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庭都怕網絡上出現的那種抱錯,孩子的現象在自己身上發生,所以會有那種大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去驗DNA的想法,但是這個方法不被醫院或者家裏人推薦。現在社會已經發展到了很發達的程度,但是也可能會有漏網之魚出現孩子…

原標題: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10月懷胎,一朝分娩”,母親在懷孕的時候非常辛苦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如果自己抱錯了孩子。將來把愛給錯別人,那麼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大的悲劇。在現在即使科技發展水平很高,醫療水平也很高的現在,也還會有抱錯孩子的事情發生。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而且我們之前也在網上看到過那種幾十年後,親生孩子和親生母親相認的情形。孩子和父母都在對方的生活過程當中缺失了幾十年,這其實是一個悲劇。雖然現在醫院各個角落都安裝有監控,但是也會突然出現這種報錯孩子的事情。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第2張

這種漏網之魚就預示我們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提高警惕,那麼父母應該注意什麼才能避免這種抱錯孩子的悲劇出現呢?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1. 第一次見到寶寶記住特點

在我們看來每個新生兒的模樣大體都是一樣的,沒有特別明顯的樣貌特徵,所以當孩子的父母第一眼見到孩子的時候,首先應該去分別孩子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然後牢牢記住。比如有的寶寶在剛出生的時候會在身上某個位置有胎記。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第3張

或者寶寶頭髮剔除或密集或者其他有標誌性的部位,要重點記住,在產房外等待孩子出生的家人們也要在第一眼見到寶寶的時候,即使包着小被子,也要牢牢記住他臉部的特徵。這樣有利於以後我們區分孩子,防止孩子報錯。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第4張

2. 儘量一直陪在孩子身邊

醫院畢竟是一個人特別多的地方,而且去醫院生產的不止一家兩家,同時生孩子的狀況也會出現。所以在帶着寶媽去醫院生產之前,一定要帶上充足的家人,這樣在孩子出生的時候有足夠的人手去照顧剛生完寶寶的母親,也有人一直陪伴孩子,防止孩子抱錯。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第5張

3. 記住寶寶手環顏色特徵

現在很多醫院都對此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比如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會給孩子佩戴下來的手環,上面有產婦的信息和孩子的信息,這樣以後方便孩子的父母去區分自己的孩子。所以面對孩子的手環,應該注重它的顏色或其他的特徵。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第6張

並且確認手環上的信息是否正確。即使醫院給佩戴相應的信息手環父母也應該注重上面信息是否錯誤。這樣就可以保證我們在看到孩子之後一直守在孩子身邊,保證身邊的孩子不會是被偷樑換柱的情況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第7張

對新生兒的DNA驗親爲什麼不被推薦?

1. 會讓夫妻產生隔閡

很多家庭都怕網絡上出現的那種抱錯,孩子的現象在自己身上發生,所以會有那種大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去驗DNA的想法,但是這個方法不被醫院或者家裏人推薦。因爲因爲這種做法可能會存在懷疑另一半的嫌疑,可能會使夫妻雙方產生隔閡。而且孩子的媽媽剛生完孩子,從鬼門關剛走過一遭這時孩子的父親卻提出這種要求。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第8張

一方面是對孩子母親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會徹底傷了孩子母親的心。如果是女方提出來的,那麼夫妻雙方可以這麼做。但是這麼做還是會影響女性的心理,這種隔閡一旦產生就很難被修復。所以我們建議父親在孩子生出的那一刻,通過別的方法來區分自己的孩子,防止孩子抱錯。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第9張

2. 不必過於折騰孩子

而且DNA檢測的程序是抽血,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最好不要給他們打針抽血,因爲他們纔剛出生,還比較嬌小稚嫩。如果不考慮他們的身體而一味地去折騰他們其實沒有必要,也對他們有一定的傷害。而且產婦剛經歷過生產耗費了巨大的力氣,最好還是讓他們好好休息。

嬰兒抱錯現象普遍,看好自家孩子的重要3點,爸媽要多注意 第10張

總結:

雖然現在社會已經發展到了很發達的程度,但是也可能會有漏網之魚出現孩子報錯的情況,每個家庭都不希望這種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寶寶的爸爸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應該仔細覈對孩子的手環信息。防止以後出現抱錯孩子幾十年之後再相認的悲劇,而不是用DNA鑑別這種方式,畢竟這種方式對產婦來說比較殘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