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在家打造一枚小學霸?有啥科學小竅門

如何在家打造一枚小學霸?有啥科學小竅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在家打造一枚小學霸?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內的學生大部分比較壓抑,學習壓力比較大,同時孩子的學習成績,給中國父母帶來的多大的壓力和焦慮呀。下面看看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延長沉默時間

什麼是沉默時間呢?

它主要分兩類:

第一類,是指家長拋出問題後,等待孩子回答的時間。

第二類,是指孩子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留給孩子思考的空白時間。

舉個例子:

媽媽:你覺得這道數學題,應該怎麼解呢?( 拋出問題後,等待孩子回答 )

孩子:先用加法……然後……( 媽媽保持沉默,留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

孩子:我算出來了,6+7=13。

在教育心理學長達 20 年的研究中,發現通常兩種沉默時間平均只有 1 秒,甚至更短。也就是說,父母拋出一個問題後,一般只給孩子留出 1 秒的時間去思考和回答。如果孩子沒有迴應,父母往往就會急切地重複問題。當孩子回答到一半,還處於思考狀態時,大人通常就會急於插話,打斷孩子的思考過程。

然而神奇的是,研究發現,如果父母把沉默時間延長到 3 秒以上,孩子的回答不僅更豐富,而且邏輯思維也會更清楚,提出的問題會更多,回到″我不知道″的頻次明顯降低。

這是因爲,當你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孩子思考,他們會更有交流的慾望。一個參與實驗的孩子,在給予更多沉默時間後,就講到:“我第一次意識到,我不僅僅是在回答問題,而且我覺得自己的想法是被重視的。”

顯然,延長沉默時間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呢。

如何在家打造一枚小學霸?有啥科學小竅門

Tips:

下一次,如果你和孩子一起讀書,或討論題目時,你不妨拿手機把過程錄製下來,回放給自己看。檢查下你的沉默時間爲多久,能保證在 3 秒以上嗎?

儘量避免插手幫孩子

想象有這麼一個場景:

兩個小女孩在做同一套數學題。這時,老師走到她們身邊,看了下第一個小女孩的卷子,沒說什麼。接着又看了下第二個小女孩的卷子,然後給第二個小女孩一個提示。

半個小時後,兩個孩子交卷,得分都是 80。

現在,你認爲哪個小女孩的數學能力更強?兩個小女孩又分別會如何評價自己的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雖然兩個學生的最終成績一樣,但你通常會認爲,第一個小女孩的能力更強。

這些比較好解釋,因爲不用大人指導自己就能算出來,肯定厲害些嘛。而父母或老師一般都會給能力更差的學生更多的輔導。

不過,很多時候,孩子作業做得好好的,根本就沒有求助:″這題我不會,你能幫幫我嗎?″,父母在旁邊還是會插手知道。

父母的這種主動幫助,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研究發現,從 5 歲左右開始,孩子會覺得家長主動插手來幫我,肯定覺得我笨、能力不夠。年齡再大一點的孩子,甚至會爲此感到自卑和焦慮,覺得自己將來更難有所成就。

所以說,雖然你的出發點是爲了幫助孩子思考,可是,這些善意的″幫助″反倒暗示孩子——″你不行″。

就像剛開始那個場景,老師的主動幫忙雖然是出於好心,但是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動作反映老師對學生能力有所懷疑。孩子會猜想,爲什麼老師看了同學的試卷後,沒說什麼,但是卻反過來指導我呢?肯定是覺得我比其他人笨、更需要幫助。

事實上,這個孩子可能根本不需要老師的指導,自己也能順利完成答題。

讓孩子思考時,學會轉移目光

你平時是不是這樣教育孩子:和別人聊天,或者回答別人問題時,一定要看着對方的眼睛,這樣表示對別人的尊重。

這時,教育心理學家又冒出來說話了——不要這樣。

因爲他們的研究發現,對於 5 歲,或年齡更大的孩子來講,在讓他們思考一些有難度的閱讀理解和數學題時,如果不盯着提問者看,孩子回答的正確率反而提高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孩子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到兩種能力:

第一種: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記憶、分析問題、語言理解等認知能力;
第二種:監控周圍環境中不相關信息的能力。

你可以把這兩種能力想象成一個蹺蹺板——第一種能力上升,第二種能力肯定就下降。

也就是說,如果強求孩子回答問題時,要看着提問者的眼睛,這實際上在消耗孩子的第二種能力,還要去處理提問者的臉部傳達的很多不相關信息。因此,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大大降低。

Tips:

下一次,如果你也面對面輔導孩子作業,當他們遇到一個有難度的問題,你可以告訴他:″如果你在思考問題的答案,你可以不必看着我噢,閉上眼睛也沒關係。你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不必在乎真正的答案是什麼。″

悄悄告訴你,這個目光轉移大法,對我們成人也非常有用哈!

有考前焦慮嗎?把它們統統寫下來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過考試發揮失常的經歷呢?

除了遺憾,你是不是也有些困惑:明明我和孩子在考前做了充足的準備,爲什麼好幾次考試都沒發揮好?遇到中考、高考可該怎麼辦?

這時,你要先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考試發揮失常。

從認知角度來說,人的記憶系統中,″工作記憶″扮演者相當重要的角色,它負責儲存和處理各種信息。孩子在處理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時都要用到。

但是,世界上最遺憾的事情卻是——人的″工作記憶″儲存空間是有限的。

當孩子在考試的過程中,壓力太大時,他們就會冒出一連串的想法:

如果考砸了,可該怎麼辦呀?

這次考試排名如果下滑,老師和爸爸媽媽會很失望吧?

我要是考不上理想的學校,這輩子是不是就完了?

這些因焦慮而產生的無效信息,會強行霸佔″工作記憶″的資源,嚴重降低″工作記憶″的使用效率。這也就是你平常所說的,考試焦慮會讓孩子無法集中精力思考。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緩解考試焦慮呢?這裏有一個非常簡單,而且有效的方法:

你試着讓孩子在考前十分鐘,把他的考試焦慮都寫下來。爲什麼?這其實是在幫助他們認知卸載,把這些負面信息發泄出來後,它們就不會在考試過程中搶佔″工作記憶″的資源。

研究表明,這個科學小竅門對於那些本來就比較容易焦慮的孩子特別有效。如果是面對重量級的考試,比如中考、高考等,作用會更加明顯。

Tips:

下一次,在遇到考試前,你也不妨讓孩子試試這個小竅門噢。可以簡單的按照″我擔心……″的格式寫下來,比如,″我擔心這次考試名次會下滑”,“我擔心這次考不好的話,爸爸媽媽會責備我”,“我擔心自己因爲粗心大意又錯很多題”。這樣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十分鐘就可以大大緩解孩子的考前焦慮。

---

不得不說,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父母和孩子都焦慮的時代。親子衝突也大多因學習而產生,你內心當然也想和孩子做朋友,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可是往往不得要領,掉入——″父母焦慮—>訓斥打罵—>孩子成績下滑—>父母更加焦慮″的怪圈。

想要避免這樣的死循環,首先要避免對孩子說教和打罵,不如多關注下如何科學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心理學小知識。不但更科學有效,還讓親子關係更融洽呢。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