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剛學會如廁,又尿褲子?千萬別責罵

剛學會如廁,又尿褲子?千萬別責罵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孩子明明學會了如廁,怎麼突然又尿褲子了?別急,這是孩子遭遇了發育過程中的Baby-Regression現象。

孩子的發育過程中,“退步行爲”存在於各個階段

我們做父母,看着孩子一點點長大、每天多會一點東西,這個過程是特別讓我們有成就感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在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能看到孩子的進步,也能看到退步。退步讓人沮喪,可它卻是小孩發育過程中很自然的一環。 而在發育心理學上,孩子出現“退步行爲”(baby-regression)的現象是有明確定義的概念。

剛學會如廁,又尿褲子?千萬別責罵

如果說,嬰兒從出生起一步一步的發育過程是一種進步,那麼每當寶寶回到先前已經經歷過的時期時,就是發育心理學上所說的“退步行爲”。

嬰幼兒階段

在嬰幼兒階段,生理行爲上的“退步”是發育過程中的常見現象。

比如說,寶寶明明已經可以一覺到天明瞭,卻忽然開始半夜哭醒,好像一下子回到幾個月前的狀態,這是睡眠行爲上的“退步”。

又比如說,爸媽成功訓練寶寶如廁,已經摘掉尿布挺長時間了,寶寶卻忽然開始頻繁的尿褲子,好像忘記該怎麼自己去上廁所一樣,這是如廁行爲上的“退步”。

學齡前

當小孩更大一些的時候。比如四五歲這種學齡前的階段,也會出現某種行爲上的“倒退”。

比如本來挺獨立的孩子,忽然開始學小寶寶的行爲,喜歡賴着爸媽,原本可以自己做的事情也要爸媽幫忙完成,好像從四五歲的狀態退回到了嬰幼兒時期。

這樣的退步,嚴格的說已經不是上述發育中的暫時倒退現象,更多的屬於情感需求反映到了行爲上去。

五歲以上的孩子

而五歲以上的孩子,還會出現某些才藝、技能上的退步。

比如孩子學琴,一直彈得不錯,但忽然開始連簡單的曲子都彈不好了,好像忘記了之前學過的許多東西一樣,退步了。

分辨正常的“退步”現象與不正常的警訊

雖然說每個年齡段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的“退步現象”,但並不是所有的“退步現象”都是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環節!爸媽需要有一些基本的辨別能力,一旦懷疑孩子出現不正常的退步,就需要尋求專業意見。那麼,哪些倒退現象是不正常的呢?

通常來說,發育過程中的“里程碑式”的技能,一般是不會出現“退步”的,比如說站立、行走、語言。

如果孩子已經牢固的掌握這些技能 (而不是還在學習中,今年能走幾步、明天又不走了),過了一段時間,出現了某種倒退,那麼爸媽必須警惕。

除非你明確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否則應該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因爲這種倒退,有相當大的可能性是由疾病引起的,不可掉以輕心。

而那些正常的退步,往往都是“非核心裏程碑式”的技能退步,是由比較高級認知系統管控下的行爲模式。

比如睡覺能不能一覺到天亮、如廁、社交能力、獨立性、才藝技能等等,

這些倒退的現象,則往往是因爲壓力引起的,比如開始上幼兒園、弟妹的誕生、家庭情況有異動 (如主要照護者的離去) 等等。

剛學會如廁,又尿褲子?千萬別責罵 第2張

學齡前,孩子出現“退步行爲”應該如何處理?

