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對孩子的這3種管制行爲,會造成孩子自卑!

對孩子的這3種管制行爲,會造成孩子自卑!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對孩子有這幾種管制行爲?父母注意到了沒,對孩子的這3種管制行爲,會讓孩子自卑一輩子,下面來看看這篇文來了解一下吧。

今天帶着自家的孩子在遊樂場玩耍,偶爾看到一位家長在怒狠狠的訓斥自己尚年幼的孩子,而孩子被狠狠訓斥的原因,只是她把手裏的洋娃娃扔到了一旁,雖然當時周圍沒多少人,但我看着孩子可憐巴巴的模樣還是感覺很不舒服。自從有了孩子,就見不得這些對孩子惡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的行爲。

我們會抱怨這些家長對孩子們的說話方式和所作所爲,認爲一些話會侮辱了孩子們人格,會抱怨他們既然不喜歡孩子,爲什麼要生出來?但很多事情看在自己眼中是恨,但當發生在自己身上卻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往往正是因爲這些原因,才導致這類事情的頻繁出現。這種情況之所以會發生,更多的是源於我們家長的嚴格要求,希望自己孩子能在訓斥中成長,但往往結果卻是:我們過度的管制行爲,很可能導致孩子自卑、孤僻一輩子。

“沒錢”的理由

我們時常會在商場看到這樣的一幕:孩子們會央求媽媽買一樣自己異常喜愛的東西,家長可能是因爲價格原因,可能是害怕孩子被過度寵溺後變得不依不饒,甚至可能只是覺得這個東西沒什麼用,就會以“沒錢”爲理由,拒絕孩子的要求。類似“爸爸賺錢很辛苦的,我們沒那麼多錢”;“錢要花在有用處的地方,沒錢給你買這個東西”……

可能你會覺得這種“沒錢”對於孩子是一項好使的理由,會讓孩子懂得節儉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們往往是單純的,但他們想要某樣東西,並且大膽的和家長提出來,說明他們異常喜歡,而在我們一次次的拒絕裏,孩子們正常的需求會被一次次打壓,時間久了再也不敢去爭取自己喜歡的玩具、和新奇的東西。

“窮”的意識會在他們幼小的腦袋裏生根發芽,會讓他們產生心理陰影,感覺別的孩子有是因爲他們“富”,而我只是因爲“窮”,不要指望孩子懂得什麼奮鬥才能翻身,他們的心裏只有“窮”和“富”的概念,所以這樣的理由,往往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卑,並且讓“窮”進到了骨子裏。

對孩子的這3種管制行爲,會造成孩子自卑!

威嚇、咆哮式的管教

孩子們在遊樂場玩的高興,並且大聲的喊叫,但看到這一幕的家長,很可能會用更大的分貝來喊停玩的高興的孩子:“XX,你給我停下,不許這麼鬧,別玩了”,可能我們不止一次會在一些場合看到因爲家長對孩子的不滿,突然就宣佈“該走了”,有時還甚至會強行拖拽走哭鬧不止的孩子,並大聲呵斥。

我們會認爲這是一種正確的管制方式,防止孩子影響到他人,我們家長不允許孩子在公共場所瘋跑瘋鬧,那樣會被其他家長認爲是熊孩子。可你要知道,孩子們愛玩是天性,而且對於遊樂場這種地方本就是孩子們釋放自我釋放心情的場所。而且我們爲了管制和約束孩子“犯錯”的行爲,會用吼叫甚至威脅、欺騙的話語來“應付”孩子,就相當於孩子的正常需求被我們強行的拒絕和否定,這樣長久之下,孩子可能會異常聽話,悄悄的玩耍,更多的情況下並不是他們長大了懂事了,而是在家長的管制下變得自卑了,內向了,只因爲他們不敢,他們害怕家長的威嚇。

強硬式的管教

有的家長會無時無刻提醒着自己的孩子要聽話,不能違反自己定下的規矩,原因只是“因爲我是你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我說了這麼多,你還是不聽話,你太讓我失望了”……

家長類似如此的嘮叨和批評,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只能按照家長規定的軌跡成長,違反就意味着被訓斥。而家長的這種強硬式的管教其實是刻意干預了孩子的成長,雖說是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走上歪路,可一個在規定軌跡裏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不敢有一絲忤逆的孩子真的好嗎?經驗告訴我們往往孩子會變得極其自卑,覺得自己事不如人,低人一等。小時候家長令人恐怖的強迫行爲,只會毀掉孩子自己的信心和希望。

以上3種管教行爲,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危言聳聽,都是爲了孩子好才這樣管教,怎麼會害了孩子?當然管教並沒有錯,但起碼要分清事情的本質,不能凡事都不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家長都會恐懼,並不是恐懼孩子變壞,而是恐懼孩子會在這個社會被過度溺愛,從而不敢放鬆一絲一毫的縱容,但過度管教就會造成以上的情況,讓孩子丟失自我,變得自卑。我們在避免過度管教的前提下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和限制,而不是一味的管教。

當然,相信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有的家長從來就不這樣做,一切管教行爲和教育理念和家長的文化、能力以及所承受的壓力息息相關,我想說的是,希望你能夠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關愛,而不是嚴厲的訓斥,犯錯在所難免,我們要有不同的反應和管教方式,顯然上面的三種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你們對於這種說法認同嗎?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