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感統失調的危害 10種訓練感統的遊戲

感統失調的危害 10種訓練感統的遊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統失調對孩子有影響嗎?什麼是感統失調?10%的孩子都會得的病,嚴重了還會影響智力,那麼下面來看看感統失調的異常行爲有哪些?如果孩子有感統失調該怎麼辦?

最近和閨蜜聊天,她心情特別低落,孩子剛上幼兒園,老師總是向她反饋說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特別好動,而且還經常和小朋友起衝突。

老師旁敲側擊的提醒閨蜜,這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閨蜜雖然心裏一萬個不承認,但兒子確實特別好動,在家裏也是如此。

雖然不情願,但還是帶孩子去了醫院,醫生給孩子開了一些檢查,問了一連串的問題。

拿到檢查結果時,醫生說孩子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說是很多孩子都會得,而且通過吃藥和康復訓練是可以恢復的,讓她不用太擔心。

好好的孩子怎麼就感統失調了呢?閨蜜特別困惑,關鍵醫生說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感統失調,比例真的挺大的。

米粒媽覺得還是有必要引起大家重視,主要就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得了感統失調,覺得孩子有這些情況大點就好了,但感統失調不會因爲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

今天和大家說說感統失調。

1、什麼是感統失調?

2、感統失調有什麼症狀?

3、如何改善感統失調(包括10個改善的小遊戲)

什麼是”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

簡單來說,就是人體的各項感官接受到環境中的刺激,經由大腦統整後,由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

感覺統合就是大腦將接收到的訊息,做出統整,然後加以反應的一項能力。

“感覺統合”理論是1969年由美國加州大學職能治療師Jean Ayres博士所提出,她發現3-13歲的兒童中,有10%的孩子有感統失調的症狀。而這並不是教育問題,經過大量臨牀研究發現,出現上述行爲的孩子,是由於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在醫學上稱爲”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

感統失調的異常行爲

1. 不喜歡被人碰觸或撫摸;拒絕剪髮、洗頭、洗臉;甚至大熱天也要穿長袖衣服

2. 玩耍意外碰傷流血時,自己常常沒有察覺

3. 常會從椅子上摔下來;常碰掉桌上的東西

4. 不喜歡被高舉;怕上高處或跨越水溝;會暈車

5. 特別喜歡玩旋轉的遊戲,不會頭暈

6. 平衡差;腿無力;容易跌倒、碰傷

7. 不太會玩跳繩、踢球、丟球、接球

8. 手無力;握筆不正確;寫字慢、歪斜

9. 眼睛不靈活;方位距離判斷差

10. 學穿衣服、扣扣子、繫鞋帶、拿筷子、寫字比同年齡孩子慢很多;與同年齡孩子相比,動作比較笨拙且不協調

11. 分辨不出相似圖或物品;拼圖玩不好

12. 語言記憶差;語言理解差

13. 2、3歲以後纔會說話;有口吃或口齒不清的狀況

14. 語言表達差;溝通困難

15. 特別好動,沒有目的性地動個不停;或是剛好相反,特別不愛動且動作緩慢

16. 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快

17. 注意力容易分散

18. 個性孤僻、不合羣;在羣裏中很難交到朋友

19. 覺得自己很笨、缺乏信心;容易挫折、放棄;拒絕學習新事物

20. 愛發脾氣;容易激動

21. 適應環境能力差;察言觀色能力差

22. 智力正常,但閱讀或數學的學習有困難,表現爲:

無法好好數數;也沒辦法好好念文字、寫文字,可能會上下、左右顛倒。如6念成9;79當成97;口合寫成合口

唸書或抄寫文字時,常漏字或跳行

感統失調的原因

造成感統失調的原因很複雜,但一般認定可分爲三方面:

先天因素

先天性的輕微腦部受傷,可能是媽媽懷孕時曾發生過先兆性流產;懷孕時用藥影響;孕期情緒激動、不穩定;母親於懷孕期間吸菸、喝酒;胎位不正導致固有平衡異常;早產;孕期營養缺失等。

環境因素

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兒童,生活活動空間小,多數侷限於室內活動。因此缺乏各種大動作感覺刺激,少了大動作的練習與經驗。

教養因素

國內現在孩子都少,孩子出生後,常過份保護。日常生活中,照顧者,尤其是隔代照顧時,往往事事代勞。

凡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很多時候已經到了可以自行進食的年齡,還是由大人餵食。

過度溺愛的結果反而剝奪了動作練習的機會,使孩子缺乏感統練習的機會。

還有一種狀況,照顧者過度擔心孩子於活動中受傷或弄髒,就限制孩子的活動。

孩子靜坐多、活動少,限制孩子活動,使孩子失去探索環境的先機。這些都會演變成孩子感統失調的問題。

感統失調的治療與飲食限制

感統失調的治療,最常見的就是職能治療。

形式上很像一羣孩子玩遊戲,但是由職能治療師在旁邊監看每個孩子的治療過程、控制進度與個別調整,讓孩子在類似遊戲的環境中練習、強化他不擅長的動作,以刺激大腦運作來改善感統失調的問題。

