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有多少嘔心瀝血的“老孩奴”,就有多少白眼的“中國式巨嬰”

有多少嘔心瀝血的“老孩奴”,就有多少白眼的“中國式巨嬰”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一個父親粗糙龜裂、血絲滲透的手刷爆朋友圈。這是一位建築工地農民工父親的手,這位月薪3500元的農民工爸爸..........

有多少嘔心瀝血的“老孩奴”,就有多少白眼的“中國式巨嬰”


近日,

一個父親粗糙龜裂、

血絲滲透的手刷爆朋友圈。

這是一位建築工地農民工父親的手,

這位月薪3500元的農民工爸爸,

給自己的兒子買了一套120多平米的婚房,

每月替兒子還按揭貸款2000多,

多年以來爸爸從頭到尾沒有笑過。

“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式的自由,又要中國式的寵愛,卻沒有美國孩子的獨立,又失去了中國傳統的孝道,這一代人的索取太過隨意和天經地義,甚至理直氣壯。人生可以追求,但切莫樊比;你虛榮可以,但一定要靠自己。父母給的是後盾,自己打的是江山。”

但今天,我不想再口誅筆伐這些伸手的兒女,只想說一說甘當“老孩奴”的這些老年父母。

圖片中父親的那隻手着實令人心疼,可以想象他每天從事的工作多麼沉重,生活得又有多麼簡陋,恐怕那臨時搭建的工棚裏,住着幾十號農民工,無論冬夏,恐怕洗手洗臉洗腳洗澡都是在戶外,用一個掉着瓷的盆子進行的吧。

我問自己:倘若這是我的父親,我需要有多少見方的大臉,忍心用他如此賺的錢,買120平的房子?

裝修好了,這房子幾乎可以裝出三室兩衛。可是,父親的居所甚至不如寵物的狗窩?!

而父親,這樣過一生,你真的甘心嗎?

同樣生而爲人,你那麼肯吃苦、有力氣,難道不該在兒女成年之後,爲自己活得更好一些而奮鬥嗎?

看着兒子一家大房子,出入光鮮體面,你難道就沒有一點點羨慕、一點點委屈?

如果沒有,那麼我無話可說。

甘當“老孩奴”的父母那麼多,你只是其中最無私的那一個。

說說我見過的那些“蠟矩成灰淚始幹”的父母。

朋友的哥哥,先是吃喝嫖賭花光了爺爺奶奶全部的積蓄,最後,房子沒了,婚也離了。接着又以做生意爲由,不斷從父母那裏借錢,錢是賺到了,但一直在揮霍,然後,在新一年需要投入時,再從父母那裏拿。

這對父母的退休金加在一起小一萬元,但爲了填兒子的無底洞,他們從前說好的旅行泡湯,連同城收費的景點都捨不得去,更悲催的是,2018年的夏天熱成那個樣子,爲了節約電費,老兩口連風扇都捨不得開,老頭兒中暑倒地,差點送命。

老兩口一分一分地節約,兒子一萬一萬地揮霍。

“我們不管他誰管他”這句口頭禪,並未讓兒子迷途知返,相反,被他當作底氣,心安理得地做父母的吸血鬼。

還有一對老夫妻,這些年,力所不及地一直被啃老,兒子家的房子、車子、孫女的吃穿用度,都力爭是中上游的。

然而呢,婆媳關係卻屢創新低。

原因很簡單,公公婆婆以“金主”的身份,強行干預着小家庭的一切,哪怕是媳婦往孃家帶幾斤水果,也會被含沙射影。

這類父母用經濟上的援助,保持着對兒女世界的話語權。

說實話,對於如此嘔心瀝血的父母,我不理解,甚至反感。

這些不肯退出的愛,用無私去澆灌自私,製造着巨嬰與白眼狼,也催生着中國式家庭的矛盾重重。

前一段時間,一位母親寫給兒子的信大火——《兒子,我爲什麼不幫你帶孩子》。

摘取其中一段:

