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2歲的孩子總是亂髮脾氣怎麼辦

2歲的孩子總是亂髮脾氣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歲的孩子總是亂髮脾氣是怎麼了,爸媽知道原因嗎?“可怕的2歲”真的有傳說中那麼可怕嗎?面對2歲的孩子亂髮脾氣該怎麼辦?

家長求助:我家孩子2歲,總是亂髮脾氣。大大小小許多事,完全讓家長摸不着頭腦的原因,都會惹得他大發脾氣。發脾氣時候尖叫、哭鬧、摔東西、對大人又踢又打還都是輕的,嚴重的時候把頭往地板上撞、亂撓自己的臉……搞得大人膽戰心驚,千哄萬哄的哄不好,簡直要崩潰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到底要怎麼辦纔好?

一、“可怕的2歲”真有那麼可怕嗎?

“可怕的2歲”“2歲寶寶小惡魔”,最近的求助信中,好幾個家長都有類似說法和感慨——祁祁喵很是吃驚。一來,我家孩子是我自己一手帶大的,每時每刻每天每月每一個年齡段都可愛的不要不要!好玩慘了有木有?簡直秒殺傳說中的小天使好嘛。二來,工作中、生活中所接觸的各種性格特徵的小朋友不算,小區院子裏、偶然遇見的陌生兩三歲小孩子也實在不少,吼吼,個個兒都好好玩、超可愛!

有回在客車上,前座一個2歲多點的小女孩,不知什麼緣故對緊緊摟抱着她的媽媽又踢又打,直鬧得聲嘶力竭,怎麼哄都沒用。好心疼哦,於是在後座笑眯眯瞅着她眨眨眼睛,然後雙手將眼睛捂住,過一下挪開手又朝她眨眼睛,然後又捂住。如此不過三次,她居然不哭了,伸出小手掰我捂住眼睛的手。她掰哪隻手我就挪開哪隻手,如此這般,總有一隻眼睛是被捂住的。小傢伙又好奇又興奮,咯咯咯直笑,沒一會兒竟然學會了,自己捂自己的眼睛玩開了。就這樣,一個簡單的不得了的小遊戲,倆人玩了一路,小傢伙小鈴鐺一樣脆生生地笑聲也響了一路,一車人就這樣笑眯眯聽了一路。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簡直不能再愉快!

不是祁祁喵妝點太平、故意美化,2歲多點的小孩子,是天生的好奇寶寶年齡段,更是地地道道的探險家啊,他們渾身每一個細胞都叫囂着探索、探索、再探索!因爲正在學着使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來感知外部世界的一切,也正學着通過語言、情緒、與人交往等等途徑試探並建立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連接,甚至一個動作重複千遍也不厭倦啊,簡直不能再好玩、再可愛了!

總的來說,2歲左右孩子建立與外部世界連接的認知、情感、探索能力有這麼四方面特點:

一是從認知角度看,能注意到一些物品很微小的差別,這一點連大人也自嘆弗如。

二是從情感發育看,2歲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也能懵懂知道做哪些事情會受到表揚、做哪些事情會受到懲罰。

三是觀察能力提高了很多,會說的話多了,能用的詞多了,正因如此,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喜歡與父母說話,也特別喜歡“糾正”大人的錯誤。

四是社交能力大幅提升,他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模仿大人,大人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等,並以此爲最快樂事、最自豪事。

當然,如果孩子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受阻,或者與父母的互動需求沒有得到較好滿足和即時迴應,寶寶們就不樂意了!他們的不樂意,因年齡、發育及所能夠支配的溝通方式技能所限,便只能通過“發脾氣”來表達。

請注意,“發脾氣”只不過是孩子式的表達方式而已。家長只要很快領會並掌握這種表達方式背後的情感需求信息,並給予較好滿足和即時迴應,孩子自然會通過這種迴應習得更多途徑的表達,“發脾氣”這種方式的表達就會越來越少。

二、孩子發脾氣時候,家長不應當做什麼?

嬰兒期的孩子,只對自己感興趣,因爲他們還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他人或外界。

而到了2歲左右,孩子能夠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並意識到“我”與他人不同,他們會對自己之外的大人或同齡小孩子越來越感興趣。與此同時,他們會通過各種語言上、行爲上的“不聽話”來強調和體驗自己的獨立,並患得患失地求證、驗證“母親與自己不再是一體”,併爲這分離關係或時而歡喜、時而不安。

老話兒說“三歲看老”。爲什麼強調“三歲”呢?因爲孩子們後天的脾氣性情就是這時候養成的,他們對外部世界探索、探索、再探索時候的體驗與經驗,會繪成一張地圖長進大腦某個誰也無法察覺的地方,從而像導航一樣指導並牽制他們的一生。

所以說,在2歲左右這個生命最重要的時段,孩子發脾氣時候,家長可以不知道應當做什麼,但絕對要知道不應當做什麼?

