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孩子睡覺的時候喜歡“磕頭”,這是怎麼了?

孩子睡覺的時候喜歡“磕頭”,這是怎麼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睡覺的時候喜歡“磕頭”是怎麼回事?最近經常有家長會問,爲什麼孩子睡覺時老是搖頭不止,有時還會用頭撞枕頭,嚴重時還撞牆。今天和小夥伴們聊一聊和“磕頭”睡覺相關的一些話題:

“磕頭”睡覺正常嗎

寶寶爲什麼會“磕頭”

“磕頭”和頻醒的關係

應對夜醒“磕頭”的小建議

希望對面臨類似困擾的小夥伴們能有所幫助。

“磕頭”睡覺正常嗎?

磕頭/敲頭是節奏化睡眠行爲(rhythmic sleep behavior)的一種。與其相類似的行爲還包括:前後搖晃身體,轉動腦袋,用頭去撞擊小牀欄杆等。

如果您的孩子在生長髮育的其他方面,例如:外觀,生長,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發育,認知發育,社交能力等情況都符合他所在月齡/年紀的特點,那麼僅在睡眠階段出現的磕頭/敲頭的現象並不需要過多的擔心,他們不會有潛在的行爲,心理或者神經系統的問題。

高達20%的孩子,都會在出生之後的前幾年,出現暫時的,階段性的節奏化睡眠行爲。比如6個月大的時候,他們會跪/趴在牀上,前額/頭頂抵着牀墊前後搖晃身體;8-9個月的時候,他們會出現磕頭/敲頭的行爲。所有的這些節奏化睡眠行爲通常會在孩子3-4歲之前停止。

敲頭/磕頭在男孩子身上出現的概率是女孩子的三倍之多,除此之外其他的節奏化睡眠行爲在男孩和女孩身上出現的機率相等。

儘管這些行爲看起來很恐怖,甚至有的時候孩子的額頭會出現紅腫或者是瘀青,但是孩子不會真的傷害到自己,也不會影響孩子的意識,或者是引發腦損傷。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家長放鬆心態,可以靜待花開的。但是如果孩子這種行爲在夜間反覆出現,並且每次持續的時間超過10-15分鐘,或者是孩子4週歲之後還有類似的行爲,家長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必要時請尋求專業兒科醫生的意見。

孩子睡覺的時候喜歡“磕頭”,這是怎麼了?

寶寶爲什麼喜歡“磕頭”

促使寶寶“磕頭”的常見原因有以下這些:

自我安撫:孩子們喜歡重複的,有節奏感的動作。這也是爲什麼小小的孩子們喜歡被大人抱着走來走去悠着睡覺。磕頭/敲頭/搖晃身體這些行爲出現的時候,對這些孩子們來說,是他們自我放鬆和平靜的一種方式。常見於入睡和淺深睡眠階段過渡的階段。

緩解疼痛:當孩子出現身體上的不舒服時,也會促使這些行爲的發生。比如孩子得了中耳炎和出牙的時候,他們會通過類似的行爲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對疼痛的關注。家長需要隨時留意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

煩躁/焦慮:當孩子出現情緒的上的“大爆炸”,但又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時候,他們會通過身體的行爲來宣泄自己的情緒。通過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情緒得以穩定和平靜。

尋求關注:家長的反應,是孩子行爲的一個直觀的後果和反饋。如果平時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但是在孩子出現這種看起來“自虐”的形式極度關注,那麼就會暗示孩子這是得到家長關注的有效方式。

生長髮育的問題:自閉症或者其他在生長髮育方面出現缺陷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類似的行爲。但是,不能通過“敲頭”行爲的出現反推孩子有自閉症。就像文章第一部分說的一樣,我們需要全面考察孩子生長髮育各個方面的現象和特點。

“磕頭”和頻醒

“磕頭”是這個寶寶在入睡時候自己安撫自己入會的一種睡眠聯想--她在入睡的時候需要依靠這種方式才能再次入睡。我們知道,孩子的整晚睡眠是由許多或深,或淺,或短暫醒來的睡眠階段和睡眠週期組成的。當孩子進入這些睡眠週期的轉換階段,他們就會尋求和入睡的時候一樣的安撫方式使自己再次入睡。

換句話說就是,不管孩子使用的是哪種入睡方式,夜醒的時候會羣求相同的方式。改變入睡方式,可以輔助解決和改變這一問題。

我們再來看看夜間睡眠週期變化的特點。

孩子睡覺的時候喜歡“磕頭”,這是怎麼了? 第2張

紅色實現代表的是一個良好的夜間睡眠的狀態,藍色虛線代表的是一個不穩定的夜間睡眠狀態。

在這個圖裏,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無法安睡的夜晚,會有明顯的清醒狀態的出現,並且睡眠狀態更多的處在活躍的REM睡眠和NREM睡眠的第一/第二階段,很難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深度睡眠。

