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不聽話 引導要有技巧

孩子不聽話 引導要有技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要想使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做父母的在細心分析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要採取相應的辦法。家長們不能盲目制止和打壓,而是要有技巧地進行引導,讓孩子學會更好地成長。

孩子不聽話 引導要有技巧

孩子不聽話,家長確實會感覺到頭疼,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也成長有關,他們大了,具備了很多能力,也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意識,所以會有和大人不同的見解。家長們不能盲目制止和打壓,而是要有技巧地進行引導,讓孩子學會更好地成長。

競賽法

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勝心強的心理,與孩子開展“競賽”,比比看誰做得快、做得好。比如,早晨起來,孩子往往不願意刷牙。這時,可以跟孩子說,我們來刷牙比賽,看誰刷得好、刷得快,孩子往往欣然應賽。當然在開始“競賽”時,父母應有意讓孩子獲性,以樹立起孩子繼續做的信心。

故事法

故事裏的人物(動物)形象往往是孩子模仿或崇拜的“偶象”。因此,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爲他們提供仿效的“偶像”,引導孩子學習故事中的人物(動物),做懂道理的乖孩子。

遊戲法

可以將要求孩子做的事情通過遊戲的形式來完成。比如.孩子不肯識圖形、辨顏色、數數字,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開展玩積木、拍皮球、畫圖畫、跳繩等遊戲,在遊戲中教育孩子,引導他完成有關的學習任務。

選擇法

當有些事情必須做但孩子不肯做時,可以採用選擇法。所謂選擇是要孩於選擇“先做”還是“後做”,是“立即做”還是“等會兒做”,而不是要孩子選擇 “做”還是“不做”:比如,頭髮長了,但孩子不肯理髮,父母不必強行要求,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說:“是你先理,還是我先理?”孩子往往回答“你先理。”等父母理好發後,孩子就不得不理了。

轉移法

孩子不聽話,有時可以採用轉移法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比如,看見一件玩具,孩子鬧着要買,大人覺得不該買,怎麼辦?這時,父母可採用“轉移法”,即不與孩子談這件玩具該不該買,這樣就在不知不覺中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忘記他要買玩具的想法。

知道了管教孩子的科學方法,並能巧妙地加以運用,孩子會“聽話”起來的 。

1、轉變方式:不要堅持讓寶寶按照你說的辦。可以爲寶寶提供一個選擇的空間。如寶寶該上牀睡覺了,但寶寶遲遲拖延。在此情況下,你可以設定兩個選擇:(1)“你該睡覺了,上牀去好嗎?”(2)“你還不睡?媽媽要睡了,媽媽要關燈了,你自己到客廳去玩好嗎?”一般寶寶會依着自己的性子選擇,但沒關係,只要父母堅持信守承諾,寶寶會在總結失敗的選擇中,接受大人的建議

2、適當中和:如果不是非常關鍵的問題、非常重要的決策,當寶寶不情願時,家長可以和寶寶商量,確定一個折中的辦法,使雙方都滿意。比如,外出時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吃什麼……在非原則的大事上,讓三四歲的寶寶參與討論,比讓他服從更有價值。即便寶寶的意見欠妥,也不妨聽他的,引導他通過決策失誤中形成經驗,才能實現引導成長。

3、堅持原則:在大是大非面前,寶寶不聽話,大人不讓步,會更有利於對寶寶的教育。如在公共場合耍賴、外出做客沒規矩、影響妨礙別人的生活、活動等等。只要寶寶違背事先的約定,家長可以運用中斷活動、帶離現場等方式,讓寶寶體驗不遵守約定的後果。但是,家長切記:事先要針對可能發生和曾經發生過的問題,和寶寶一起制定彼此都要遵守的約定,使寶寶心理上有準備,行爲上有比照,這樣寶寶才能心悅誠服的接受大人的意見。

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好奇心大增,事事都想自己做主,去試一試,逆反心理也在逐漸增強,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從如下方面着手:

一、冷靜對待,當孩子發脾氣耍賴時,讓他獨自在一個屋子裏呆一會,不要急於去說服他,沒有多久,他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在和他講道理,他就會接受。

二、適當體驗,有時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本來是不正確的,這時,大人不妨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可以讓他嘗試,當他碰壁時,在給他講道理,他也會樂意接受。

三、交流溝通,當孩子做錯時,不要一味指責,要耐心詢問,瞭解原因並幫他分析後果,使他認識到嚴重性,學會以後如何解決此類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

四、及時鼓勵,鼓勵對任何一個調皮的孩子都是良藥,當發現他有一點進步,就要鼓勵表揚,給他信心,他就會自覺的約束自己的行爲,不斷的強化,逐漸改變不良的習慣。

五、榜樣作用,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名人從小聽話的故事,讓孩子說說你從故事中知道了什麼,也可以用孩子身邊聽話的孩子做榜樣,引導孩子效仿故事中的人物和身邊的孩子,做個懂道理的孩子。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