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鬧情緒怎麼辦

孩子鬧情緒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爲什麼會鬧情緒?孩子特別鬧情緒,家長該如何應對?搞定孩子鬧情緒有什麼方法?接下來看看下文有哪些好方法?

臨近寒假,一些家長就開始問:“老師,寒假把我們家孩子放你們這裏吧!在這TA就乖乖聽話,回家就專門挑釁我們家長的忍耐極限。”

作爲七歲孩子的媽媽,我能理解體會到這些家長的無奈和困惑,因爲我兒子也是時常折磨我的。例如一次寫數學作業過程中:

兒子說:“老媽,這道題我會用乘法做。”

我:“好的,那你就用乘法做吧!”

兒子:“可是,老師說只能用加法做,乘法還沒學.”

我:“好啊,那咱們就用加法做吧!”

兒子:“可是,我想用乘法做啊!”

我:“寶貝,那咱們打一條線,一邊寫上加法解題方法,一邊寫上乘法解題方法,好不好?”

兒子:“不可以啊!老師說就只能加法做.”(一邊說還一邊拍着桌子大哭起來啦!其實我在當時的狀態下也快被折磨哭啦!)

我:“那就只寫加法算式,然後咱們再微信和數學老師問問,能不能把乘法算式寫在一個作業本上給老師看。”

兒子:“(哭的聲音更大啦!)我根本就不想讓老師看乘法算式,我就想讓老媽知道我自己已經學會了乘法啦.”

這個時候,我恍然大悟,我理解錯了孩子的真正用意。

孩子鬧情緒怎麼辦

其實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常常檢驗自己是否被接納,被關注。在孩子的童年,別人對孩子的接納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成人後自我的接納程度,關注程度。家長,老師的接納能給予孩子自我成長的力量。被接納,被關注的孩子會對家長或老師產生濃厚的好感和信任,會自覺自願的與他們溝通,配合,這種關係是非常有助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學的。

在孩子們情緒失控,大哭,大鬧得時候,很多家長會說:“別哭啦!”但是好像效果並不明顯哦!我們不妨嘗試一下以下方法:

(以下這些方法可以參考心理諮詢實操技巧,在育兒之路上,我被兒子搞得不得不把所學理論進行調整,用在了他身上。僅供大家參考)

一:接納法

接納作爲建立親子關係和情感溝通的基礎步驟,不需要家長老師有太多的口頭語言,主要藉助於大量的肢體語言傳達接納的態度。比如擁抱,握緊孩子的手,輕撫孩子頭部……

這種方法也同樣適用於職場同事之間,只是把握住肢體動作界限就好。

實施要領:

*口頭語言簡單即可

如:嗯,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兒啊!我現在明白啦!

*豐富的肢體語言

比如眼神,站姿,雙手,雙臂傳達出肯定,理解,接納。

這部分內容很重要,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個同事,每次和他談論工作,他都是一腳前,一腳後,做出隨時要撤離的姿態,所以我就覺得我所說的內容是這個同事不認可,不想聽的,我們之間的談話也總是很官方的沒談到要點。幾次溝通後,我終於忍不住問其原因,他說他和誰都是這個姿勢聊天……暫且不深究其這種姿勢的內在心理原因,就只說肢體語言,確實在生活中會影響到人際溝通,情緒情感處理等問題。所以咱們在和小朋友們溝通時候,如果想讓孩子更深入確定的感受到我們的接納與關注,就要注意肢體語言的運用。

*給予足夠的探索次數

是否自己真的被接納,孩子可能會多次,反覆的嘗試與探索。家長和老師這個時候要有足夠的耐心適應孩子的速度與節奏。長期被接納的孩子,以後也不會總磨磨唧唧,當孩子已經養成迅速識別家長或老師的接納態度的時候,所有的情感溝通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接納的態度要真誠

*正確區分接納與遷就

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但是情緒表達方式是有對錯的。因爲情緒是人的自然反應,而情緒的表達方式要符合社會規則與習俗。

還是繼續我們上面的對話內容爲例,當我明白兒子只是想讓我知道他已經會乘法啦!所以就和我哭鬧發脾氣。

我:“哦!那兒子媽媽明白你的意思啦!(一邊說一邊把兒子攬入懷裏)你剛纔哭鬧我是可以理解的!因爲,你覺得媽媽沒有理解你的用意,對嗎?”

