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孩子想要禮物了該怎麼辦

孩子想要禮物了該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禮物對於孩子們來說有種一股特別的誘惑力。成長過程中,孩子會跟父母要很多禮物。那麼孩子想要禮物了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想要禮物了該怎麼辦

禮物難題,你遇到了嗎?

期末考試結束,寒假馬上開始,不少爸媽遇到了一個和孩子考試成績一樣讓人糾結的問題:

孩子期末考得不錯,想要個禮物,該不該給買?

買吧,有四個讓人擔心之處:

1、之前並沒有說過考得好給買禮物,這樣有求必應會不會慣壞孩子?

2、孩子得了禮物,以後會不會變得爲了得到禮物纔好好學習?

3、孩子將來會不會爲了禮物跟爸媽討價還價?

4、如果孩子要的禮物小貴,這次買給他,以後他會不會貪得無厭地要爸媽負擔不起的東西?

不答應給買吧,後果也很明顯:孩子會不高興、會失望。

我家如何對待“孩子要禮物”

我家最近也在討論禮物問題,是和小兒開心。

開心這個學期是初一第一學期,換了新學校,換了新老師,換了新同學,還增加了好幾門新課程,作業也不少,他又是個很要強自律的娃,好多個晚上,都是自己做作業做到12點多,第二天一早迷迷糊糊爬起來上學。這一學期,過得着實不輕鬆。

臨近期末,一邊自己抓緊複習,一邊早早地跟爸爸媽媽聲明瞭:

等考完了,我得好好犒勞犒勞自己,我要睡好幾天懶覺,要去K歌,要吃去吃個大餐,過幾天我生日,要去買夏天看到的那個樂高大火箭。

(其實他從來沒有K過歌,只是之前聽說他小學同學有幾個放假相約去K歌,覺得那可能是一個大考之後放鬆的好辦法。)

這些要求,真心爸媽是毫不猶豫地全部答應,還附贈一大堆真誠無比的同情:

沒問題沒問題,這學期我小兒子可不容易,放假了咱們得好好嗨皮嗨皮。

大兒高一第一學期,也不輕鬆,不過倒沒有提什麼嗨皮嗨皮的要求,只是放假第一天就來找媽媽:“我電腦耳機壞了,得換個新的。”

真心媽媽讓他自己去挑一個好一點的,不過不了解行情的媽媽看到價格還是小小驚了一下:“600塊?現在耳機可真不便宜。”孩子倒也不堅持,馬上找了個200多的,倒是讓媽媽不好意思了,趕緊說:“用好幾年的東西呢,咱還是買個好一點的。”

第二天,倆娃都滿意地用上了新耳機。

十幾年來,我家對給孩子買禮物、買東西的態度都是如此。小學時候,他們可以在每個生日、聖誕節、寒暑假開始,自選禮物,無論價格,只要孩子看中了,爸爸媽媽都會付錢買下。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擔心:這得把孩子慣成啥樣?

可以讓讀到這篇文章的爸爸媽媽們放心的是:

他們迄今爲止,從未要過超過爸爸媽媽負擔能力的東西,或者我們覺得過於昂貴的東西,那些禮物的價格,一直都微妙地保持在爸媽可以毫不心疼地付錢的程度。

而且,他們沒有一個是物慾旺盛的孩子,沒有要買蘋果手機,沒有要過價格超過600塊的運動鞋,而且同時擁有的運動鞋從不超過2雙,沒有要求買過酷帥、超貴的新款耳機。——他們要求的東西,和很多孩子相比,其實非常少。

換句話說,他們享受眼前能得到的一切,但從不貪求更多。

“禮物”對孩子來說,意味着什麼?

當然,這麼說,我們也並不是鼓勵爸爸媽媽們,無論孩子想要什麼,都無條件地滿足他,因爲每個孩子的成長背景不同,我不敢保證,每個想要禮物的孩子、每個提出買點什麼東西的孩子,想要的都是父母能夠輕鬆負擔毫不心疼的東西。

畢竟,很多父母都偶爾看到過一些扎心的實例:

父母都是月入一兩千塊的清潔工,而孩子卻要買可能得花掉父母半年積蓄的最新款IPHONE;

孩子爲了送快遞的父親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而痛罵父親,甚至逼父親下跪道歉。

這篇文章,我最想討論的是:當孩子想要禮物的時候,他想要的是什麼?

我認爲,孩子提出想要個禮物時,無論是什麼原因,都有三個心理需求,比那件禮物本身,更重要。

第一,孩子想要確認,他被無條件地寵愛着。

被父母充分愛着的孩子,纔是心滿意足的孩子。孩子獲得想要的禮物的過程,其實也是他再次確認他被無條件寵愛的過程;他的要求被滿足,他會更加心滿意足;而心滿意足的孩子,我們認爲,未來纔會有更愉悅的人生。

所以,我們樂於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寵愛,願意讓孩子明白,父母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滿足他的需求,因爲讓他開心、讓他過得好,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父母能確認這一點,孩子就會知道,他是被愛着的,他值得被愛,他值得有人一點都不心疼地送他禮物,值得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們認爲,這種認知,對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那些爲了一點物慾的滿足就肯付出不相稱的代價去換取的年輕人,與其說他們是因爲物質慾望難於滿足,倒不如說,他們缺的是愛,缺的是被重視的感受,缺的是自我價值感。

