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美國家庭教育給我們的啓示

美國家庭教育給我們的啓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無論在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方面我感到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或借鑑的地方。今天主要就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最深的體會和感想跟大家交流。

美國家庭教育給我們的啓示

一、美國人的父母觀

爲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有着一種與生俱來的愛,這是中國和美國的父母所共同的,所不同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同,中國人更加含蓄、內在、有的時候這種愛有些沉重;美國人直白、外在、浪漫。

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談中美不同的父母觀:第一:子女的所屬問題:即孩子是屬於他們自己還是屬於父母。在我國,毋庸置疑子女是屬於父母的,就像家中的其他東西一樣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一切得聽父母的;在美國,子女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屬於自己,他們有自己的喜好、選擇、隱私、交際圈。第二: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我引用企業形式來說,在我國父母對子女照顧是無限責任:從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家長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陪讀(各種輔導班、學琴等),有時甚至把作業都包了,雙休日都搭在裏面,陪孩子上各種班。想着如何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婚、養兒育女等。當父母在做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做的心甘情願,我們一輩子的希望就是孩子能有個好前途、好發展。家長所有個人的抱負、希望、心願等等全放在孩子身上。等到這一切都完成的時候,父母的青春年華也逝去了。當然,我們做父母自然而然產生一種心理,等我老了孩子你得孝順我、照顧我,如果覺得子女照顧的不周到,心裏還很不高興。我不是說孩子不要孝順父母、照顧父母。而是說一種觀念或心態。我在和美國人交流這個問題時他們非常不解:爲什麼?難道父母沒有自己的生活、愛好、追求嗎?

在美國,父母對子女是有限責任,父母不會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來,反而孩子還必須承擔一些家務勞動。如擺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在上大學前旅遊的費用,也可能家長給出,但不是說家長必須提供。孩子可以自己打工掙(在學校、在社會),也可以在家裏幹活,父母給記工錢。等到18歲成人後,讀大學,有父母給出學費的,但父母和孩子都明白這不是父母必須應該給我的。實際上很多父母不給出,孩子一靠獎學金、二靠打工來獲得學費。美國的大學生讀書期間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兩份工。父母對孩子的無限責任是教育,教育什麼呢?一是讓孩子懂得自身的價值。二是讓孩子懂得必須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給孩子足夠的性知識,讓孩子在他們身體變化時感到輕鬆自在。四是幫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們賴以立身處世的牢固的社會準則-----尊重和守紀。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認爲美國是個很講民主的地方,學生上課時很自由的。從我在美國的感受看,和我們想象的不完全一樣,學校有非常嚴格的紀律要求。如荷蒙山高中男女生宿舍是兩個分別獨立的樓,男生要進女生樓必須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許可。如果沒有得到批准就進入,要請家長、退宿。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學生行爲規範”,在新學期開學初,學校要組織家長和學生學習“學生行爲規範”,並和學生、家長簽訂一份落實“學生行爲規範”的協議,一旦學生和家長在協議上簽字,表明學生和家長同意學校對學生的各項要求,並願意承擔違反規定所帶來的後果。

一般的“學生行爲規範”包括的主要內容有:第一:考勤及請假制度;第二:考場紀律;第三:課堂紀律要求;第四:着裝要求;第五:關於學生使用手機,BP機和收錄機等的要求;第六:性行爲的要求;第七:各種被禁止的行爲,如打架、幫派、抽菸、攜帶武器、偷竊等。行爲規範中還明確了學生違反這些規定可能帶來的後果。例如,週六到學校上課、請家長、停課一週、轉學等。

因爲中美文化傳統不同、社會環境不同,誰也不能照搬誰的具體做法,但不同的觀念或心態決定了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態度和做法,因爲態度和做法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美國人的父母觀可以給我們的啓示是:從小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平等地看待,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理解。

