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別讓孩子的骨架裏藏着虛弱!

別讓孩子的骨架裏藏着虛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重視體育的民族文化

運動員在中國的狀況,令人唏噓:奧運冠軍,退役後,需要依靠賣金牌度日,有的賣煎餅,有的去搓澡;姚明好在去NBA打球,幫助美國人搏取中國人的廣告收視率,賺了幾個億;劉翔也趁着人氣,爲商業巨頭們做廣告,賺了不少錢;但是,無法與商業勾兌的99%運動員,命運悽慘。

大家都怪運動員不好好讀書,退役後沒事做;實際上,這要怪中國輕視體育的文化傳統,如果重視體育,體育會成爲一大全民性的行業,他們都是香餑餑。

從全球來看,孩子的學習班,要數中國最多,益智的、補課的、藝術的,都很多,唯獨體育的,很少見。父母小時候,學校操場、小區裏,曾經有許多乒乓球桌,現在都不見了;現在公衆場合運動的,只有寥寥的老爺爺、老奶奶。

中國足球踢不好,也怪不得運動員不爭氣,也不是獎金不夠、外籍教練不接地氣,而是沒有羣衆基礎;孩子們從小都不踢球,球隊哪來的運動員?猴年馬月拿世界盃啊?

中國孩子們缺少運動,埋頭於讀書,現在小學生22.8%近視,初中生55.2%近視,高中生70.3%近視;未來幾年,因玩手機,近視率還將大增,可能接近全部近視。

應試教育延襲着千年的傳統,只要考試成績好,體育好不好,無所謂;手無縛雞之力,也無所謂。到小學門口看一看,背書包,也都是老人。

“戴眼鏡、體質差”,成爲中國孩子的寫照;體質差的後果,還帶來意志力差、專注力差、缺乏魄力、責任感差等許多衍生問題。

在上海,經常看到歐美的“老外”,帶着孩子做運動,甚至是冬天,還穿着單薄的衣服在打球;而中國的孩子,穿着厚厚的羽絨服,捂得臉蛋紅撲撲的;孩子熱得出汗,還不脫衣服,給衣服裏塞塊毛巾,用來吸汗,這是何苦呢?中國孩子的感冒,往往不是凍出來的,而是熱出來的。穿上厚厚的衣服,不讓運動,這與孩子好動的天性相違背的,這種“愛”,還是愛?

這種文化傳統,在中國社會根深蒂固,幾乎盤踞在我們每個人的腦海深處,我們不自覺地給孩子套上枷鎖,讓他失去活力。

我們責怪過教育體制,而教育體制的設計者,何嘗不是我們這種觀念?教育體制在全民意識沒有覺醒之前,往往無法改變,所以,讓孩子恢復活力,還得從父母自己的觀念開始,從家庭生活開始。

別讓孩子的骨架裏藏着虛弱!

讓身體秩序失衡的餵養習慣

健康是吃出來的,喜歡養生的媽媽,很清楚這點,而對於孩子,道理也一樣。

孩子不吃飯怎麼辦?這是多數家庭的問題。爲什麼現在孩子們都不喜歡吃飯呢?難道是進化的結果?

顯然不是,都是打人惹得禍,打亂了孩子的飲食秩序!

一日三餐,是人類進化的結果,吃完飯,消化好,血氧與能量供給大腦與肢體,從事腦力與體力勞作。

而孩子們,除了一日三餐,還有不間斷的水果、點心、奶粉,胃裏從來不閒,氣血都停留在胃部,用作消化;而大腦與肢體,卻得不到集中的能量,致使運動能力與思維能力受影響。

由於胃裏不缺食物,於是三餐也無食慾,只得哄着吃飯、想方設法餵飯,進入惡性循環模式。

在飲食上,中國孩子面臨很大的困境:

1、吃飯不是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家長的目的,吃不吃、吃多少,自己不能做主;

2、父母不知道孩子該吃多少,於是儘量喂,孩子說吃飽了,還要塞上一口,或者把剩下的吃完;

3、給孩子吃得過於精細,腸胃沒有經歷粗糧的磨礪,消化能力差,容易產生腸胃疾病;

4、從小的飲食習慣,造成孩子比較偏食,營養不均衡,即使另外補充營養品,也不足於彌補;

5、中國食品安全堪憂,食品中的抗生素、激素氾濫,“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中國式名詞層出不窮;孩子的肥胖、早熟,許多與食品有關。爲什麼“三鹿奶粉”事件後,中國人不買國產奶粉,不是因爲有錢任性,而是對中國食品安全沒有信任了。

在食品安全上,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可能還是無處可逃,只能努力少吃垃圾食品,減少有毒物質的攝入;但是,在飲食習慣上,完全可以改變的,這方面的改變,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

