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耍賴撒潑滿地打滾,爸爸只用這一招就治服了

寶寶耍賴撒潑滿地打滾,爸爸只用這一招就治服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耍賴時,軟硬不吃,常常讓爸爸媽媽們束手無策,不得不“繳械投降”。

之前,網絡上有張照片很是火了一陣,在白宮舉行的逾越節晚宴上,一名與家人獲邀到白宮的女童當着總統奧巴馬的面大發脾氣,還賴在地上不肯起來,直到被大人抱走。照片上總統奧巴馬雙手攤開,表示“沒有辦法”。看的人莫不忍俊不禁,這個小女孩被打趣爲不給總統“面子”,相當“任性”。可見,耍賴撒潑不分國界,而面對這種情況,連總統都束手無策。

寶寶耍賴撒潑滿地打滾,爸爸只用這一招就治服了

那麼,寶寶究竟爲什麼要耍賴呢?對待寶寶的耍賴行爲,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寶寶耍賴的原因

寶寶之所以會出現耍賴行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想證明自己長大了

2歲多的寶寶,正處於自我意識高度膨脹發展的時期,他們往往喜歡充當小大人,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開始向大人爭奪對事情的控制權,自己做主解決問題,不願再一味地服從父母的安排。當這一願望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時,就會耍賴哭鬧。

2不喜歡父母忽略自己

寶寶懂事安靜時,父母常常會因爲忙於其他事,無形中冷落了他。而一旦寶寶哭鬧、耍賴時,父母的注意力便立馬被吸引過來。這就給寶寶造成一種錯覺,認爲自己不聽話或哭鬧耍賴就可以引起父母更多的關注,因而容易任性耍賴。

3試探父母的底線

現在的寶寶人小鬼大,主意多,好像天生就懂得用耍賴的方式來測試大人的底線與處理方法。一旦寶寶發現自己的耍賴行爲很管用,就會凡事都想通過耍賴的方式去解決,從而養成不好的習慣。

4父母不堅持原則

當父母拒絕了寶寶的無理要求時,寶寶的第一反應就是以哭鬧、耍賴來反抗。此時父母,尤其是老人,就會特別心疼,或者覺得很丟人,就不再堅持原則,匆忙妥協,答應寶寶的要求。這就無形中縱容了寶寶的無理耍賴行爲,使寶寶產生“只要哭鬧,大人就會答應要求”的錯誤認識,進而更加變本加厲地耍賴。

5表達能力不足

隨着年齡的增長,寶寶越來越想表達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但是他的表達能力還不成熟,所以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相違背不能獲得滿足時,便會以一種“退化”的表達方式——“哭鬧”,來表達他的需要。

應付寶寶耍賴的方法

那麼,父母該如何正確地應對寶寶的耍賴行爲呢?

1冷靜地表明態度

寶寶耍賴時,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不妥協,態度鮮明地告訴他:“爸爸媽媽十分不喜歡這種耍賴行爲,你越哭鬧越不會答應。如果你想要什麼,你要好好地說。”讓寶寶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耍賴行爲不管用,從而停止哭鬧耍賴行爲。

2及時溝通感情

當寶寶冷靜下來、不再哭鬧耍賴時,父母要及時擁抱安慰寶寶,和寶寶溝通剛纔的耍賴行爲,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寶寶以後有什麼需要,要好好和大人說,如果耍賴哭鬧媽媽不會滿足他的任何要求,但是會陪在寶寶身邊。事先和孩子定好規矩,一旦孩子出現耍賴哭鬧時,大人要做的就是安靜地陪在寶寶身邊,讓其把不良情緒自然宣泄掉。和寶寶情感的連接,有助於引導他學會用正確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3激勵寶寶良好的行爲

父母不妨和寶寶事先約定好,如果平時表現好,就會得到一朵小紅花,等紅花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就會滿足他的一個合理願望,如買一個他盼望已久的玩具等,從而激勵寶寶有更好的行爲表現。

4少對寶寶說“不行”

寶寶一開始表達自己的需求時,不拒絕,但是幫寶寶做好“排序”。最好不要通過說“不”的方式去限制,而是讓他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媽媽不讓做,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此教會寶寶學習等待。不要經常把“不行”、“不可以”等負面語言掛在嘴邊,以免給寶寶留下大人總在一味地拒絕和否定他的印象,從而導致他產生逆反心理,漸漸地不再信任父母。

父母除了適當地告訴寶寶什麼“不行”之外,應更多地讓寶寶知道什麼行、什麼可以做、可以怎麼做,使寶寶逐漸地培養積極、健康的情緒,自然就不會輕易耍賴了。

5向孩子說明拒絕的理由

孩子雖小,但也不是不講道理的。如果要拒絕他的要求,父母一定要給他一個值得相信的、有說服力的理由,讓寶寶明白,大人不同意的事,總是有其道理的,而不是刻意跟他過不去。這樣,他纔會聽從父母的安排,不再哭鬧耍賴。

6父母以身作則

寶寶的行爲大都是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所以,當寶寶耍賴、不遵守紀律時,父母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不妥當的行爲。比如,要求寶寶早睡早起,自己卻總是喜歡熬夜晚起。因而,在爲寶寶定下規矩時,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做到了,纔會更有說服力。

7公衆場合也要鎮定

有這樣一個場景,一位父親領着5歲的女兒,正沿着人行道走着。父親和女兒還在聊着天,可就因爲一句話不合,5歲的小女孩被惹怒了。瞬間,原本乖巧可愛的小女孩變得小臉氣得發紅,上氣不接下氣,又是跺腳又是搖頭的,拽得緊緊的小拳頭在空中憤怒地揮舞着。比這更嚴重的是那尖叫的哭聲。路人紛紛側目。

爸爸雖然有點尷尬,但是既沒有制止孩子,也沒有選擇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安撫孩子孩子的情緒。

他從容地離開怒火中燒的女兒,與女兒保持一定距離並將背隨意斜倚在一旁的牆面上,明顯甚至誇張地擺出一副輕鬆、耐心、不帶威脅成分的架勢。接下來,父親開始語氣平和地與女兒談話,在談話中,他解釋說,無論是什麼事讓女兒生氣都是可以商量的。他的女兒由此而明白了父親表達的東西並漸漸平靜了下來。一場街頭危機就此化解。

以平等的姿態跟孩子談談,比制止孩子或滿足孩子更有效。一方面這能平靜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知道,這種吵鬧是無法達到讓家長順從自己的目的的。各位爸爸媽媽若遭遇孩子大鬧公共場所的情況時,可以嘗試這位爸爸的做法。

雖然寶寶的表現讓你覺得很沒有面子,但是是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感受重要,你一定知道,不是嗎?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