有一些調查統計信息值得我們做父母的思考:江蘇常州700戶家庭教育現狀調查:“最不喜歡的人父母佔 54.4%”。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我心中的爸爸媽媽》500份稿件中,表示對父母不滿的達到90%。上海90%的青少年對自己的父母不滿,70%的學生認爲家長不瞭解自己。34%不喜歡自己的家。上海調查:對子女教育感到困惑的佔86.4%非常困惑、苦惱的佔15%。北京市教科所對1242戶家庭調查,70%的孩子在家庭沒有得到較好的教育。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孩子不喜歡自己的父母,我覺得關鍵在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從這個角度講如何做父母、如何做個好父母是一門學問,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學習一輩子的一門學問。

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

自信是導向成功的第一要訣,自信心對於人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或是與人交往、處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作用。一個充滿自信心的孩子,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於嘗試,樂於面對挑戰。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是家長從小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平等地看待,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理解。自信是孩子自立、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的心理基礎。我在和美國小孩接觸的過程中,就在觀察他們和我們的孩子有什麼不同,美國孩子表現:遇事積極樂觀、好奇欲強、敢嘗試、能吃苦、肯動腦。

我國的孩子表現:遇事等待觀望、缺乏興趣、不敢嘗試、不能吃苦、不肯動腦。

什麼原因呢?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方式:第一:美國人對孩子鼓勵多於保護,而我們往往是過分的保護,鼓勵孩子做各種嘗試,在做中學、做中練,培養了能力、興趣,最重要的是樹立了自信心。我們是過分的保護,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使孩子懷疑或失去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正確認識和評價,一切要等父母。家長怕孩子受傷、受欺,很多事情或活動家長認爲危險、髒等不讓孩子玩。第二:美國人對孩子引導多於灌輸。“我覺得……會好些?我建議是……,你願意聽聽我的看法嗎?”等等這是美國家長常對孩子說話的方式。“你還小,聽媽的。告訴你這樣做怎麼不聽?錯了吧,你看不聽老人眼吃虧在眼前。”等等這是我們的家長常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引導會啓發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再做出判斷,可能對可能錯,這就是成長的過程。灌輸對孩子來講只需被動接受,這樣會束縛孩子的自信心。第三:美國人對孩子要求全面,我們常常以學習代一切。第四:家長語言的作用。“真笨,這你都不會。”“你看誰家的孩子就比你強。”“告訴你多少遍了,就是記不住。”“唸書去,別的都本管”。“我們爲了你付出那麼多,你怎麼能這樣”。“你能把書念好,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這些我們家長有意無意常掛在嘴邊的話,影響甚至摧毀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美國家庭教育給我們的啓示是:尊重和理解是培養自信心的土壤,鼓勵和引導是培養自信心的最佳養料。