兒子:“是的。”

我:“寶貝,那你想想,你要是換一種方式和媽媽說直接明你的用意,會不會更好呢?因爲你剛纔發脾氣的時候,也傷害到了媽媽。媽媽也會傷心難過……咱們以後換一種表達方式好嗎?”

二、共情法

這方法絕對適合於各個年齡階段,心理諮詢中也是基本功。發脾氣的孩子需要共情,發脾氣的孩子是情緒脆弱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與認知的的內心衝突更大於不發脾氣的孩子。他們更需要家長老師設身處地的共情,給予情緒上的安撫與幫助,但是正因爲他們愛鬧情緒發脾氣遭到家長老師的扼制與批評,外在的壓力可能平息啦孩子的壞脾氣,但是卻加劇了孩子內心的衝突與困惑,因爲家長老師講的所謂大道理並沒有讓孩子自己內心認爲的道理消失。這些就是未來暗暗支配孩子的潛意識。

實施要領:

*共情需要拋掉自己的立場與成見

真正做到共情是不容易的,需要歷練。共情是一個雙方共同探索的過程,在不斷的互動交流中達到理解和溝通。

*共情是共鳴,不是評價和說教(在心理諮詢中也是尤爲重要)

*接受共情和給予共情相輔相成

通過理解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同樣理解他人。

*通過繪本閱讀,給予孩子啓發與思考

*共情不等同於同意或同情

共情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理解對方,但不等於同意對方的立場。也不是爲了平息孩子的情緒沒原則的討好孩子,那就變成爲同情啦!

三、認知法:提高孩子情緒認知水平

*學習描述情緒的詞彙

咱們中國人不太善於表達情緒情感,家庭成員之間也很少會擁抱、親吻,說“我愛你!寶貝有你的日子我們好幸福”。夫妻之間表達愛意的詞彙,語句更是比較內斂含蓄,他們不是不愛對方,而是把這種愛深深地埋藏在心裏,用另外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中國的夫妻在早晨起來會對配偶說:“快點!一會兒早餐都涼啦!”而不會說:“哦!寶貝,你吃早餐的樣子太迷人啦!很希望你能快點坐過來共進早餐。”所以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獲得的情緒,情感詞彙積累也比較少。

孩子們的情緒體驗是豐富的,但是認知比較單一,這就是因爲咱們大人沒有給孩子們示範如何表達情緒,及如何使用情緒類的詞語。在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很多5-7歲的孩子只能用高興不高興,生氣不生氣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歡呼,溫暖,興奮,後悔……這些情感體驗類的詞語,孩子們根本表達不出來。

家長們可以在生活中點點滴滴小事上給予孩子情緒詞彙量的積累,這樣孩子們情緒認知水平和情緒詞彙的應用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根據孩子的體驗給情緒命名

情緒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長及時的引導孩子,給情緒適當的命名會大大提高孩子的情緒認知水平。尤其孩子處在於消極情緒的時候,家長引導孩子給情緒準確的命名。這個同時,孩子也會感到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孩子的情緒壓力當即會緩解很多。

*逐步培養孩子情緒的獨立性

孩子的情緒是與家長的情緒共生存的,孩子有時候會把家長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家長高興孩子也高興,家長傷心焦慮孩子也會傷心焦慮,(這個我就不舉例說明啦,各位寶爸寶媽一定都有體會)這是孩子自我意識尚未發育,對成人有很強依賴性的體現。

這種情緒依賴會幫助孩子豐富情緒體驗,但是過度的依賴會孩子的情感發展。情緒成熟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關注他人的情緒,但未必與他人的情緒保持共鳴,否則孩子無法形成獨立的人格。我也要時刻警醒自己不要把工作中的不愉快,煩惱,冷漠等負面情緒帶到家中,轉移到自己孩子身上。

本文和大家分享了三種應對孩子情緒的方法,以上三種方法我在育兒和教學過程中實操效果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