勢,從而轉化成一種習慣。而在家就不同了,沒有各種規則的約束,加上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容易妥協,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變得不聽話了。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鮮明的對比?老師們是靠什麼獲得了孩子們的喜歡以及崇拜呢?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老師給孩子樹了明確的規矩

學生們在學校裏有哪些規矩呢?這裏來一起看下。

這些規矩是必須做到的:

按時到校。

衣服整潔。

見到老師要問好。

課前準備好書、準備好筆。

坐姿筆直。

認真聽講。

認真做隨堂練習。

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放學後按要求完成親子作業。

······

下面這些規矩是不能違反的:

上學不能帶零食。

不說髒話。

不動手打架。

上課不能交頭接耳。

不準傳小紙條。

不做小動作。

不能影響別人聽課。

······

類似的規矩還有很多很多,要總結和提升一下的話,那就是孩子日常行爲規範。

有了這麼一套規矩,老師面對班上幾十個孩子纔不會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證一切井井有條。

再反觀絕大部分家庭,哪有這麼明確的規矩?現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確地說出家裏的3條規矩嗎?家裏有成文的規矩嗎?估計很多人1條都說不出來。

老師給孩子兌現了明確的獎懲

光有規矩遠遠是不夠的,因爲僅僅寫在紙上的規矩都是空話,只有真正付諸實施的才叫規矩。

在學校裏,規矩的實施就是獎懲。從幼兒園開始,就有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小紅花。表現得更好,除了累積更多小紅花,還能升級變成大紅花,最後還能拿到那飄着香氣的真紅花。這些紅花不僅獎勵給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讓你那小小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其他一切獎勵也都是這朵小紅花的升級:表現好可以拿到獎狀,可以領到獎品,還可以站在全校學生面前講自己的光榮事蹟。

只要表現好,學校裏的規矩一定會兌現。老師不會輕易許諾,只要許諾後一定會兌現。

孩子爲什麼會變成“兩面派”?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第2張

可反觀很多父母呢?很多時候都是輕易許諾、從不兌現。

最小的事:你快點吃飯,吃完這一口就讓你看電視。結果,沒有。

大點的事:你快點寫作業,寫完了可以下去玩了。結果,沒有。

更大的事:你好好學習,如果考試進步了就給你買IPAD。結果,沒有。

這至少帶來了兩個問題:

其一,很多許諾是不應該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須的,不應該許諾給獎勵。

其二,隨便許諾後卻不兌現,一點點蠶食了孩子對你的信任和尊重。

日積月累後,你再說什麼話,孩子都不會相信了。這一點都不奇怪。

兌現獎勵只是一個方面,而兌現懲罰則更爲重要。在學校裏,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錯,老師會及時對照規矩給出懲罰。比如,考試作弊,會被取消成績。

同樣來反觀父母對孩子,很多規矩下的懲罰措施都是擺設。孩子沒按照求做,哭鬧耍賴,只要鬧騰得厲害一點,大多數家長都會心軟屈服。別說懲罰了,反倒變成孩子要挾父母了。

長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謂的規矩,哪還有半毛錢作用?逢人還抱怨:我們給孩子立規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真是這樣嗎?

老師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這話怎麼說呢?就是老師給孩子們傳遞的都是積極正面的形象,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老師會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時候卻把自己當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卻從不要求自己。

來看看老師的工作狀態。

要求學生不能遲到,老師就會提前先到。很多值班老師和校長,往往都提前很多就到學校門口等着學生。不值班的老師,則會提前到辦公室準備好上課的材料和工具,上課鈴一響,準時出現在講臺上。

要求學生不能上課隨便講話,老師也有自己的原則。上課不能接打電話。

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則會加班加點。按時檢查親子作業。

再看看很多家長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玩遊戲不玩手機。結果呢?自己成天拿着手機不放。就連吃飯時,都忍不住要摸幾下。這樣怎麼能阻止孩子玩手機?

要求孩子不看電視。結果呢?孩子寫作業時,自己在客廳裏看電視。還開懷大笑。這樣怎麼能讓孩子安心學習?

要求孩子認真寫作業、求進步。結果呢?自己對工作毫不上心、天天倒數。這樣怎麼能讓孩子從你身上獲得正能量?

老師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至少是以身作則的示範。所以老師批評學生時,孩子願意聽,因爲老師就是比我做得好啊。

所以,想讓孩子喜歡您、崇拜您,也不難,您可以先從這三點開始做起:

第一:給孩子立下規矩;

第二:按照規矩有獎有懲;

第三:自己以身作則!

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正確地愛孩子,不要溺愛孩子。

溺愛孩子,對孩子無原則地遷就,從家長本意來說是愛孩子,可實際上卻害了孩子。由於溺愛,造成孩子的過分依賴,孩子本來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卻讓父母代替,從而養成了任性、唯我獨尊的不良習氣。

因此,父母既要愛孩子,也要懂得怎麼樣愛孩子,要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也要做到有理智、有分寸地對待孩子,把愛與教育結合起來。

不要都包辦代替,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現代獨生子女家庭中,年輕的父母認爲自己的寶寶年齡小、能力差,因此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動手,一切代勞;或者害怕讓孩子自己做事會惹出許多麻煩,越幫越忙,所以爲了省時省事,就事事包辦。

這樣做一方面影響了孩子很多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滋長了孩子過分的依賴心理,使孩子缺乏進取心。

爸爸媽媽們要注意,寶寶自己能做的事,決不包辦代替,一定要做到信任孩子,放開他們的手腳,並且還要積極爲寶寶創造動手動腦的條件,這樣才能鍛鍊孩子的能力和自覺性。

採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多鼓勵孩子。

爸爸媽媽可以對寶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孩子爲什麼會變成“兩面派”?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第3張

保證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密切聯繫,是保證孩子教育一慣性的重要方法。爸爸媽媽們要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規,孩子回到家以後,也不能放縱,應儘量按照幼兒園的紀律來約束孩子,持之以恆,形成合力,使孩子把老師、家長的要求變爲自覺的行動,養成有秩序的生活習慣。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