許多研究都已經證明,食物中的添加物如:防腐劑、人工色素,以及過量攝取糖份,都會引起孩子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添加這些東西的食物,如:糖果、餅乾、含糖飲料、冰品、果汁等,都是感統失調的孩子要絕對避免食用的。

荷蘭2011年的一項研究指出,64%的多動孩子,在飲食限制介入後,症狀有明顯改善。

但是一段時間後,如果繼續恢復以前的飲食,發現孩子會再度恢復過動症狀。

因此,讓孩子養成吃對東西的飲食習慣,只讓孩子吃適合的食物,就能改善過動症狀。

感統失調的危害 10種訓練感統的遊戲

10種訓練感統的遊戲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避免孩子發生感統失調的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小就常跟孩子玩感統遊戲,從遊戲中,幫助孩子培養感覺統合的能力。

擺盪遊戲(0-1歲

從出生起,就可以開始訓練寶寶的感統能力。家長可以將寶寶抱在懷裏,輕輕地搖晃(請注意:輕輕地!切勿太大力、或劇烈搖晃,會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羣),就可以達到刺激孩子的前庭覺,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

丟接球(1-3歲)

寶寶一歲開始,就可以開始跟寶寶玩球。剛開始可以把球放在寶寶的面前,鼓勵寶寶自己伸手去拿球。

等寶寶再大一點,就可以開始跟寶寶嘗試玩傳球的遊戲:一開始,可以跟寶寶對坐在地板上,用滾球的方式傳球。

等寶寶三歲了,就可以跟寶寶玩難度更高的遊戲:例如一邊跑,一邊傳、接球,刺激孩子的手、眼、腳反應,並訓練孩子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地面探索(1-2歲起)

寶寶一歲後,家長可以在家裏佈置不同材質的地毯或地墊,讓寶寶在地毯或地墊上或爬或走、或從事任何遊戲,讓寶寶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

兩歲後,還可以增加不同高度的設計,讓寶寶在不同高度的地墊上,從事各種遊戲。這是一個很好刺激觸覺及本體覺的遊戲。

鏡子游戲(2歲起)

寶寶從兩歲開始,就可以玩模仿遊戲。孩子藉由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身體、區分左右方向,這對於寶寶的觀察、動作計畫能力非常有幫助。

一開始,可以從簡單的一隻手的動作開始,慢慢進展到全身的動作。

疊積木(2-3歲起)

寶寶兩歲以後,就可以開始練習精細動作。用5公分立方的積木,讓保飽嘗試將積木疊高。

等寶寶到了3歲,就可以換成約3公分立方的積木來訓練。疊積木的遊戲,除了可以改善手腳的協調性,還可以訓練寶寶的創造力、注意力。

跳格子(3歲起)

將家裏的拼圖地墊撲在地上,每塊的間距約爲20-30公分,然後讓寶寶用跳的方式采地墊。這種跳格子的遊戲,除了可以訓練寶寶的空間概念,還可以幫助刺激本體覺。

打鼓遊戲(3歲起)

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手,玩打鼓的遊戲。可以配合節奏,讓寶寶在某一器材上連續拍打1-2次,然後換另一種材質的器具,再配合節奏拍打。

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動作計畫能力。此外,不同的材質,還可以增加孩子的觸覺刺激。

沙箱(3歲起)

找個小箱子,講究一點的還可以在箱子外面裝飾一下,更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寶寶一起做沙箱,讓寶寶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妝點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沙箱。

在沙箱裏面放入:筆、鑰匙、小豆子等小東西,讓孩子閉著眼睛,用手在箱子裏面找出東西,也猜猜看箱子裏面還有什麼東西。

這個遊戲可以增加孩子的觸覺刺激、增進觸辨覺能力、注意力。

黏土創作(3歲起)

讓寶寶親自動手,製造自己喜歡的東西。爸媽可以買現成的黏土;或在利用麪粉、水、食用色素,自己在家做黏土。

然後讓寶寶發揮想像力跟觀察力,用黏土捏出小朋友喜歡的東西、或是小動物。

玩黏土可以訓練手部靈活運動,同時對寶寶的觀察力、精細動作及雙測協調,都很有幫助。

手指畫(4歲起)

找個週末或假日,讓孩子穿上最髒的、舊的衣服,然後就盡情地玩吧!

拿些水彩顏料,沾在手指上,任意創作!這個充滿創意、同時非常有趣的遊戲,可以幫助刺激孩子觸覺,訓練空間概念及注意力。

懷疑孩子到底是頑皮?還是感統失調?父母沒有辦法評斷時,及早爲孩子安排評估診斷,瞭解孩子問題行爲背後的成因,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改善問題行爲。

感覺統合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自然消失。家長能越早發現孩子有些異常的狀況,儘早帶孩子就醫評估,尋求專業協助,纔不會錯過矯正的黃金時間(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