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寶寶雖小,面子問題卻不小

寶寶雖小,面子問題卻不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不少家長常常稱讚和鼓勵自己的寶寶,但當自己心情不好時,家長對孩子語言和肢體的傷害還是會一併而上。你知道嗎?四五歲甚至兩三歲的寶寶,也同樣有隱私、有自尊心,而且在“面子”問題上,表現得一點也不含糊。


雖然不少家長常常稱讚和鼓勵自己的寶寶,但當自己心情不好時,家長對孩子語言和肢體的傷害還是會一併而上。你知道嗎?四五歲甚至兩三歲的寶寶,也同樣有隱私、有自尊心,而且在“面子”問題上,表現得一點也不含糊。

被比較、被取笑,孩子會很生氣

寶寶雖小,面子問題卻不小

三歲的鈺鈺着實太調皮了。表弟康康到自己家做客時,鈺鈺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和康康分享,往往是康康拿起一件玩具,鈺鈺就跑過去,把玩具直接搶走,被奪玩具的康康只好大哭。

這可讓當媽的氣壞了,媽媽狠狠批評他。鈺鈺一臉不服氣,把玩具扔到一邊,直到弟弟回家,一直沒有理媽媽。

欣欣的媽媽經常和同爲媽媽的鄰居聊天。有一天聊到尿牀的問題,欣欣媽媽無意中說出欣欣上小學了,還在尿牀。6歲的欣欣當時的表情很難看,瞪着眼睛直嚷嚷:“誰說我還尿牀了,沒有這回事!”

父母眼中的“小毛頭”,也有自尊心,父母不經同意就觸及他的隱私和“痛點”,並以說笑取樂的方式來說出他經歷的糗事,會讓孩子覺得丟了“面子”,感到難堪、屈辱、氣惱甚至無法接受。


  以愛的名義,傷害還存在

鄭州市兒童醫院兒保科副主任醫師焦敏告訴記者,很多家長都會犯一個錯誤,就是沒有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把孩子的缺點和短處拿出來說,其實孩子從很小就開始愛面子了,這種做法會傷害孩子的感情。“孩子從2~3歲開始,自我意識就建立了,認識到男孩兒和女孩兒的區別,認識到自己與別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對自我和周圍的世界開始了簡單思考。”焦敏說,“但同時認識也是模糊的,對自我的評價,更多的是來自家長和周圍人的評價,如果家長不顧及孩子的自我意識,進行傷害,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現在以愛的名義,來傷害孩子面子的事情還是存在的。”東方心理教育事業發展中心心理諮詢師張煒說,“孩子3歲以後有了自我意識,會自主選擇喜歡的事,會有小小的自尊心,父母如果言行傷害到他,會不開心,甚至反抗。”

張煒建議,不能以成人的思維來判斷孩子的行爲,家長心目中“乖孩子”是自我的需求,它的標準不能套到每一個孩子身上,防止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傷到孩子的自尊。

健全人格需要維護孩子“面子”

“心理學上有一個馬革利翁效應,對於小孩,如果家長給予正面評價,肯定他是一個善良的孩子、聰明的孩子等,孩子會向良性發展;而批評孩子是個人見人煩、到處找麻煩的孩子等,不良的評價,會讓孩子對自己的定位不良,這對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不利。”焦敏說。

孩子的心理問題與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事實上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強的,家長應小心保護,家庭是孩子自信心建立的基礎和強有力的保障。孩子與生俱來有對愛的需要,因此非常在意父母對自己的評價。

愛面子是一種健康而正常的心態,它意味着孩子有自尊心和自我意識,這對於孩子的健全人格特別重要。如果過度打壓,會使孩子變得異常反叛或者自卑。

家長即使批評孩子,也不要在衆人面前訓斥、指責孩子或抖摟孩子的丟人事,更不能因爲孩子的某些舉動損傷到大人的自尊而批評孩子。最好是家長和孩子單獨在一起時,通過溫和的方式引導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