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不打不罵講道理卻讓孩子崩潰,這個媽媽做錯了啥?

不打不罵講道理卻讓孩子崩潰,這個媽媽做錯了啥?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犯了錯,家長是理所當然要去教育的,但是不打不罵講道理,也能讓孩子崩潰,這個家長到底是做了什麼呢?

幾天前,看到一段媽媽教育孩子的視頻,在微博上討論得熱烈。

不打不罵講道理卻讓孩子崩潰,這個媽媽做錯了啥?

孩子哭着問訓斥自己的媽媽“你讓我靜一靜行不行”,媽媽卻還在不依不饒地說教。

看完我心裏也堵得慌,視頻還特別配了一首悲傷的背景音樂,讓人好想抱一抱哭泣中的女孩。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們能很清醒地聽見孩子的吶喊,看見孩子的情緒,也能很輕易地作出判斷——這個時候應該讓孩子靜一靜。

可這樣的衝突場景,經常出現在普通人的家庭中,卻沒有幾位父母可以做到像旁觀者一樣的清明,去輕鬆解決好這類問題。

別急着指責這位媽媽做得不好,其實她的做法,有我們太多人的影子。

親子衝突,有時真的就像一片沼澤地,第一步走錯了路,就深陷其中,步步皆錯。

視頻一開始,就是媽媽對孩子的一句質問:“你憑什麼要關門?”

她說這句話是有充足的底氣的——孩子犯了錯,就是沒資格任性啊。

想象一下,當我們認爲孩子犯了錯,孩子跑進房間,砰地一下關上了房門,我們真的淡定得了嗎?

在小拍小的時候,我也同樣這麼對待犯了錯的她,沒辦法容許她扔枕頭、摔東西。在大部分父母的邏輯裏,孩子犯錯在先,是不能有情緒的。

視頻裏的媽媽對孩子說:

“你回來的時候,我是不是好好的問你的,我又沒吵你、沒說你,你就開始哭,喊你手板兒伸出來接受教訓,你還比我要惡點。”

孩子帶着哭腔一字一頓地回答:“怎、麼、了?有、問、題、嗎?”

媽媽說:“肯定有問題撒。”

從視頻裏我們無法得知孩子犯了什麼錯,但媽媽看見女兒哭,還喊女兒“伸出手板兒接受教訓”,顯然是想懲罰女兒,讓她認識到錯誤。

她覺得自己沒有吵、沒說女兒,也沒打沒罵,已經是最大的寬容,女兒應該低頭認錯,乖乖接受懲罰,不能哭,也不能發脾氣,這才符合媽媽的預期。

其實這也是我們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犯錯的預期。

不打不罵講道理卻讓孩子崩潰,這個媽媽做錯了啥? 第2張

可孩子不是程序設定的機器,她對犯錯也會有恐懼、有憤怒、有委屈、甚至還會有羞恥感,所以纔會在媽媽什麼都沒說的情況下,就哭起來。

可媽媽一心只記得要她好好認錯,接受懲罰,甚至覺得她的哭完全沒理由,孩子最終發脾氣關起了房門,也關閉了心門。

孩子犯錯,我們選擇用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決定了整件事情的走向。

這個視頻裏的媽媽,和大多數父母一樣,甚至還做到了“沒有吵、沒有說”孩子,只是讓孩子認錯,接受懲罰,就遭到孩子這麼激烈的反抗,引發後續一系列的衝突。

如果這位媽媽,放下評判,能夠在第一步就關切地詢問孩子的感受,“我還沒說你,你怎麼就哭了呢?跟媽媽說說”,也許就什麼事也沒有了。

捫心問一下自己,我們能做到嗎?

上次我在寫處理孩子和家裏阿姨的矛盾時,對孩子放下評判,文章評論裏不同意見還是挺多的呢。

第二步走錯的,是這場對峙裏,媽媽的執念。

衝突升級以後,孩子痛心地控訴媽媽:“我已經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你們爲什麼還要來弄我,我實在是想不通啊!你們爲什麼!”

媽媽一句話懟過來:“因爲你態度不端正!”

其實這也是我們最常揪着孩子不放的一點。

我是你的媽媽,是你做錯了事情,你應該低頭認錯,態度誠懇,現在竟然還敢衝撞我,這還得了?

說到底,還是爲人父母潛意識裏的權威感,在代替我們思考。

我們激怒了孩子,卻沒辦法接受孩子的反抗,在我們內心深處,不論我們做了什麼,孩子都只有低頭的份。

這樣的慣性思維模式,決定了我們非常容易陷入親子對峙中,落入死循環,遇到倔孩子。

不打不罵講道理卻讓孩子崩潰,這個媽媽做錯了啥? 第3張

這時候我們去想如何控制情緒,如何戒吼,如何積極暫停,也都只是表面的招數,最根源的是:

當孩子情緒發生時,放下自己潛意識的權威感,把孩子不肯低頭的態度問題先放在一邊。

放下權威,潛意識裏給孩子情緒發泄留有預設和空間,容許孩子的情緒對自己有衝撞,纔不會一直處在對立狀態。

可很多時候,習慣用權威壓制孩子的父母,其實是出於一種本能,這需要非常深的覺察才能剋制住。

第三步走錯的,是這位媽媽最後還要讓孩子寫檢討,承認錯誤。

可孩子依然聲淚俱下說:“我不寫,我口頭上已經認‘對不起’三個字了!”

媽媽只好妥協,讓孩子靜一靜,但依然不準關門。她還是停留要孩子認錯服輸的執念裏。

寫檢討,也是普通家長常用的手段。

我想,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最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是希望她改正錯誤,不會再犯吧。

可我們常常忘了這個終極目標,孩子一犯錯,就亂了陣腳,用一系列手段在要她認錯,懲罰她,給她教訓,還要端正認錯態度,要她寫檢討上不斷糾纏,這樣就能保證孩子改正錯誤嗎?

我們用力用錯了方向,改正錯誤最好的方式,是找到孩子犯錯的原因,教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孩子纔會真正往前邁一步。

甚至有的時候,孩子只要冷靜一思考,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可在視頻裏,看不到媽媽對孩子正確做法的任何點撥,用權威逼迫孩子乖乖認錯纔是最緊要的事情。

不打不罵講道理卻讓孩子崩潰,這個媽媽做錯了啥? 第4張

很多人評論說,孩子已經那麼難過了,應該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可問題到底是什麼呢?

不是等孩子情緒平復以後,再去質問孩子,你知道錯了沒有,而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想改正錯誤,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媽媽可以幫你。

孩子對待錯誤的態度,完全是由身邊的環境影響的。

甚至有研究表明,孩子會害怕犯錯,往往是5-9歲期間受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害怕錯誤,無法接納錯誤,孩子也會習得這個態度。

犯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孩子對錯誤的恐懼,影響到了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和吸取經驗,積極改正錯誤。

這纔是這場親子衝突,最容易被人忽視,卻又最重要的啓示。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