這是我們多年來堅持滿足孩子對禮物的要求和買東西的要求的第一個重要原因,而且我們的這種堅持,還獲得一個特別棒的額外收穫,入我們在第二本育兒書《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中所說,心滿意足的孩子,和父母的合作程度會特別高。

第二,孩子想要自己的辛苦、努力、不容易,都被看到。

當孩子爲自己做了一件特別好的事、獲得特別好的成績向父母要求一個禮物時,他還有另外一個心理需求,就是想要自己的辛苦、努力、不容易,都被父母看到。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有好表現、好成績,但卻常常忘了,這世界上的好成績,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一分一分的努力換來的。父母一句“好好考,別馬虎”換不來孩子的100分,那些好分數,都是孩子在整個學期裏認真聽講、踏實做作業、花功夫做自己感到困難的題目、自己消化考得不好的沮喪並暗自下決心繼續努力,一點一點積攢出來的。

孩子會爲自己的好成績開心,也知道,獲得好成績並沒那麼容易。所以,他也希望自己的這些付出,爸爸媽媽都能看到,都能理解,而且都能認同。

第三,他想要自己的成就被肯定。

除了辛苦被看到,爲了好成績要禮物的孩子,還有一個心理需求,就是想要自己的成就被肯定。

被父母表揚,當然也是一種肯定,但如果表揚附帶了額外的獎勵,這種肯定,份量更重,更讓人開心。

成人世界中的獎盃、獎狀、獎金、升職、加薪,其實都是肯定成就的方式,無疑,它們哪一個都比獲得boss的口頭表揚更令人愉悅。明白這一點,我們就能更愉快地接受孩子用禮物獎勵好成績的需求。

我們家學期結束給孩子買禮物,或者帶孩子吃大餐,其實不太和孩子考試成績相關,其中“慰勞”孩子一學期辛苦的因素,遠遠多過獎勵的有因素。

但有時,孩子也會自己提出,如果考試成績特別棒,可不可以把常規的禮物升級成一個更大更棒的禮物,我們通常也會愉悅地答應,而且答應了,就一定會兌現。

一些父母會擔心,孩子得了禮物,以後會不會變得爲了得到禮物纔好好學習?孩子將來會不會爲了禮物跟爸媽討價還價?我特別跟小兒開心討論了這件事,他的回答很肯定:

“不會,因爲獲得好成績,會讓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很有優越感啊!”

當然,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已經形成了這種基於成就感的內在驅動力,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形成了明顯的“有獎勵才幹活”的行爲模式,我個人並不建議父母在禮物問題上有求必應——這時,父母應該做的,是設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而不是依賴外部獎勵去刺激孩子的積極性。

被充分滿足的孩子,
會不會變得貪得無厭?

很多父母擔心,如果孩子被充分滿足,他會變得貪得無厭。

我覺得大可不必如此防範孩子。

更可能的是,因爲從小被寵愛、被看到、被肯定,他會變成一個懂得愛別人的人,懂得寵愛家人、看到他們的付出、肯定他們的成就,等到有一天,也會爲他全新全意愛着的人,毫不猶豫地去買上一件那個人想要、他又能負擔的禮物,無論那是他的父母、愛人,還是孩子。

咱們可以做一個假設。比如你和愛人非常恩愛,你每年都會得到一個生日禮物,是一件幾千塊的首飾,你會不會過幾年之後就覺得特別不滿足,想要一個十幾克拉的大鑽呢?我想,只要是正常的、對生活滿意的女性,都壓根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既然自己不會這麼想,爲什麼一定要認爲孩子會和你截然不同,從小時候起,就要防着他有一天變得貪得無厭呢?

當然,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也會有一個概念:什麼東西是自己負擔能力範圍之內的,什麼東西是自己負擔不了的,負擔能力之內的東西,愉悅地享受,負擔能力之外的東西,不去向往。

其實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概念,而這些概念,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傳遞給孩子。

比如我們自己。我們不會確切地跟孩子談論爸媽媽媽的收入如何,但會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以咱們家的經濟狀況,每年穿幾雙幾百塊的運動鞋是沒問題的,但穿幾千塊的運動鞋,或者囤上十幾雙不同款式的鞋子,那就是過度消費了;冬天買一件好一點的羽絨服是沒有問題的,但在衣服沒變小、沒穿壞時,只爲款式沒那麼新了就去換一件,是沒有必要的,因爲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家庭財務需要合理地規劃。

當然,同時,我們也會在日常支出中,留出一個靈活的、有一定彈性的部分,用來滿足孩子禮物的要求和偶爾買一些他想要的非生活必需品的要求,並且不會讓這部分支出影響到其他生活安排。

其實我想,如果不是收入應對日常生活都捉襟見肘,每個家庭,都能規劃出這份並不需要很大的彈性支出。甚至不客氣地說,如果大人每個月能有幾百塊買衣服或者化妝品,滿足孩子的禮物要求,對爸爸媽媽來說,就沒有經濟上的困難。

那麼,那些明明父母月收入2000塊,非要向父母要七八千塊IPHONE的孩子的行爲,又該如何解釋呢?

我想,原因恐怕在於,他們的父母,並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傳遞適度消費的觀念給孩子,同時也沒有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價值,不需要用擁有昂貴的物質來證明,而是通過某種並不適當的方式,傳遞了錯誤的信息給孩子,讓孩子從小對家庭負擔不了的東西充滿了渴望,或者希望藉由什麼東西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這不是生活的悲哀,而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