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如果你不得不與孩子分離

如果你不得不與孩子分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期缺少父愛或母愛的孩子,很容易精神感覺孤獨、心理產生自卑、行爲缺少約束,對他的身心健康以及未來發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原標題:如果你不得不與孩子分離

如果你不得不與孩子分離

【李晶專欄】

如果你不得不與孩子分離

原創作者|李晶(微信公衆號:“尾線留痕-ID:weixianliuhen”)

圖片來自網絡

長期缺少父愛或母愛的孩子,很容易精神感覺孤獨、心理產生自卑、行爲缺少約束,對他的身心健康以及未來發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其實,每個愛孩子的父母,面對柔弱無助的嬰兒,都會怎麼看都看不夠;面對信任依賴的幼兒,都會怎麼寵都寵不夠;面對充滿求知慾的少兒,都會怎麼教都教不夠;面對開始有自主意識的少年,都會怎麼擔心都不夠,又怎麼捨得轉身狠心離開呢?

或許爲了改善生活條件,或許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許爲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又或許爲了結束不幸福的婚姻,總會有些父母不得不與孩子分開一段時間,甚至是長久的分離。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更多體會到自己的關心與愛,並將可能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呢?

1盡最大努力與孩子在一起

我的婆家在農村。那裏,不少第一代留守兒童成家後,他們的孩子成爲了第二代留守兒童。但是同時,我也看到了兩個與衆不同的家庭。

一個留守女孩,從小在孤獨與無助中長大。當她有了孩子後,無論如何也不希望兒子再經歷自己曾經的痛苦,於是說服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兩人一起回老家工作。雖然收入比原來少,但一家人每天在一起其樂融融。

還有一對夫妻,孩子出生後,他們開始也象周圍大多數人一樣,把他給奶奶照顧。但隨着兒子漸漸長大,他們發現奶奶根本管不了兒子。即使告訴奶奶應該怎樣做,她也根本做不到。

爲了孩子能夠在自己的親手養育下順利成長,經過再三商量,妻子下決心回到老家帶孩子,並在村裏的幼兒園找到了工作。

有人覺得爲了照顧孩子犧牲自己的事業與生活,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然而爲了自己的發展與享受犧牲孩子,就可以理解和接受麼?

對一些父母來說,用錢彌補自己對孩子的虧欠並不難,但讓他們放棄已經得到的機會與平臺、享受與自由,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就十分困難。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城鄉差別,只有責任心的差距。這也是我對以上兩對夫妻做出的努力表示讚賞與尊敬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長期與孩子分離兩地,是否應該反思:家庭與孩子在你心中是怎樣的位置?爲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你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2盡最大努力與孩子多交流

我曾經採訪過一位爸爸,他長年生活在鐵路建設工地。與一般打工者每年春節返鄉不同,他一年回家三、四次,每次總是更多與兒子在一起。

一次看到兒子總與鄰居家愛打麻將的孩子在一起玩,就決定在鎮裏貸款買了房子搬家;還有一次帶兒子用一個半小時在雨天重走自己的上學路,讓他體會自己曾經生活的艱辛。

在不能回家的日子裏,他每週都給兒子打電話。怕工作忙耽誤了,還會用手機鬧鐘提醒自己。

北京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王芳平時工作很忙,經常加班。有一段時間當她發現女兒面對沉重的課業負擔,開始有了焦慮、不滿、甚至抱怨的現象時,就在家門上貼了一張很大的紙,讓女兒在生氣的時候使勁在上面畫。

她還告訴女兒,自己不在家時,可以用寫紙條的方式跟媽媽交流。於是,她經常在枕頭下、抽屜裏發現女兒給她留的各種各樣的紙條,比如“媽媽,我今天沒考好”、“媽媽,我今天心情不好”、“媽媽,你怎麼還不回來?”

雖然你是孩子的父母,雖然你心裏也記掛着他,但如果長期看不到孩子,很少與他進行有深度的交流,就會與孩子的感情與精神漸行漸遠。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是當然主動與強勢的一方。因此當你感覺孩子不喜歡與你說話,或者對你態度冷淡時,不是他不尊重你,而是你長期忽視他的必然結果。

所以,雖然你不能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或者陪伴他的時間很少,也一定要想方設法多與孩子交流,讓他時常體會到你的關心與愛。

即使你不得不與孩子分離,也不要 “心安理得”地把教育的責任推給他人,其中也包括獨自陪伴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因爲你的影響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即使你與孩子聚少離多,也不要“眼不見心不煩”,因爲你今天逃避的責任,明天很有可能會加倍承擔。

(本文爲李晶原創,首發作者微信公衆號:“尾線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長傳媒獲得原創作者授權發佈)

歡迎關注李晶的新書《陪伴的力量——我送孩子上清華》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