要把行爲問題看成情感需求

當孩子在行爲上出現“退步”時,爸媽需要理解這背後的根本原因,而這根本原因往往是孩子的某種情感需求未能得到滿足。

不管是弟妹的誕生帶給孩子競爭壓力或焦慮感,還是新環境 (如進入一所新的學校,使得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孩子都有可能在某些技能上退化到上一個、甚至上面好幾個階段。

從進化角度講,這種行爲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這是因爲大腦認爲在原本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難,這表示無法前進,那就退回到過去的某種狀態,這樣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但是它的行爲可能表現爲尿褲子、不睡覺、大喊大叫不講道理等等,可爸媽不要被這種行爲所迷惑,要記得孩子現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訓練,而是安撫他的情緒。

耐心是不二法門

很多時候,“退步”現象的具體原因不是那麼容易瞭解的,因爲在爸媽看來,不管是家裏還是外面,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動,會讓孩子產生壓力,可是孩子還是出現了退步,那怎麼辦呢?

沒有辦法,你只有耐心。你可以這樣想:因爲某些原因,孩子的內心正在打仗,那些困擾他的因素目前佔據優勢,讓孩子在某些行爲/技能上出現倒退,可孩子還沒放棄,你自然也不能放棄。

而且氣急敗壞也是沒用的,因爲這仗不是你在打。於是你只有耐心的陪着他、支持他,幫助他渡過這個階段。

入園後發生“退步行爲”,最好與老師合作一起幫助孩子

孩子入園後,也時常會有“退步行爲”的發生,這時候要想幫助孩子,就必須和老師積極建立起溝通管道! 先前時不時會聽到新聞報導,缺乏耐心的幼教老師或是不明事理的家長相互起了衝突,多半是因爲彼此的溝通出了問題。

但是溝通不可能是單向的,這雙向的良好溝通,就需要兩方齊心協力了!尤其孩子在五歲之前,除了知識的學習,還有許多生活習慣跟人格培養的問題,老師與家長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剛學會如廁,又尿褲子?千萬別責罵 第3張

下面整理了幾項如何跟老師一起合作、充分溝通,讓孩子有個快樂的幼兒園時光:

跟老師自我介紹

開學的時候,就可以跟老師做一個簡要的自我介紹,說明你是哪個孩子的父母,花一點時間互相認識。

這不單單只是要讓老師知道你是誰,還有個重要的意義是讓老師瞭解你是一個關心孩子教育的父母。

介紹你的孩子

新的學習開始,老師與同學彼此也都還很陌生。父母可以幫助老師,列出一些你覺得孩子的優點與需要加強的地方,讓老師快速地瞭解到孩子需要被輔助的地方。

像我家娃的幼兒園,一開學老師就會發一個本子,裏面是對家庭與孩子個性的簡單問題,讓父母填寫,這樣老師就可以更快進入狀況。

參與家長日

家長日或是各式邀請家長共同參與的活動,其實是表現出家長願意與老師一同合作的最好時機。趁這機會可以瞭解老師的教學理念以及目標。

通常老師會提供孩子的個性、社交、語言能力、認知能力以及生理髮展等等的面向來讓家長了解。不過通常老師會比較喜歡強調孩子的優點,所以也可以請老師說明一些孩子有沒有需要加強的地方。

尊重老師的時間

有些家長喜歡與老師有私下的時間,可以對於孩子的表現有比較深度的討論。如果是這樣,儘量不要超過表定的時間。

最好也能夠把想討論的事項先整理好,尊重老師的時間,避免天馬行空的談天,可能會浪費了彼此的寶貴時間。

如果孩子有需要協助的地方

爸媽辛苦建立與老師良好關係的好處。就在於如果發現孩子有任何的問題,可以及時知曉,並且一同解決。如果問題是由老師觀察得知,應該快與老師溝通,找一個時間坐下來好好的討論。

如果問題是由孩子發出的,像是孩子告訴媽媽“我覺得學校好無聊!”或是“同學欺負我!”,儘量先不要在孩子面前數落老師,而是先告訴老師,並且給他們一點時間來了解情況。

但是如果孩子持續的抱怨,或是突然不尋常的情緒低落。這就應該要跟老師聯絡了,討論問題的解決之道。

但在溝通時,要把一個概念放在心裏,老師與家長其實是彼此的夥伴,目標都是希望孩子好!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