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幼兒依戀,家長咋處理

幼兒依戀,家長咋處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依戀,家長咋處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別喜歡的玩具、物品,有些能陪伴孩子快樂成長,但過度依戀,則可能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靜靜從小就喜歡咬奶嘴,現在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無論是看電視、玩玩具,還是睡覺時,一刻都離不開奶嘴,媽媽用盡了辦法都沒用。解析:幼兒階段常會出現這種戀物現象,如特別迷戀玩具、小毛巾、小被子等。一般是因爲那樣東西能給他們安全感。這種行爲反映了幼兒生理和心理上最基本的需求,家長不必擔心。隨着孩子心智發育成熟,這種現象自然會有所改善。

小凡每晚都和小絨布兔子咔咔一起睡纔不會害怕,時間長了,兔子又黑又髒。爺爺買了一個新的玩具,可他不要,每天依然抱着舊玩具睡覺。解析:這種現象稱爲依戀對象的暫時替代。比如,有的孩子會拿洋娃娃比作媽媽,這種現象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會自然消失,家長也無需多慮。

昊昊從嬰兒期就一直蓋着一牀滿是小星星的小被子。現在,昊昊長大了,被子變“小”了,媽媽想給他換一牀新被子,可是昊昊不願意。每次媽媽把舊被子藏起來,他就翻呀找呀,一定要找到才肯睡覺。解析:這類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他們會對事件的原有秩序和自己的生活習慣表現出不容變更的心理、行爲。對待這樣的孩子,要用一些新生事物去吸引他,逐步讓他接受新的生活模式。如果孩子有反抗行爲,成人要冷處理,分散其注意力。

斌斌是個小男孩,和媽媽去公園玩,卻梳着細細的小辮子,穿着連衣裙。原來,斌斌特別喜歡媽媽的裙子和長髮,就讓媽媽把他打扮成了小姑娘。解析:把男孩打扮成女孩的模樣,這種做法不可取。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對性別形成錯誤認知,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家長最好別鼓勵這種行爲。

對孩子的依戀行爲,有如下原則供家長借鑑:不要常在孩子面前提起他的依戀行爲,這樣反而會加深他的記憶;如果孩子建立了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不要輕易地去改變,更不要用藏物、搬家、轉園等方式強硬地對待,以免使孩子緊張、焦慮,甚至產生牴觸心理;每天抽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多擁抱、陪陪孩子,給他安全感,分散他對依戀物品的注意力。▲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