1、不嚴厲斥責

親愛的家長,如果孩子一發脾氣,好好地溫柔媽媽就立刻變身巫婆,陰沉沉一張臉遍佈陰雲,還高聲呵斥或怒吼:“哭什麼哭,就知道哭,再哭把你扔出去!”或者“還哭,還哭,你有完沒完,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總之,那個“我就……”後頭,花樣百出的全是威脅。

如此這般,孩子每發一次脾氣,家長就用軟刀子捅他幾刀。這就像是宮鬥劇中拿 厚棉被將人蓋住後再掄實了打悶棍一樣,身體外部一點兒傷也沒有,可是五臟六腑卻都重傷到近乎於破碎。親愛的,這是咱親孩子還是咱仇人啊?千萬別惡聲惡氣嚴厲斥責,以免給孩子小小心裏蒙上陰雲——前文強調過,2歲點的孩子,最擅長的事兒就是模仿!你的惡聲惡氣惡形惡狀,他會學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哦。

2、不威逼利誘

孩子發脾氣,是在表達自己在那個時間、那個情境下的特殊需求。可大人許多時候都無視或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只顧按自己的想法和意願處理。

拿餓肚子舉例比較好理解。比如孩子肚子好餓好餓,你卻興致勃勃地在商場裏給她挑漂亮新衣服,一會兒拿這件要她試,一會兒拿那件給她試,不停地試。她也許會被漂亮新衣服吸引,但那吸引只能持續很短時間。試了兩次新衣服,立馬感受到肚子餓,於是開始鬧;家長又是威逼又是利誘,又拿了一件新衣服讓她試,這回只試了一件後就開始鬧;家長加碼威逼、加碼利誘,乾脆一件也不試了,大發脾氣又哭又鬧,還把人家店裏的衣服一頓亂扯亂扔亂踩……於是大人也火了!

大人的邏輯是:老子辛辛苦苦掙錢,辛辛苦苦花時間、辛辛苦苦花心思給你買新衣服穿,你還嫌東嫌西鬧脾氣,屁大點個孩子,就不信了!於是……一場快樂的選購新衣服之行,到最後鬧得大人罵、孩子嚎一地雞毛。

這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孩子表達自我需求的那條路被嚴重阻塞和歪曲,孩子就越來越不能夠準確辨識自己的需求,於是脾氣就越鬧越升級,大人的惡劣情緒同樣被牽帶的越來越升級——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糟糕的親子關係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通過一件件小事細事、一天天平常瑣碎日子積出來的。

3、不刻意轉移

有些家長或專家建議說,孩子哭鬧或發脾氣,大人可以通過某些別的事或物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於是孩子就會忘記了自己爲什麼哭鬧,就會樂顛顛沉浸在新事物或新遊戲中去了。

祁祁喵個人的體驗和建議是,孩子如果哭鬧或發脾氣,大人可以什麼也不做,只溫和地、專注地、溫柔地看着她就可以。最好別隨隨便便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就像是清理河道。假如河道全長100公里,那麼這100公里的每一處都要清理乾淨才能保證在遭遇暴雨時候及時排洪。如果清河道工人圖省事,每隔一公里清理一公里,這樣算下來總共只需要清理50公里哦。可問題是,這會兒倒真省事了,暴雨洪流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時候,圖了省事的河道工人難道就能倖免嗎?

同理,孩子在此一時、此一刻情境下的特殊需求及表達沒有被即時滿足和迴應,那個“症”和“結”便會停滯在那裏,在肉眼看不見的孩子的心裏、腦海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累啊積啊,總有一天,那些長久淤積地、沒有得到較好處理並修通的負能量會以誰也無法預料的方式暴發。那時,重傷的會是誰?當然不只孩子,還有家長!

2歲的孩子總是亂髮脾氣怎麼辦

4、不過於縱容

令人煩惱的兩歲啊,依舊有個紅線原則是:絕不能過於放縱孩子!孩子將後來爲人處事等方面的情商養成,全靠這時候築基呢。過於放縱,等於人爲抹殺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和諧共處的規範、規則和界限。這不是愛,這是對付仇人最惡劣的手段,這是害!

比如你出去了一趟滿頭大汗剛進門就忙忙跑去孩子房子裏看她,順手拿她的杯子喝了一口水,結果孩子又哭又鬧各種發脾氣,於是家裏一羣大人趕緊哄孩子說:媽媽錯了,打她打她!誰讓她隨便用寶寶的杯子!孩子瞅着幾個大人拿巴掌裝腔作勢拍打媽媽,於是高興地咯咯咯直笑……這個就叫過於縱容。

關於過於縱容問題之嚴重及引正辦法,我們已有四期專題課了,此處不贅述。

5、不惡意懲罰

有些大人自己本身就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比如工作上剛好受了點氣,回家後正惱火,孩子偏巧又鬧脾氣,於是怒火騰騰地就起來了,照準孩子就是幾巴掌!

