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如何看待中國式巨嬰

如何看待中國式巨嬰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好父母十萬個爲什麼沒有用心的父母,就沒有成才的孩子

12月3日,《咬文嚼字》公佈2018年十大流行語:

命運共同體、錦鯉、店小二、教科書式、官宣、確認過眼神、退羣、佛系、巨嬰、槓精紛紛登上熱搜榜首,而“巨嬰”是我們用得最多的網絡詞。

“巨嬰”一詞爲爲何能彎道超車?從百度指數上可以看出2016年“巨嬰”一詞的關注度不足400,而到2017年開始“巨嬰”一詞頻繁出現了井噴式的極速增長,截止到目前最高指數已經達到了1200的頂峯,搜索指數是2年前的3倍,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是因爲關注“巨嬰”的人是越來越多。

武志紅先生在《巨嬰國》一書中是這樣寫道:依賴、自私、脾氣大,而當嬰兒成長爲成人,心理狀態卻還處在母嬰共生 、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狀態下時,就被江湖人稱“巨嬰”、“媽寶男”。

如何看待中國式巨嬰

那我們該怎麼分辨“巨嬰”的成年人呢?

“巨嬰”一般都是兩種心理狀態:

第一種:“極度自戀”,認爲自己什麼都可以做。

說實話,不管在哪個時期這種態是極其危險的。這種“巨嬰”把全世界當成自己的擁有品,不僅不會平等的對待別人,而且視其他人爲玩物,其實這種心理疾病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心理變態,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以自我爲中心”。

第二種:“過於偏執人格分裂”,在現實中的“戲精”,但卻沉迷虛擬世界。

巨嬰的性格分裂且極端,一方面內心堅如磐石,一方面內心脆如玻璃,總喜歡給自己很厚重的盔甲包裹着,不會接受任何人的質疑,不然外面的反映是異常強烈,不能接受自己達不到的目的,一旦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陷入鬱鬱寡歡的境地,一旦遇到強敵內心會直接崩盤。

重慶萬州公交墜江事件

中國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這樣的巨嬰太多了,在中國也太常見了。

就因坐車錯過了下車時間,非得讓司機停車,司機不停車然後就打司機,最後公交車墜入江裏,十幾條人命就這麼沒了,你說氣不氣人?這樣的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一次又一次的嫉惡如仇,一次又一次的把其他人當做消失的棋子。

這些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很自私,自我爲中心,把別人的生命凌駕於自己的利益至上,骨子裏透露出所有人都應該順從他的意願,如果別人不順從生命都有可能受到威脅。

其實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巨嬰”還更爲囂張,從來都沒有感到自己有一點點錯,哪怕是一點點悔改之意都沒有。

爲什麼會出現會出現很多中國式“巨嬰”?

第一:從小孩子生活條件太優越,在家就給“祖宗”一樣供着。

孩子的地位在整個家庭中是凌駕於父母之上,家裏的其他人就像“奴僕”一樣,什麼時候去都要先考慮孩子,家長處處給予最高的特殊對待,孩子犯錯了也不及時教育糾正,而是一味的放縱不管。

父母嬌生慣養,一身臭毛病,被父母教育鬧得比父母還兇,吃東西都得孩子先吃,長輩可以不過生日,但是孩子過生日得給他買很大的蛋糕,家裏人都得伺候他,就給古代的“皇帝”一樣,稍微不如意,就和家裏人鬧。

第二:家長過於滿足於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唯命是從,家長沒有半點要求孩子節約,(可能家裏有礦吧)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比同齡孩子多幾倍,孩子更容易滿足。這樣的孩子必然會是“巨嬰”的犧牲品。

講究物質慾望的享受,以大把揮霍感到自豪,並且毫不反思父母的不容易,沒有一點點吃苦耐勞的精神。

第三:孩子生活上懶散,作息時間沒有規律。

父母不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也允許孩子吃飯睡覺,玩耍學習沒有規律,孩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生活作風沒有一點點年輕人的朝氣,晚睡晚起,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渾渾噩噩,晚上興奮的不行,經常性的熬夜。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嚴重缺乏上進心的,做人得過且過,做事也沒有分寸,三分熱度七分熱度,有始無終。

第四:孩子的事情自己不做,家長要親自包辦。

由於家長的過於寵愛,四五歲的“小祖宗”還要爸媽餵飯,五六歲的孩子也不學會給爸媽做家務,不懂得勞動不懂得減輕下父母的負擔,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孩子必然不是一個勤勞,商量,富有同情心,上進的孩子。這絕不是杞人憂天,聳人聽聞。

第五:父母剝奪孩子獨立的權利。

爲了孩子的安全,父母不讓孩子獨立,也不和其他孩子玩。在別人家孩子成的眼裏成了“異類”,是不合羣的代表之一,孩子時刻不能離開父母半步,出門都得讓家長抱着,放下怕孩子跑了,含在嘴裏怕融化了。這樣的孩子長大也會變得很膽小,喪失信心。

第六:袒護和包庇孩子的犯錯行爲。

父親在管孩子的時候,當媽的護着:“不要太嚴格了,他還小呢。”有時候可能孩子的奶奶也會出來說:“你們慢慢教他,長大了總會好,現在還小。”

不是說孩子不能教育,而是家長沒有一點點做家長的樣子,袒護成了孩子的“保護傘”和“安全屋”,其後果還是很嚴重,甚至還會造成家庭不和諧。

我們都說孩子在父母眼裏永遠長不大的,但很少有人意識到,作爲父母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不能過度的包庇,而恰巧需要多給孩子留點空間,讓其自己成長,父母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明燈。

在孩子的世界裏,他的性格,他的自由,他的權利作爲家長不要過度的去幹擾,家長需要和孩子和諧相處,父母也要慢慢的教孩子和別人怎麼相處,自由孩子被別人正在的接納,孩子纔是真正的成長了。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永遠放不下的一部分,但其實“最好的牽掛,就是放開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