三、熱心參與孩子的活動,和孩子一起成長

美國家庭從小就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參加社區或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而且家長是孩子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服務者。例如:1、加州大學操場週末小學生足球賽,只有裁判是老師。2、家長委員會的含義:不同於我國中學的家長委員會,加州各中學的家長委員會都是由家長自願發起並組織成立的,一個學生社團就有一個家長委員會。因此,在校內可能有幾個甚至幾十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在學生教育和管理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雖然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社團,但在對社團的管理上呈現出不同於我國的特點來。學校只是在社團成立時,根據社團提交的報告,配備指導教師,提供基本設備、啓動經費。社團一旦成立,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學生和家長委員會來完成了。家長委員會是由一些熱心學生教育工作的家長組成,他們完全是無報酬義務工作,委員會內部有明確的分工。學校一般情況下不干預家長委員會的工作,除非是家長委員會超出其職權範圍時或社團賬目出現問題時。家長委員會具有以下幾個功能:1、組織功能:協助學生組織安排社團的各種演出或比賽活動、訓練和其他外出活動。2、教育功能:通過組織社團的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吃苦精神,學會對他人的尊重,以及如何募集資金等。3、集資功能:學生社團的運轉資金主要通過義賣、募捐活動和籌資來解決,這些工作都是由家長委員會來完成或在家長指導下由學生去做。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儘管工作很忙,但以能爲社區和學校服務爲光榮,這種方式大大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減輕了學校管理的負擔,形成了一個非常和諧的家校教育合力,爲學生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ALTOSHigh School學校藝術社團家長委員會組織的名爲“國際藝術節”的募捐活動。活動在校園舉行,學校只提供活動場地,其他所有的活動都有由學校藝術團的學生和家長委員會成員來承擔。活動包括3個內容:(1)在教室展出學生的繪畫和書法作品;(2)學生舞蹈隊和管絃樂隊分別在操場演出;(3)由熱心的家長委員會成員環繞小操場,設12個不同風格的(如日本菜、墨西哥菜、德國菜、中國菜等)食品供應攤位,攤位裝飾得豐富多彩,突出民族和地區主題,頗具情趣。這次活動的策劃、實施和主要參與者都是藝術團的學生和家長。學校只派出了一位老師做協調工作。請大家品嚐的所有的食品和飲料都是由家長無償提供的,同時參加活動的家長還都要購買門票,成人6美元,兒童4美元。這些門票的收入就成爲藝術團的活動經費,據估計這次活動可籌得約2000美元的經費。在現場我採訪兩位參加活動的學生家長,就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如您是否非常願意參加這樣的活動?家長說他們非常願意參加這些活動,一方面是爲了支持和鼓勵孩子更好地參加藝術團的活動,學到更多的東西;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爲學校做點兒事,因爲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歡這所學校,學校也確實給孩子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的機會,所以能爲學校服務是做家長的驕傲。再如您怎麼看待家長購買門票來參加活動?家長告訴我們家長爲孩子參加藝術團的活動投點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全家來看孩子的表演一共花了16美元(父母和弟弟),這對他們來講並不是多大的負擔,但是如果每個家長都這樣做了,藝術團的孩子們就有了足夠的經費來組織活動了,這是父母應該做的。再比如,您對孩子參加社團活動持什麼樣的態度?家長非常肯定地說:堅決支持,而且鼓勵孩子在時間和精力許可的情況下,儘量多參加社團活動。

家長可能會想,因爲美國的大學好上、沒有我們競爭那麼激烈,所以孩子可以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美國有2000多所大學,考生美我國那麼多,上大學的競爭卻是美我國那麼激烈,這是他們的優勢,但要上好大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美國大學入學條件有4個方面:SAT考試成績(申請美國大學的權威考試)、高中四年的學習成績、社團活動記錄、老師或校長的推薦。高中四年學習成績要想都得A並不容易。

我們的啓示:第一:對孩子支持、肯定和幫助。第二:家長理解孩子的渠道。第三:家校教育一致的作用。

四、責任教育

美國人非常重視對孩子的責任教育,從小開始,從小事做起。家長非常重視孩子高中的畢業典禮。他們認爲這是孩子成人、走向社會的標誌和起點,所以畢業典禮非常隆重,每個學生大約有十幾位包括家長在內的親友來參加畢業典禮,在學校的畢業典禮後,每個家庭還要組織家庭聚會(Party)來慶賀孩子高中畢業和長大成人,送有紀念意義的成人禮物。讓孩子明白和記住:他成人了,要對自己完全負責了。在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後,實現對家庭、社會、國家負責。

美國教師給家長提的十條建議

美國州一級評出來的優秀教師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長提出以下十條建議:

1.儘量表揚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纔會肯去學習。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覺到他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定進步,哪怕是改正一個缺點。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內容和實際進步程度。家長要多問孩子最近學習了什麼,掌握得如何等。

3.經常給孩子制定幾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這樣可以使孩子感到能夠做到。孩子有自信心,從而有利於孩子發揮潛能。

4.刺激孩子的學習慾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讓孩子練習。

5.幫助孩子樹立責任心。讓孩子學會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牀鋪、用具,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

6.在孩子面前作表率。

7.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

8.定下家庭學習規矩,並且自始至終執行,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9.引導孩子善於提出問題。要培養孩子多問爲什麼。

10.要使孩子重視上學,儘量避免孩子缺課的情況發生。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