1歲以後的孩子,完全可以一日三餐,不必特意吃點心、零食;如果給孩子吃水果,儘量在飯前1-2小時,而且不要多量,讓他在吃飯時,已消化完成;就像距離產生美,讓孩子有飢餓感,吃飯纔會香。

依靠孩子自然的生命力

孩子的身體是個系統工程,既是生物的系統,又是心理的系統,相互作用,可以促進的方面很多;“生命在於運動”,我們今天主要從運動健康來講,因爲這方面父母不必深入學習,只要轉變觀念,就可以幫到孩子。

別讓孩子的骨架裏藏着虛弱! 第2張

0-6月齡

孩子肢體肌肉、關節、運動神經,以及與感知覺還未統合起來,接受到刺激,會發生條件反射,而難以自控;因此,需要父母幫助他運動起來,每天堅持運動:

1、把手指放在他的小手裏,他會用力抓握,手指與手臂的關節、肌肉得以發育;

2、用手掌抵住他的腳跟,他會蹬踏,大腿肌肉與關節會得到發育;

3、抱起他,手掌托住後背,稍稍傾斜,他的脖子會用力保持腦袋平衡,頸部肌肉與頸椎會得以發育;

4、幫助他翻身,他在身體失衡中,會努力找回平衡,全身肌肉都在發揮動能;

5、爲他四肢、身軀、後頸做按摩,揉揉他、捏捏他,讓他肌肉受舒舒服服地刺激。

7-12月齡

孩子身體開始自控,全身肌肉、關節、運動神經與感知覺進入最重要的統合發展階段,也就在這個短短的階段,孩子完全翻身、安坐、爬行、扶立、巡行、站立、行走等系統運動,轉眼間進化成一個完整的人。因此,父母爲他創造學習運動的機會,尤其重要:

1、不要穿過多衣服、束縛他的肢體,讓他能夠活動自如;如果是冬天,室內溫度調節適度,就不必穿得過厚;

2、騰出空間。孩子已不滿足於牀上的空間,需要你開動腦筋,給孩子設計運動空間與路線,比如,從兒童房(臥室)、走廊、客廳,佈局成多區域的空間,讓孩子自由爬行、巡行與行走。

3、地面設置。不必清一色鋪上安全地墊,不必以“安全”與“衛生”爲理由制止孩子的運動;主要使用地板,局部鋪設地墊、地毯,這樣,不僅豐富孩子的環境,還有利於觸覺發育、空間方位感與探索興趣。

4、教具材料設置。孩子的感官對動態的事物非常敏感,他的感官功能就是在捕足動態信息中快速發展,並刺激他做出運動反射;如,玩具架,懸掛着各種顏色、聲音的器件,放在地面,他會用手去抓;運動的球、拖拉玩具,他會去玩;能抓在手裏的小物體,他會抓起來,敲一敲、扔一扔,發出聲音,看它掉下去。一方面,父母需要與他互動,讓物體動起來,吸引他關注與參與;另一方面,可以把幾件物體擺放在他的運動路徑上,讓他不期而遇,培養好奇怪心與探索能力;而多數的物體,放在牆邊的教具架上,逐漸培養收用教具材料的秩序感,爲下一階段作“前準備”。

5、自由原則。孩子想坐就坐,想爬就爬,想站就站,想走就走;大人不要刻意訓練,如,用學步車、行走帶,或者硬拎着他學走路,孩子的下肢承受力是循序漸進的生長過程,過急,會讓他厭惡運動、影響形體,甚至下肢變形,成螺圈腿。

別讓孩子的骨架裏藏着虛弱! 第3張

13-24月齡

這是孩子肢體運動能力與感覺統合能力精細深化的過程,從走到跑,不僅表現在運動空間變大、體能變強,而且各種精細的動作,你能描述出來的,幾乎都在他身上體現;因此,從運動技能出發,爲孩子創造機會:

1、運動空間。家庭已無法滿足他的活力,他嚷着出去,小區、公園、廣場、商場,公共的活動空間,都成爲他的地盤與路徑;你爲他提供豐富的活動場景與空間,激發了他的運動興趣,也爲他下一階段的社會性發展作了“前準備”。

2、運動形態。這階段孩子敏感於環境的適應,他更喜歡於環境探索,而不是操控運動器械。如,在不同的地面上行走、奔跑:地磚、木板、泥地、草地、沙池;在不同的物體上攀登爬行:臺階、大石頭、土坡、滑梯、座位、搖搖馬、遊樂器械。

3、互動性。此月齡,孩子與看護人的互動關係,處於高峯期,親子互動,將爲孩子的運動提供興趣與情感撫慰;父母與孩子一起走、跑、追、遊戲,孩子的運動策劃與應急反射能力,都會增強。