孩子當然會鬧得更兇,因爲她莫名其妙、無所適從啊,以往也有又哭又鬧時候,可媽媽都是好聲好氣、輕言細語地哄,或拿好吃的好玩的,或許諾買這買那,怎麼今天就阿嗚一口要“吃人”了呢?寶寶真是好心塞!寶寶心裏苦啊!

於是,一個陰晴不定、脾氣暴躁甚至有可能惡意傷人的孩子,就這樣被大人不知不覺地催生了。

換句話說,大人無規則、無底線、無定數的情緒性惡意懲罰,明擺着是會把自個孩子給毀了的!

三、孩子發脾氣時候,家長應當做什麼?

其實,對絕大多數家長來說,孩子發脾氣時候,只要能夠知道並且做到“不嚴厲斥責、不威逼利誘、不刻意轉移、不過於縱容、不惡意懲罰”就已經很好很好了。

當然,也有不少家長想做的更好,想知道孩子發脾氣時候家長應當做什麼?

大道至簡,答案其實很簡單哦:陪。是的,就是這麼一個字的原則,可太多的家長卻做不到。

前些年,接待領導時候要講究個陪吃、陪喝、陪玩。此處的“陪”字,其實跟接待領導的這個“三陪”的陪意思一樣,是指專注地、全心全意地陪伴。

孩子如果鬧脾氣,看着他鬧就是了——當然,有可能會傷害到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行爲要堅決制止。除此之外,孩子任何方式的鬧脾氣,大人只需要溫和地、專注地、全心全意地陪在孩子跟前就可以了。

將這一個“陪”字拆解開來,應當有這麼四個核心:

1、情緒需要時間。情緒就像是池子裏的水,不論這水是多是少、是清潔或髒污,只要不停地、暢通地流着,總有流完的時候。水流完需要時間,孩子發脾氣時候的壞情緒,也需要時間。

2、脾氣需要接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其他人當然有理由討厭這個孩子,可是父母不能討厭他。發脾氣時候的孩子,難道就不是你的孩子了?

第一是,家長要全然接納發脾氣的孩子,不批評、不指責、不遷怒。

第二是,孩子發脾氣時候,大人也不要遷怒於自己,認爲自己做人家父母做得很失敗——當然,如果有外人在場,家長會更難堪,也會更容易將這種無力感遷怒於孩子身上。衝動是魔鬼,家長當學會心氣平和地接納這個壞脾氣的寶寶,也接納自己有時候的無能爲力。天底下有誰是完美的呢?年輕的父母們真心不必苛求自己做個完美的爸爸或媽媽哦,和寶寶一起成長,每天進步哪怕一點點,都是可喜可賀的!

3、養正需要堅持。

除中國之外的不少國家,媽媽們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興奮地跳起來,因爲這意味着孩子開始有獨立的自我了!意味着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里程碑!

這不由讓人想起封建時代那些被圈禁在後宅的大家閨秀們——然而,就是那樣封建的時代、那樣嚴苛的禁錮,女孩子一旦來了初潮,卻是要小小慶賀一下的!

所以,這裏的養正與堅持,前者是指家長的心態養正,後者是指對孩子情緒疏導、人品引正所需要的長久堅持及時間複利的回報。

4、家長需要幽默

有個家長跟我抱怨說,自家孩子太熊了!每天早上眼睛一睜就開始淘,洗個臉都會故意把水甩到大人身上。

我笑眯眯問她:那你也甩他一臉水唄!

她吃驚極了,嘴巴里能裝個大鴨蛋!“怎麼可以這樣?!”她驚呼。

“怎麼不可以這樣?”我笑眯眯問。

她垂頭想了半天,很困惑地問我:好像也是哦,怎麼不可以這樣?

自那以後,她家的熊孩子的各種熊行爲,她簡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孩子每每被她鬧得連連討饒……捂臉,這腦洞開過了啊哈。

高質量的陪伴將自己變成對方

一句話總結,什麼樣是“陪”?高質量的陪法兒是將自己變成對方那樣兒的。陪孩子的時候變成孩子,陪丈夫的時候變成丈夫,陪父母的時候變成父母……如此以來,家庭成員之間關係順暢和諧正能量滿滿,家長不再一廂情願以大人的情緒和意願爲出發點強行要求孩子,孩子活得舒展痛快,天天咯咯兒笑都笑不完,壞脾氣打哪兒來?完全無源可生、無處可學嘛。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