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孩子吃飯磨蹭、邋遢、挑食、追着喂?該如何解決?

孩子吃飯磨蹭、邋遢、挑食、追着喂?該如何解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家孩子吃飯特別邋遢,每次吃飯就掉的滿桌子滿地,衣服上也都是飯粒和湯汁。”

“我家孩子吃飯太磨蹭,每次吃飯恨不得要吃上一個多小時,怎麼說也不管用。”

“我家孩子超級挑食,每次吃飯的時候只吃自己愛吃的,別的一口不動,讓吃就哭。”

“我家孩子吃飯的時候要邊玩邊吃,要麼看電視,要麼得端着碗追着喂,要不就不吃了。”

“我們家孩子吃的特別少,給孩子夾了一大堆的菜,最後孩子吃幾口就不愛吃了。”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覺得孩子的吃飯習慣不好,於是一場關於吃飯的拉鋸戰就開始了,然而透過現象看本質,家長只有找到孩子行爲背後的根本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吃飯問題。

過度餵養

在與很多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很多家庭中都出現了過度餵養的問題。即很多家長認爲孩子自己吃進去的那些東西吃不飽,或者是覺得孩子最近看起來瘦了一定是沒吃飽,於是開始給孩子增大飯量,增加水果零食的量,甚至會給孩子加餐。

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爲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並沒有太大的益處,過度餵養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肥胖、消化不良等情況。家長要明確的是孩子的胖瘦變化並不一定與孩子是否吃飽或者是否健康劃等號,只要孩子的身體發育處於正常水平,且平時處於身體健康的狀態,家長就要避免給孩子吃過多的食物。

過度包辦

在很多家庭中,家長認爲孩子還小,自己吃飯會吃不好,也有的認爲孩子自己選擇的食物營養不夠,應該吃自己給搭配好的食物,於是在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去喂孩子吃飯,給孩子不斷的夾自己認爲有營養而且應該吃的東西,而忽略了孩子其實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了,而且孩子也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想吃的食物。

家長的這種行爲反而會影響孩子良好吃飯習慣的養成,長期下去家長會發現孩子出現不喂就不吃飯,或者是面對碗裏一堆菜半天吃不完、自己吃飯就弄的滿身都是的情況。家長認爲明明做的都是孩子自己喜歡吃的飯,或者已經訓練孩子自己吃飯了,爲什麼還這樣?其實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某些行爲對孩子來說已經是過度包辦了。

孩子吃飯磨蹭、邋遢、挑食、追着喂?該如何解決?

過度縱容

我們也可以發現,在一些家庭的餐桌上,孩子就像是“小皇帝”一樣,全家都在圍着一個孩子轉,不吃的東西家長立馬就放回去,孩子說不想吃大米飯,馬上就去給煮麪條。還有的用動畫片、玩具來吸引孩子,這樣孩子邊吃邊玩,心思不在吃飯上,甚至一邊吃一邊跑,最後養成了一個沒有條件就不吃飯的習慣。

其實這種行爲並不少見,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中,自然會出現挑食、吃飯不專心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得不到改善,對孩子的營養攝入也會產生影響,嚴重的也會影響孩子生長髮育的正常發展,嚴重者會患上厭食症。

過度焦慮

其實家長的很多行爲的根本原因都是由於過度焦慮引起的,家長把孩子吃飯這件事放在了一個特別特別重要的位置,然而家長的焦慮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在吃飯過程中的情緒,孩子會逐漸在這種焦慮的狀態下積累大量的負面情緒,甚至會認爲吃飯就是一件讓人難受、讓人害怕的事情。

孩子吃飯本來就是一件日常的事情,孩子吃的多或者少應該以孩子自己的狀態來決定,而不是以其他家孩子的標準或者家長心中的標準來決定,家長如果沒有放好自己的心態,只會在孩子吃飯的過程中出現誰都吃不好的情況。

面對孩子吃飯上的種種問題,種種困擾,在找到行爲背後的原因之後,家長更應該有針對性的找到解決方案:

適當飢餓

人會感到飢餓時因爲攝食中樞會根據血糖的濃度變化而製造出“餓”的感覺,而給孩子攝入過多的零食水果會使孩子在進餐前血糖濃度增高,攝食中樞無法制造“餓”的感覺,因此孩子很容易出現正餐不吃,飯後喊餓的情況。

所以家長一定要嚴格控制孩子零食的攝入量,避免給孩子吃過多的零食,而且在兩餐之間如果有加餐如水果等,也一定要適量。再者,當孩子吃一日三餐時,也應該遵照孩子自己的食量來定,即使孩子這一頓沒有吃多少,那麼下一頓孩子也會因爲感到飢餓而恢復正常飲食。

增加參與

適當的參與會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同時會激發孩子的進食興趣,家長總是不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會讓孩子認爲吃飯這件事情與自己並沒有很大的關係,而且不能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尋找到快樂,也體會不到別人吃了自己準備的食物的成就感。

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參與到食材購買、準備的過程中來,如與孩子一同去菜市場購買食物,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參與到挑菜、洗菜的過程中,或者是讓孩子自己做一道沙拉等簡單的食物,以增加孩子的參與感。

色味搭配

我們常說一道菜是色香味俱全,對於成人來說色味俱佳的菜更有吸引力,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外觀在大程度上是吸引孩子是否對食物感興趣的最重要因素,其次纔是食物的味道,尤其對於小孩子來說,顏色鮮豔、外觀可愛的食物更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激發用餐興趣。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挑食或者吃飯不好時,可以考慮將食物做成孩子更喜歡的樣子,比如有顏色的水餃、做成動物形狀的飯糰、顏色搭配的炒蔬菜等。就像幼兒園裏的餐點一樣,都是針對幼兒的喜好來做的,那麼孩子就會更加喜歡,吃的也普遍比在家的時候要多要好。

戶外運動

對於孩子來說,戶外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同時還能增加孩子的體能消耗,增強消化能力,提高免疫力等。對比發現,如果孩子待在室內與待在室外,在同等精神狀態下,食量是有所區別的,待在室內的階段普遍食量要低於有戶外運動的階段。

所以家長應該儘量增加孩子的戶外運動時間,這樣不僅可以給孩子增加了一個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同時孩子在戶外玩耍的時候也不會有要看電子產品的需求,再者經過大量的體力消耗,孩子更容易產生飢餓感,在再次吃飯的時候,自然吃的又快又好。

尊重孩子

吃飯的過程中總是充滿了愉悅的情緒,自然會產生主動進食的慾望。家長可以在每次吃飯時,問孩子想吃哪個菜,想吃多少飯,如果孩子可以自主進食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自行在盤中夾菜,讓孩子更有參與感和被尊重感,而且不會讓孩子有一種吃飯就是完成任務的感覺。

如果孩子真的有某一類特別不愛吃的食物,家長一定要避免強迫孩子進食,以免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影響成人後的進食習慣。家長應該儘量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放鬆的用餐環境,用良好的家庭用餐氛圍來培養孩子的良好用餐習慣更有效。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