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飯桌上千萬別對孩子做這5件事,每個都是慘痛教訓!

飯桌上千萬別對孩子做這5件事,每個都是慘痛教訓!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常常對孩子說,“要好好吃飯”,這是一個好的教育習慣,好好吃飯真的太重要了,甚至關乎孩子的生命。但是,仍有一些家長不注意,在餐桌上存在一些錯誤做法,給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帶來了很大的隱患。

逗笑、看電視

有一些家長,喜歡在吃飯時和孩子逗笑玩樂,比如,講笑話、用筷子打鬧、做遊戲等。其實,這是很危險的舉動。

孩子年齡小,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在餐桌上和他(她)逗笑玩樂,孩子很容易被食物嗆到,甚至會導致食物進入氣管!

現在很多家庭都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其實,這對孩子的健康也有危害。

邊看電視邊吃飯,孩子吃飯注意力不集中,不僅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胃部功能紊亂,甚至還有可能發生意外。不少醫院都接待過因爲看電視,將食物吸入氣管的孩子。

所以,和孩子一起吃飯時,家長不但要教育孩子“好好吃飯”,自己也要學會安靜,不要在餐桌上和孩子逗笑玩樂,最好也不要打開電視。

吃飯比賽快慢

一些家長爲了讓孩子快點吃完飯,會跟孩子進行吃飯速度比賽,事實上,這種做法不可取。

我們都知道,吃飯速度太快,會影響孩子的腸胃功能和吞嚥能力。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太緊張的話,不僅不利於消化,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此外,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夠成熟,吞嚥能力較差,如果吃得太快,很容易把食物吞到氣管裏面,危害到孩子的生命。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則新聞: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因爲吃飯時和家人比賽快慢,把大量沒有咀嚼的米飯吞進肚子裏,結果飯後腹部劇烈疼痛,送醫後才得知,孩子得了急性胃炎!

讓孩子有競爭意識沒錯,但是,吃飯速度真的不需要競爭。讓孩子學會細嚼慢嚥,這對他(她)的健康有很大的好處。

飯桌上千萬別對孩子做這5件事,每個都是慘痛教訓!

逼迫孩子多吃

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一個人去奶奶家之前,是一個身材苗條的帥哥;在奶奶家吃了一頓飯,就變成了一個大胖子。

這個段子勾引了很多人的回憶,紛紛在網上留言。

現在,在很多家庭的餐桌上,依然存在這種現象:家長生怕孩子吃不好、吃不飽,總是給孩子夾菜添飯,當孩子說吃不下的時候,仍然執意讓孩子吃。

家長要明白一件事,孩子年齡還小,你不能以自己的飯量來衡量孩子的飯量。

如果父母總是逼迫孩子多吃飯,不僅會讓孩子對吃飯反感,對身體發育也有害。

孩子長期飽食,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容易引發胃病。

孩子吃太多,還會導致腦疲勞。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不利於大腦的健康發育。

俗話說,“飯吃七分飽”,不無道理。家長朋友,你們學會了嗎?

訓斥孩子

現如今,有太多的家長把餐桌當成了“教育基地”,喜歡在吃飯時訓斥教育孩子。

“這次怎麼考得這麼差?”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

“再不聽話,看我怎麼收拾你!“

很多家長在小時候也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在餐桌上訓斥孩子,主要有哪些危害呢?

造成孩子情緒壓抑,食慾不振。人的食慾,受心情的影響比較大。心情愉悅時,自然胃口比較好,吃得也多;心情壓抑時,便“食不知味”,沒心思吃飯。

在餐桌上訓斥孩子,孩子膽戰心驚,哪還有心情吃飯?之前的食慾肯定也煙消雲散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把“吃飯”和“挨訓”聯繫在一起,變得對吃飯排斥,嚴重者還會引發厭食。

造成孩子消化不良,甚至引發危險。當家長在餐桌上訓斥孩子事,孩子爲了逃避壓抑的飯桌環境,往往草率吃幾口就離開了。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像平時那樣細嚼慢嚥,影響正常消化。

甚至有時候,家長訓斥地太過嚴厲,直接把孩子訓哭。孩子一邊哭泣一邊吃飯,會有被飯粒兒、小骨頭卡住的風險。

今後,家長不要再在餐桌上訓斥孩子了,有什麼事,讓孩子好好吃完飯再說!

讓孩子喝酒

春節快到了,家裏避免不了會有聚會。有的成年人,可能是爲了活躍氣氛,竟然慫恿孩子飲酒!這是十分危險的舉動。

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狀態,身體器官發育不夠成熟,喝酒對孩子的危害很大。

酒精刺激容易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會使孩子肝、胃功能受損,消化不良。

孩子飲酒,還會降低自身免疫力,容易生病;酒精影響孩子大腦發育,造成智力下降。

此外,酒精會損害孩子的生殖系統,可能導致男孩不育,女孩內分泌紊亂!

此外,飲酒過量,還有可能造成孩子昏迷、死亡,這樣的事例屢有發生,讓人痛心!

之前有報道,廣州一名四歲男孩,喝下了三兩白酒後,變成了植物人;四川攀枝花一名男孩,在父親的朋友引逗下,喝下二兩白酒後昏睡不醒,兩天後因急性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

所以,在餐桌上,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遠離酒水!讓孩子喝酒,不僅是一個愚蠢的舉動,而且是違法行爲,一定要引以爲戒。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