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懷孕後一定要小心“妊娠糖尿病”!

懷孕後一定要小心“妊娠糖尿病”!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些孕媽很喜歡吃東西,在孕期不停的補充營養物質,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吃的很多,營養過剩,很有可能會造成妊娠糖尿病!

有一些孕媽很喜歡吃東西,在孕期不停的補充營養物質,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吃的很多,營養過剩,很有可能會造成妊娠糖尿病!

今天是11月14日,聯合國糖尿病日。

旨在加強世界所有國家對糖尿病的宣傳教育、防治和監測,提高對糖尿病的認識,更加關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加強對糖尿病預防措施、治療手段的研究,更好地爲人類健康服務。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談一談糖尿病中的一種――“妊娠期糖尿病”。

懷孕後,孕媽媽們的頭等大事就是“吃”,來確保自己和胎寶寶的營養充足。甚至有些孕媽媽擔心自己的營養攝入不夠,影響胎寶寶的健康,大吃特吃,結果產檢時被告知血糖高了,要當心妊娠期糖尿病。

爲什麼懷孕後容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呢?

孕媽媽該如何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呢?

出現妊娠期糖尿病孕媽媽又該做些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一一揭曉。

妊娠期糖尿病(GDM)

懷孕期間的糖尿病有兩種情況

一種爲懷孕前已有糖尿病存在,稱爲糖尿病合併妊娠;另一種爲懷孕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的糖耐量減退,懷孕期間纔出現或發現的糖尿病,又稱爲“妊娠期糖尿病”。

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升高,一般等分娩後,大部分糖媽媽可以恢復正常。

妊娠期糖尿病對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影響程度一般取決於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

懷孕後一定要小心“妊娠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對孕媽媽的影響

●患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的風險增大;

●羊水過多;

●孕期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影響孕媽媽免疫力,易併發泌尿系統感染和黴菌性陰道炎;

●在中老年或再次懷孕時,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難產、產傷、產後出血發生率增加等。

對胎寶寶的影響

●巨大兒;

●胎寶寶宮內生長受限、流產、早產風險增加;

●增加肩難產發生率;

●致胎寶寶畸形風險等。

新生兒的影響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發生率增加;

●新生兒低血糖機率增加;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黃疸明顯)增加;

●新生兒低鈣血癥、低鎂血癥增加;

●童年期及成年期患糖尿病風險很高,發病年齡較提前等。

如何預防妊娠期糖尿病?

1、控制飲食:營養均衡、清淡飲食、少食多餐、控制甜食、水果不可過量。

2、控制體重:孕前體重正常的孕媽媽,真個孕期體重增加的適宜值爲12.5kg左右,孕中晚期每週增加0.36~0.45kg。

3、適當運動:孕媽媽每天應不少於30分鐘的低強度活動,最好有1~2h的散步、體操等戶外活動,孕期瑜伽、游泳也是不錯的選擇。

4、孕期按時產檢,尤其是24~28周的糖篩檢查。

如何早期識別妊娠期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的孕媽媽常有多飲、多食、多尿、少體重(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狀),或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感染反覆發作等表現。

還有一部分孕媽媽會感到疲乏、皮膚瘙癢,這些表現在正常懷孕時也很常見,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該如何應對?

管住嘴

合理飲食,有效控制體重增長是預防和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關鍵。

1、合理膳食,少食多餐,既要保證能量,又要避免飢餓導致的低血糖;

2、選擇低能量食物,不吃或少吃動物脂肪,有效控制體重;

3、控制高澱粉和高含量精製糖食物攝入,主食攝入宜粗細搭配,水果也要限量;

4、選擇含糖量低且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如各種綠葉蔬菜等;

5、以蒸、煮、燉、拌等烹調方式替代煎、炸,忌高油脂類食物;忌巧克力等甜食。

邁開腿

孕媽媽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如游泳、散步、孕婦瑜伽、提肛運動等都比較適合孕媽媽。但類似打排球、舉重或需要抻背、彎腰、跳躍動作的運動項目還是不宜進行。

溫馨提示: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媽媽也不必過於擔心,一般通過合理治療並在飲食方面加以注意,大部分的孕媽媽都能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將糖尿病對母嬰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監測血糖

孕媽媽要多學習、瞭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在家監測血糖,也可以直接去醫院監測,及時記錄血糖值,瞭解血糖的變化。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可以自然分娩嗎?

一般情況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媽媽是可以自然分娩的,但當合並巨大兒、胎盤功能不良、胎位異常等情況時爲了孕媽媽和胎寶寶的安全,則需要剖宮產手術。

產後復產很重要

無論什麼分娩方式,胎盤排出後,新媽媽體內的抗胰島素物質會迅速減少,僅少數患者仍需胰島素治療。

注意,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媽媽一定要在產後42天時進行復查葡萄糖耐量(OGTT)試驗,以決定進一步治療,並鼓勵純母乳餵養6個月,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