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教育孩子與瞭解孩子

教育孩子與瞭解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開講專家:王曉春,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家庭教育、教師觀念更新和語文教學改革等,多年來出版十餘部專著,經常在報刊發表家教研究文章,多次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做家教專題講座。  多年來應邀給全國各地家長及老師做報告,目前已達數百場,受到廣泛好評。  多年的家教研究、諮詢、培訓工作,使他在家教領域顯示出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洞察力,並致力於幫助家長解決當代家教難題,被廣大家長稱爲"家教救星"。

教育孩子與瞭解孩子

開講專家:王曉春,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家庭教育、教師觀念更新和語文教學改革等,多年來出版十餘部專著,經常在報刊發表家教研究文章,多次在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做家教專題講座。

多年來應邀給全國各地家長及老師做報告,目前已達數百場,受到廣泛好評。  多年的家教研究、諮詢、培訓工作,使他在家教領域顯示出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洞察力,並致力於幫助家長解決當代家教難題,被廣大家長稱爲"家教救星"。

我經常接待家長的諮詢,也經常回答老師們關於教育方面的一些問題。總結多年的經驗,我發現有相當多的家長和教師在一點上有驚人的一致:熱心塑造孩子而不熱心瞭解孩子,只重視自己的計劃而忽視孩子的感覺

有一個6歲的女孩奉媽媽的命令學鋼琴,歷時一年,非常勉強。媽媽沒奈何,只好放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卻常常自己在那裏彈,只要有譜子就能彈,而且彈得挺是那麼回事。

媽媽大喜過望,抓緊時機對孩子說:“你不是彈得挺好嗎?咱們繼續上鋼琴班吧。”孩子連連擺手,從此又不彈琴了。他媽媽莫名其妙,卻不去研究孩子爲什麼如此。

這使我想起一則外國故事。一位科學家用小勺給他的小狗餵魚肝油,小狗掙扎着把勺子打翻在地,然後卻跑過去舔這個勺子。

這位科學家說:“小狗給我上了一課。它不是不喜歡吃魚肝油,而是不喜歡我餵魚肝油的方式。”   真不愧是科學家,他有一種科學的態度、學習的態度,努力按事物的本來面目認識事物。

我們的家長和教師缺乏的正是這種學習的態度。每當孩子不符合家長的要求或者不符合老師要求的時候,他們總是責備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而很少想一想,這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孩子的實際?

換個比喻的說法,每當家長老師給孩子定做的鞋子與孩子的小腳丫不合適時,家長總是責備孩子的腳長得不規範,而不去想想鞋子的尺寸是否有問題。他們不是以人爲本,而是以鞋爲本。

老師說孩子上課做說小動作,家長就罵孩子“多動症”;老師說孩子對學習沒興趣,家長就批評孩子“光知道玩”;老師說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就懷疑孩子“弱智”。

總而言之,全是孩子的錯誤,全是孩子的責任。按這種邏輯,上面故事中的小狗打翻魚肝油勺子,就是明顯是“進食態度不好”、“缺乏紀律性”、“不尊重主人”,而且“弱智”。

如果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努力瞭解他們,我們就可能發現,上課做小動作的害處常常被老師誇張了,對有些孩子,小動作甚至是專心聽講的必要條件。

我們還會發現,不注意聽講的孩子,有時換一門課,換一個老師,換一種教法,他會聽得很專心,很有興趣,那就證明對他的批評很可能是不妥的。

家長常常把孩子討厭某種學習方式誤以爲是厭學,而且總是把厭學的責任推給孩子,這是不公正的。教師的情況也並不比家長好多少。

有一個學生上課愛笑,老師瞧着他彆扭,就批評他說:“你老笑什麼!”他還笑。老師氣極了,狂風暴雨地批一頓,總算把他批哭了。老師很滿意。

我實在不明白這位老師的用意。愛笑很可能是這孩子的一種個性,如果沒有影響他聽課的效果,你管他幹什麼?人們都說“笑比哭好”,這位老師實行的卻是“哭比笑好”。

大概他腦子裏有一個“注意聽講”的標準模式,在該模式裏,學生是繃着臉的。眼前這個孩子聽講時卻面帶笑容,與標準模式不合,就必須加以抨擊。

至於孩子笑的原因,笑對他到底有沒有壞處,教師卻不去研究。這很明顯是熱心塑造孩子而不熱心瞭解孩子,只重視自己的判斷而忽視孩子的感覺。

所以我常常這樣宣傳:當一個孩子與衆不同的時候,寧可先把這看成是他的特點,而不要輕易看成是缺點。有一位四年級老師讓學生每人寫一個小條,說一說在一個學期裏,學校發生的哪一件事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

一個學生寫道:“有一次我的小黃帽戴歪了,老師幫我扶正,給我印象最深。”老師很受震動。這孩子受到過老師的多次表揚,他都沒有記住,卻偏偏記住了這樣一件小事。

孩子的感覺和老師的感覺完全是兩回事。如果這位老師不進行這樣的調查,她永遠也不會知道孩子的感覺。我常聽老師埋怨學生不好好學習。

這本是老師應該研究的課題,可是當你問起學生不好好學習的原因時,卻常常得到非常簡單的回答:“懶唄!”還有的竟說:“誰知道他犯的什麼神經病!”這種不屑於研究問題的態度使我震驚不已,而他自己卻很坦然,好像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我也常看教師寫的論文,往往是先提出一個問題,例如“學生上課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然後就說:“於是我就採取瞭如下措施……”

於是就取得了成績,於是這就算是“教育科研”了。其實他的文章只是兩個內容,一是他對問題最表面的印象,二是他都做了些什麼工作,恰恰跳過了真正的研究:“學生爲什麼不回答問題?他們上課時的心理活動是什麼?”

還有的“論文”更有趣,提出問題之後,就是提要求,一二三四,完全是領導做報告發指示的口氣,不知道是對誰講的,讓人啼笑皆非。

古代聖人告訴我們:“人之患在好爲人師。”確實如此,我們的許多家長和老師“教導別人”的意識太強了,而“瞭解別人”的意識太弱了,反思自己的意識太弱了。

毛澤東同志說:“要想當先生,先要當學生。”我們許多家長和老師“先生”的角色意識太強了,而“學生”的角色意識太弱了。這就難免產生嚴重的教育主觀主義,也就是瞎指揮。

在我看來,教育者教育孩子,首先是瞭解孩子,正像醫生首先是診斷而不是治療一樣。  我們回到開頭的那則外國故事。當小狗打翻魚肝油勺子時,那位科學家的結論是“小狗給我上了一課。”

而當孩子不按家長老師的指令行動時,我們的家長老師卻立刻堅定地說:“再給他上一課!”科學態度和非科學的態度區別就在這裏。

不體察孩子的感覺,而只顧設計各種“科學”的方案來管束學生、折騰學生,這種真正科學研究精神的缺乏,正是我們教育滯後的原因。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