如果孩子處於如藍色虛線所示的睡眠狀態,那麼他就需要更多次的嘗試再次入睡,入睡時候所依賴的安撫方式就會更頻繁的出現。

引起藍色虛線所示的睡眠情況的常見原因有:白天作息安排的不合理;過度疲勞;過度刺激;白天刺激/運動不足,就寢時間過早/過晚;情緒的焦慮和不安;睡眠依賴等。

通過對上述方面進行排查和調整,可以優化夜間的睡眠狀態,減少夜醒的次數。

應對“磕頭”的小建議

對於這個個案中的孩子家長,我會建議從下面這幾方面入手,來改善孩子的夜間睡眠狀態:

家長的情緒狀態:家長首先不要焦慮。磕頭入睡的情況,本身不是問題。

孩子的情緒狀態:孩子和家長內心的焦慮都會彼此影響睡眠。在白天多花時間主動的陪伴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和互動。在分離焦慮期的孩子,在入睡的階段會需要更多的查看和陪伴。不要讓敲頭/磕頭變成引起家長注意力的有效方式。

白天的作息:白天作息的重點是避免孩子出現過度疲勞和亢奮。小睡充足,但是不可過多。過多的白天小睡,會影響孩子夜間睡眠的需求。15月齡的孩子,正處於白天小睡由2次過渡到1次的並覺期。並覺期的特殊性,也是影響夜間睡眠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

白天的進食安排:保證白天的營養攝入,避免飢餓引發的夜間睡眠不安。根據英國營養學基金(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的建議,幼兒的飲食安排可以按照5份澱粉類,5份果蔬類,3份蛋白質類和2份奶製品類 。

白天的運動量:入冬以後,霧霾開始出現,空氣環境受影響,也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戶外活動機會和時間。所以家長要留意孩子的玩耍和運動需求,幫孩子“放電”。

在非睡眠時段滿足孩子對節律刺激的需求,比如打鞦韆,騎搖搖馬,搖搖椅等。如果孩子在白天可以得到足夠的刺激,他們對晚上睡眠階段的節律運動的需求就會降低。

入夜的過渡時光:夜晚是安靜的,是用來睡覺的。通過入夜的過渡程式,可以幫助孩子營造睡眠的氛圍。比如,在就寢時間之前的30-45分鐘,調暗房間的燈光,關掉電視,家長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安靜的遊戲。

睡前程序:一個舒緩有效的睡前程序應該是讓孩子和家長都感覺愉快的,充滿愛意,平靜,並且可以堅持的。洗漱,按摩,安靜的擁抱或者哼唱睡眠曲都是常見可選的睡前程序。對於牙牙學語期的孩子來說,睡前悄悄話會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力量,比如,當孩子躺下以後,用溫柔且他能聽懂的語言講述一次啊他今天有趣的經歷。

就寢的時間:當之前提及的各方面都已排查和改善之後,觀察孩子入睡時耗費的時間。如果孩子在牀上翻來覆去折騰很久才能入睡,這個可能是睡的太早,或者是睡的太晚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原因。這個需要觀察寶寶的睡前狀態(煩躁?),整體睡眠情況(睡的是否安穩,是否總是哼哼唧唧?)進一步判斷。上牀到睡着這個過程在15-20分鐘左右是比較合理的。

改變入睡方式和夜醒的處理:入睡的方式會影響夜醒再次入睡時的方式,所以,家長希望改變“磕頭”現象,可以從入睡的時候開始,採用別的方式安撫孩子入睡,比如更多的陪伴,輕拍等。孩子夜醒的時候可以採取相同的操作。但是需要留意的是,新的入睡方式有引起新的夜間睡眠問題的可能性。

“磕頭”入睡是孩子自我安撫和平靜的一種方式,一般來說,孩子3-4歲時就會停止,不會對孩子的心理,行爲和神經發育等方面產生問題。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家長放鬆心態,靜待花開即可。但是如果孩子這種行爲在夜間反覆出現,並且每次持續的時間超過10-15分鐘,或者是孩子4週歲之後還有類似的行爲,家長就需要引起注意了。首先可以參考上文提到的建議,通過優化孩子的夜間睡眠狀態來減少夜醒的可能。必要時請尋求專業兒科醫生的意見。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