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小動作建立孩子的最初思維體系

小動作建立孩子的最初思維體系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泥在我們手上是又軟又硬。你熟悉它了,它就軟了,任你怎麼擺佈都行;對它陌生,那它就是一塊黏糊糊的硬東西。把你手上的溫度傳遞給它,你和它越親近,它就越聽你的話。玩泥,好像是很久遠的事了。現在,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走進胡曉佩老師的美術課堂,上一堂好玩的泥塑課吧。

我們都是泥做的

小動作建立孩子的最初思維體系

一聽說要上泥塑課,孩子們反應各異。好奇心重的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而愛乾淨的小傢伙卻把臉轉向媽媽:“媽媽,太髒了!”堅決不肯上手。怎麼辦?

沒關係,看曉佩老師的:“小朋友們,能告訴我們人是從哪來的嗎?”“我媽媽說我是魚變的。”再啓發:“小朋友誰聽過女媧的故事?”有人舉手。於是,小朋友們聽到了“女媧補天,用泥造人”的故事。再來問問,上帝是怎麼造人的?孩子們又知道上帝用泥造人的故事。

好了,既然泥是我們生命的起源,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跟他親近呢?小朋友們聽完了有趣的故事,開始玩起來了。

那就告訴他們開始是怎麼玩的吧:很簡單,像玩雪球一樣,使勁兒往桌上摔!

泥土也有感情

泥摔得差不多了,開始捏吧。孩子們對那一個個小巧的木製工具感興趣了:“老師,這是怎麼用的?” 彆着急,曉佩老師一開始可不主張孩子們用工具,她說,手是最好的工具。爲什麼呢?曉佩老師先不解釋,還是啓發:“天冷的時候,我們的小手冰冰涼的。媽媽的手很溫暖,媽媽握着你的手,你是不是感覺很舒服,一會兒小手就暖和起來了?”對呀!

我們的手是暖暖的、軟軟的,又有力量,而木頭是沒有溫度的、硬的,當然泥更喜歡我們的小手啦。曉佩老師讓孩子們把手放開,找到手和泥巴親近的感覺。她說:泥越和手親近,就越聽你的話,否則就是涼冰冰的,沒有感情。

怎麼親近呢,還是很簡單:要把我們手的溫度傳給它,它溫暖了、軟了,你想把它捏成什麼樣的都行。

捏什麼像什麼

孩子們捏不出形來怎麼辦?沒關係,老師不會用一個標準來要求所有孩子,只要他在做,不管做成什麼樣,老師都會給予肯定。

如果實在捏不出來,搓成一條總會吧?那就行了。小朋友還會給這所謂的作品定義:你捏的是什麼?蛇!第一節課,一半小朋友都捏的是蛇。簡單呀! 第二節課,“家”的想象。小朋友做出的家,真是各式各樣,有人的家,也有螞蟻的家。有尖頂的,還有平頂的。你看這位小朋友的家:“我這是地道戰的房子,人能從煙囪裏爬出來!”房子做好了,曉佩老師又讓孩子們到屋外找些小草小棍裝飾房子,這下內容更豐富了:這是我家旁邊的樹林,這弧形的小草是我做的門!

小朋友的家都做好了,老師的問題又來了:“呀,你們的家都離得好遠,沒法上別人家玩了,怎麼辦?”修路!小朋友們興奮起來:“快來我家,我們家有院子,裏邊有秋千。”“我們家也有,還種菜呢。”

有意思的是,每次總有一個小朋友的房子通的路最多,人氣最旺。有一次,一個小朋友做了個幼兒園,所以大家都把路修到他那兒去了!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出像樣的房子,這不,一個孩子仍然只是搓條,橫七豎八堆了一堆,看看別人的作品,他臉上有點兒沮喪。老師問小朋友:“大家看這像不像小鳥的家呀?”“像!”他的眼睛亮了。再問:“那家裏有沒有吃的?”其他小朋友指指這些長條:“有,麪條!”這個小朋友一臉陽光地補充了一句:“是意大利麪條!”

觀摩完孩子們的課,《父母必讀》雜誌的記者採訪了胡曉佩老師:

《父母必讀》:玩泥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嗎?

胡曉佩:孩子在快脫離繪畫塗鴉期時,會追求一種型的東西,他們要通過自己的眼睛、耳朵和手等各種感官來認識事物。所以,這段時間接觸泥塑,會幫助孩子通過觀察做出多面立體的東西來。

《父母必讀》:玩泥和繪畫有什麼相通之處?

胡曉佩:玩泥和繪畫都是藝術創作。做泥塑、繪畫都要通過腦傳達到手上,再通過手上的力量傳達到筆上、泥上。這是一個想象和創造的過程,腦子裏先有想象,再通過手對泥和筆的操作來完成。

《父母必讀》:孩子多大開始接觸泥合適?

胡曉佩:孩子4歲以後,就應該接觸泥了,無論是雕塑用泥還是陶土,它的硬度、可塑性都比橡皮泥強,需要有一定的手指力量,常玩對手部肌肉的發育很有好處,可以增強手指的力量和靈活性。

孩子賦予泥塑的意義

在孩子眼裏,自己的作品是充滿感情色彩的,它會演繹成一段美好的故事和嚮往:

故事一:

這個小房子是我剛剛出生的時候住的,媽媽把我放在這裏面睡覺。現在我長大了,都3歲多了,這麼小的房子住不進去了。這個沙發是我現在用的,所以要把它做得大些。

故事二:

這是我編的美人魚和王子的故事。坐在帆船上的是王子,最後美人魚沒有死,王子坐着船來接走美人魚了,然後他們倆結婚了。

故事三:

這個小亭子不是放在小區裏的,是放在馬路邊的。有時候我和媽媽一起走路,累了,沒有地方坐。我就做了這個小亭子,放在路邊,這樣我和媽媽累了就有地方坐了。

故事四:

伸出小棍棍的窗口是專門用來晾衣服的窗口。我們家沒有晾衣服的地方,總是晾在廁所裏。所以我就做了個能晾衣服的樓房。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