“兒子,你知道嗎,對女性而言,從少女到媽媽,不僅是身份轉變,還意味着心態轉變和生活的地覆天翻。

育兒不只是朋友圈裏的歲月靜好和溫馨甜美,還有數不清的瑣碎和平庸,無法言說的糾結困惑。

即使是你眼中那個優雅從容的董卿,她也曾表達過,生育後的那段日子很難熬。她不願意做全職媽媽,不想孩子和她的世界中只有彼此,然而當她迴歸職場,挑戰《朗讀者》的製片人,連續熬夜以至最長兩週不能見到孩子,又是那樣自責與絕望。

家庭與工作,孩子與事業,兩手都是愛,兩邊都在拉扯,這是每一位母親的困境,而平衡的關鍵,在於老公的態度。”

這只是精彩中的一段。

一個母親在兒子成年之後,站在一個女性,而不是母親的視角,來教育自己的兒子,她得體的退出與理性的袖手旁觀,是不是更具營養,這樣的愛是不是高級?

李嬸是我朋友母親,這兩年老人家和老伴的朋友圈一直在刷屏。今天在泡溫泉,明天看楓葉,不幾日,在遊輪上美酒加咖啡,剪刀手、絲巾照,後又學會了美顏……

真的萬水千山走遍,越玩越嗨。

幾次聚會,談及這個話題,朋友和愛人對於父母的這番轉變怎一個不滿了得。

要知道,沒了父母的幫襯,兩人工作超忙,加班幾乎是家常便飯,上學的孩子先是託管,然後是三天兩頭地換託管,但成績居低不上。

偶爾兩個出差時間撞車,孩子居然都沒處可放(外公外婆不在同城)。

更讓他們難以理解的是,兩個老人越玩越開,逢年過節,一家人想小聚一下,結果電話打過去,人家基本上都在外地。偶爾在家,也並沒有招呼孩子回家吃飯的意圖。

從前大部分時間都圍着兒子轉的父母“性情大變”,這讓朋友一度懷疑是否是父母中哪個人患絕症,強行帶出做身體檢查,兩人身體健康得很。

母親說,爲別人着想了一輩子,就想用餘下的時間,好好爲自己活一次。

剛剛過去的十一,朋友本想跟妻子兩人進藏,電話打過去希望父母幫忙託管一下孩子,結果,父母婉拒:“我們十一已經計劃去壩上了。”

幾次三番的求助被拒,朋友及其妻子對父母的不滿情緒越積越深,言外之意:你們現在不幫我們,就別怪老了我們不養你們。

這樣拿自私當真理出示的天下子女,不在少數。

說實話,每次聊天時,夫妻倆這份同仇敵愾的態度令人十分不舒服。將兒女養大,父母早已盡完義務,幫是情分,不幫亦是本分。

這樣的邊界感,是每個人最起碼的親情常識。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都在提前規劃自己的晚年:積極地鍛鍊身體、擇三五老友,同居式養老、尊嚴死等等,其中大多數人把不幫兒子帶孩子寫進規劃。

可是,一邊公然宣告自己老了沒有義務隔代養育,一邊卻希望自己的父母依然爲自己帶娃、經濟支援、鞠躬盡瘁。

如此雙重標準,是怎麼說出口的,租來的假嘴嗎?

所以,停止對嘔心瀝血的感動與歌頌吧,那是有毒的糖衣,用熱烈的鼓勵、支持與慫恿,包裹着明晃晃的自私。

我們動用了父母的前半生,是時候把後半生交由他們的手裏,讓他們勇敢而坦然地爲自己而活。

這也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長,從此對自己的人生負全責,這是一個巨嬰到一個真正成年人的蛻變。

而那些甘爲“老孩奴”的父母們,是時候停止你的貢獻與犧牲了。此後餘生,全心全意愛一次自己。

你若安好,活至今生值得,未來的未來,兒女們纔會少一些遺憾,多一份帶笑的回憶。

以及,今生你們怎麼養老,以後,你的子女們也會怎樣老去。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