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花樣遊戲,教育無痕

花樣遊戲,教育無痕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在遊戲中發展了心智、提高了能力、增長了知識,家庭早期教育就是遊戲教育。有快樂的遊戲相伴而又教育無痕的童年纔是有情趣的、美好的童年。

細心捕捉興趣的亮點

一次,我抱着寶寶到校內小電影院看電影,他一會兒就沒興趣了,身子傾向放映室的方向,伸着胳膊示意我——去那兒。當我順着他指的方向來到放映室時,他眼睛一亮,咧着嘴笑。好奇的他目不轉睛地盯着轉動的片子和傳動帶,足足看了四十多分鐘才肯離開。

後來,我發現寶寶一看到轉動的東西就很興奮,於是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轉動的、圓的東西讓他看,如電風扇、圓形的鐘、車輪,使寶寶對“圓”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慢慢地,延伸到接觸各種幾何圖形。我買來各種圖形的圖片,用硬紙片剪成各種形狀,寫上阿拉伯數字;陪他一起玩積木,培養他的空間感。這些又使得寶寶對幾何圖形及數字發生了興趣。

就這樣,寶寶對數學的興趣在我不斷有意識地捕捉中鞏固下來了。上小學後,他學數學很輕鬆,幾乎每個學期都會拿到數學競賽獎狀。

【指南針】

寶寶生來就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的活動中蘊藏着許多興趣的亮點,如果你多留心,做個觀察家,於平凡細微處洞察到寶寶的探究傾向,抓住這個興趣點,有意識地朝這個方向努力,就有可能培養出寶寶在某方面的興趣。

引導寶寶觀察和思考

有一次,屋外嘩啦啦下着雨,兒子打着雨傘站在雨中,將傘飛快地旋轉着,甩得雨花四處亂濺。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躲到傘下,和他一起玩起來。

“航航,你爲什麼要轉傘呀?”

“好玩。”兒子開心地回答。

“怎麼個好玩法?”

“好多雨點被我甩出去了,你看。”

“噢,它是怎麼甩出去的。”

兒子大概不明白我的意思,回答不上來。我啓發他:“它朝什麼方向跑出去的?”這下,兒子認真地邊轉傘邊琢磨起來了。過了一會兒,他指了指傘骨尖端:“是從這兒斜着飛出去的。”“你把傘停下來,看它又是怎麼跑的?”“當然是直的往下掉。”“這說明了什麼?”兒子想了想,終於說:“轉和不轉,方向不一樣。”

看着兒子興趣正濃,我又和他一起聆聽雨聲,學習說象聲詞,我說一句“叭嗒叭嗒”,他說一句“滴嗒滴嗒”。接着又和他一起打着傘步行,觀察雨點跌落到池塘裏、石板上的情景,靜聽打在芭蕉葉上的聲音……

【指南針】

寶寶的玩耍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時你看不到看似隨意的玩耍中所蘊藏着的教育內容。如果能有意引導,讓他專注地觀察,學會深入思考,將有利於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

一天, 我把字卡拿出來,準備讓兒子鞏固原來學過的字,但他只認了兩個就不配合了。

那就來個天女散花吧。我把字卡隨手朝空中一扔,和兒子一起搶拾起來。我搶到了“麪包”、“西瓜”,他搶到了“沙發”、“月亮”、“兔子”。然後我們互相組成句子。我給出“西瓜”,他亮出“沙發”,我說不對,問他誰要“西瓜”,他纔出示“兔子”。

第二天,我和他用字卡玩起了“開商店”。他的商店“貨”很多,我要買什麼,他得用心去找出來。在這樣的遊戲中,兒子不知不覺地記住了很多生字。

此後玩過字卡躲貓貓,一人藏字卡一人找;給字找朋友,即組詞認字,如我手中出示“上”,他得找出“課”、“班”、“學”等;從報紙和故事書中找“老朋友”, 鞏固學過的字。

在豐富多彩的遊戲中,兒子對漢字有了敏感,只要有漢字的地方,他就會主動問我字的意思。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後,我開始引領兒子看書,培養他的獨立閱讀能力和對書的興趣。

【指南針】

寶寶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很短,對於要專注的某項事物,時間一長便容易失去興趣。如果此時你能隨機應變,讓遊戲以另一種方式出現,他的興趣火花又會被重新點燃。

及時轉移教育戰術

一天,我正攤開畫報教兒子認字。當指到“湯匙”兩字時,他一邊用手錶示“舀”的動作一邊說:“舀,舀,舀飯。”並把書一把掃到地上,顯然,沒興趣了,他的思維活動已轉移到另一方向——頭腦中出現了“舀飯”的表象。於是我放棄教認字:“湯匙是用來舀飯的,是嗎?”他點點頭。“湯匙還能用來舀什麼?”他看到桌上的花生和糖,脫口而出:“舀花生,舀糖。”“真聰明,湯匙是用來舀東西的,還能用來做什麼呢?”爲了直觀,我特意從廚房拿來了湯匙。他看到電視機旁的小藥瓶,說:“用來蓋那個小藥瓶。”“對,還有呢?”我不斷髮問,他不斷思考,“用來擺家家!”“用來敲!好聽!”“用來轉圓圈玩!”他用手推了一下湯匙柄,湯匙轉了起來。過了一會又說:“還可以刮東西!”他拿起湯匙用力在我身上刮!

【指南針】

與寶寶玩遊戲時,如果發現他沒有朝你預設的方向走,不要灰心,不妨換個思維角度,做一點讓步,改變方向,順着他的意願和思路走下去,不就開闢了新領域嗎——比如上面的發散思維訓練。

花樣遊戲,教育無痕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