4、雙手精細動作與肢體大運動的結合。此月齡,孩子雙手精細動作也處於發展敏感期,他喜歡動手,用手去探索各種事物,感興趣的東西,會吸引他,去動手,於是,動手又動腿的運動,孩子很喜歡;如,扔球、追泡泡、拖拉玩具。

5、興趣原則。孩子處於執拗期,不喜歡命令,如果不受尊重,就會與大人唱反調,如果不是自己的興趣,壓根就不聽話;所以,這個月齡,只有孩子自己喜歡的,纔會迸發出激情,轉化成運動的能量。

25-36月齡

這是孩子運動習慣養成與大運動能力開發的重要階段,孩子未來是否喜歡運動,往往是這個階段固化成習慣;如果沒有養成習慣的,進入幼兒園與小學以後,也不喜歡運動;慶幸的是,這個月齡,孩子特別喜歡大運動,並且喜歡藉助器材,表現自己的運動才能。

1、器械運動。孩子已不滿足於自己肢體的運動,開始對藉助器材,延伸自己的運動能力,充滿了興趣。如,兒童自行車、滑板車、打鞦韆、滑滑梯、跳繩等,雖然剛起步、做不好,但在嘗試性接觸中已誕生了興趣;因此,父母帶孩子去體驗各種運動項目,很重要。

2、滿足征服欲。這階段的孩子,對環境的征服欲很強,比如,當他幾經努力,終於爬上一塊比較高的石頭,心理充滿了成就感;每帶到一個新的環境,孩子常會觀察,哪個目標是他想去探索與征服的,於是就去做了,因此,父母要多給他提供新的環境,並放手讓他探索。

3、社會化原則。這階段孩子處於社會性學習期,已不滿足於看護人的關係,逐步對小區與社區的人際接觸感興趣,剛開始,會與大孩子玩,接下來,纔會與同齡、小齡的孩子玩;剛開始,他做爲跟隨者,參與大孩子的活動,模仿與互動,表現自己;接下來,尤其3歲後,他會成爲領導者,發起一樣活動,帶動大家一起玩,展示自己。社會性的發展,大家一起玩,成爲他的興趣,因此,父母多帶他與孩子們相處,這會讓他動起來。

4、大人同步原則。想讓孩子熱愛運動,父母要成爲玩伴,參與孩子興趣的運動項目,這種穩定的夥伴關係,可以讓一樣運動興趣得以持續,併成爲孩子的愛好與特長。這彌補了現在的社區,各顧各的,孩子很難找到固定玩伴的缺陷。如果大人沒有興趣的,要爲了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去跟隨孩子的興趣;而不強求孩子跟隨自己的興趣。

別讓孩子的骨架裏藏着虛弱! 第4張

4-6歲

這個階段,孩子上幼兒園了,多數父母把孩子的運動,交給了幼兒園,認爲交了錢了,幼兒園必然會承擔起孩子運動的責任。實際上,中國幼兒園對孩子管制太嚴,生怕摔傷、弄髒衣服,怕被父母指責,而不敢給孩子玩的自由;精良的運動設施,多數時間是個擺設,放着給家長看的,而不是給孩子玩的。

1、父母的責任。孩子戶外運動的機會,還得依靠父母來創造;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運動,才能滿足孩子的運動量。孩子食慾不振、身體肥胖,也通常與運動不夠有關,他體內積累的能量,缺少通暢的代謝;過於忙碌、或者喜歡“宅”家的父母,需要改變一下生活方式了。

2、發展愛好。孩子會對運動項目產生偏好,在某一個階段,會對某項運動充滿了熱情,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成愛好,並擴展對這種愛好的文化認知。如,孩子喜歡足球,他就會關心電視裏的足球賽事、喜歡手機裏的足球遊戲、喜歡球星的球衣、喜歡球隊的馬克杯、喜歡與孩子們一起踢球、以及喜歡足球的知識與新聞,他會把愛好,發展成一種文化體系、生活方式與社交方式。由此,運動,昇華成孩子的學習方式,使孩子擁有超強的自學能力,以及體系化思維模式。

3、參與競賽。合作與競爭,是這階段孩子社會性的表現,未來的社會生存經驗,通常是以這個階段的經驗爲基礎的。團隊協作能力、爭強好勝的個性,是這階段重要的養成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競賽、組織小區孩子們一起玩,都是好的方法。值得留意的是,父母要把自己的能力“降低”,與孩子保持“勢均力敵”,這不是糊弄孩子,而是“一邊倒”的競賽,孩子會放棄;尤其不要把競賽,變成父母的逞能,這樣會在心理上矮化孩子,你的高大形象似乎樹起來了,而孩子的信心卻塌方了。

運動對於健康太重要了,希望你能瞭解。讓你的孩子運動起來,你自己也運動起來,並告訴身邊的父母,也一起運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