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該不該讓孩子閉門思過?

該不該讓孩子閉門思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該不該讓孩子閉門思過?
  你會讓大人閉門思過嗎  想象你剛和配偶吵了一架,然後打電話給你最好的朋友:“珍妮絲,我煩死了!彼得又是很晚纔回家,我受夠了。我都等他等得不耐煩了,也受夠了爲他擔心。我們剛纔大吵了一架,我很生氣,把他吃飯的盤子丟到了窗外。他活該。”  珍妮絲說:“朱迪,你這樣做就不對了啊。你不應該把他吃飯的盤子扔出窗外!你現在就去臥室46分鐘不許出來(1歲1分鐘)。你想明白了你剛纔哪裏做錯了,然後再給我打電話。聽見了嗎?現在就去閉門思過。”  現在,你認爲這個朋友接受你憤怒、擔心和不安的感受嗎?她真的理解你嗎?她真是在支持你嗎?這會幫助你冷靜下來嗎?你下次不高興的時候還會再打電話給她嗎?如果她繼續這樣對你,你還會當她是朋友嗎?  當然都不會。現在好好想想,你有多少次對孩子強烈的情緒和不端的行爲會數一、二來警告,並讓他們去閉門思過?如果你不希望別人這樣對待你,那麼這種方法就不是相互尊重的方法。  這樣的反應會幫助你建立關係:“沒關係,朱迪,冷靜下來。現在,跟我一起做個深呼吸,呼……吸……呼……吸……你聽起來很生他的氣,他的遲到會令你爲他擔心,但是這個沒關係,我相信你們兩個會把事情處理好的。你把晚飯的盤子丟出窗外代表你有什麼想法?是的,或許你不該這麼做!下次你生氣時能做什麼?生氣是可以的,你知道的。我生氣的時候我是這麼做的……你現在感覺好點兒了嗎?我很高興你是我的朋友。”  讓我們看看對閉門思過的分析。  優點  給孩子的行爲設立限制。  太會激化大人的情緒,如生氣。  增加了一致性,因爲簡單而直接。  幫助父母冷靜下來。  比打孩子好。  所有照顧孩子的人都很容易實施。  實際的懲罰很快就完成了。  對有多動症的小孩子有幫助。  有時候,對某些孩子來說,其能夠短暫地改變他們不良的行爲。  缺點  保證會產生效果並且快速執行,但是這屬於養育孩子中不現實的目標。  造成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和依附感這個長期養育目標的失敗,孩子感覺被疏遠和放逐。尤其是對領養的或者續親家庭的孩子,歸屬感和依附感在前幾年非常重要,閉門思過的懲罰對他們不合適。  教給孩子閉門思過是一個消極的懲罰措施,而不是一個積極的生活技巧。  當孩子拒絕執行時,會挑起權力爭戰。許多孩子不去閉門思過,或者他們也不會呆在那裏。  最後會把孩子鎖在房間裏,這可能會被認爲是虐待。  當孩子在閉門思過時需要大小便或者嘔吐時,父母常常會忽略他們的需要,以爲他們只是無理取鬧。  讓孩子閉門思過會耗費父母很多的心力。  鼓勵孩子服從於塊頭大的人,這就是我們想教給孩子的嗎?  在教孩子處理問題、解決衝突或合作技巧方面會導致失敗,因爲冷靜過後的討論是很泄氣的。  能激起孩子的火氣、挫折感、不滿、反對和由此引發的行爲。  如果孩子服從了,父母可能會上癮。有些孩子一天可能有25次之多的閉門思過。  當孩子與兄弟姐妹或玩伴間產生衝突時,若對孩子使用閉門思過,可能會增加弟兄姊妹間的敵意,或者與玩伴間的爭端。  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會導致其行爲不端或者打鬥。  閉門思過是親子交流間的障礙。  忽視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閉門思過不是對所有性格、年齡或個性的孩子都有用,也不會對所有孩子的成長都有用。  忽視教育孩子的自控和自制,而不是教導孩子認識生氣的症狀和什麼時候該停止。  忽視教導孩子在情緒最激烈的狀態下怎樣冷靜下來,絕大多數孩子需要父母的教導纔會知道怎樣冷靜下來。  忽視教導孩子怎樣用積極的方法得到他們想要或需要的東西。  父母要堅持纔會讓閉門思過起作用。  是把孩子孤立起來,而不是去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不是“相互尊重”,成人在煩躁不安時也不希望得到相同的待遇。  對孩子的不端行爲給予消極的注意力,孩子爲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會加劇不端行爲。  對那些需要談話才能挺過激烈情緒的外向的孩子,不太適用閉門思過的方法。  給孩子貼上不健康的自尊標籤。“淘氣孩子就會步入淘氣的後塵。”  會增加孩子的重複行爲,因爲孩子最基本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7歲前的孩子對閉門思過沒有反思技能,不明白爲什麼要閉門思過。  在公共場合,如果父母數到三孩子還是不停止他不好的行爲,只會讓父母覺得更加尷尬。  孩子在情緒激烈時是聽不進去父母的命令的。  對孩子數“一、二、三”,只是教他在你數到三時停止他的行爲而已。  對孩子說“因爲你的壞情緒,你要閉門思過5分鐘,然後加15分鐘”,給孩子的訊號是他們沒有表達情緒的權利和途徑。這也不會幫助他們怎樣去尊重有不同意見的成年人,而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學習的生活技巧。  這種方法實際上是爲了讓父母平靜下來,而不是出於孩子的需要。  無論何時何地都需要保持一致性。  當孩子反抗時,家長又會開始倒數。這其實告訴孩子一個信息:他們不可以表達自己負面的情緒。  閉門思過示範的是權威而不是平和。  一般情況下,家長都希望孩子在閉門思過的時候能夠安靜下來,他們應該在閉門思過的那段時間裏那樣表現,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爲他們之所以要求去閉門思過,是因爲他們的情緒已經失控了。他們在閉門思過的時候也很難快速讓自己平靜下來,這樣會更加激怒父母,兩方都陷入權力爭戰中,都非常地生氣。  有一次,我的朋友和她7歲的兒子來我家玩,她兒子和我9歲的兒子打了起來,我的朋友非常生氣,把他關到我們的一個房間去閉門思過,因爲我很早以前就放棄使用閉門思過的方法了,所以我只是把我的兒子拉走,然後幫助他先冷靜下來。我安靜地坐在他身邊,他先做了幾次深呼吸,冷靜下來,然後我們開始交談。他怎麼能夠處理自己憤怒的情緒呢?他怎麼對待現在滿肚子的怒火呢?他怎麼處理自己和那個小朋友之間出現的問題呢?我們一起把解決方案想了出來,發現那個7歲的小孩還被關在房間裏,沒有人跟他說話,他一直使勁地用腳踢牆。砰!砰!砰!他越來越生氣,因爲他被關到了房間裏,而我的兒子卻沒有。他回家之後我才發現,他把我們家牆上的油漆都踢掉了好幾塊,很明顯,他被關在房間裏的時候並沒有考慮怎樣去解決問題,而是充滿了怨恨和報復。  正因爲如此,我不建議對任何一個孩子使用閉門思過的方法,讓孩子冷靜下來的方法很多,其中就有父母陪同,而不是懲罰。  父母陪同  有些時候—大多數時候—安靜、充滿愛的關係要比任何一種懲罰更有效。  —霍利·貝內特,特蕾莎·皮特曼,作家  也許我們現在應該再考慮一下我們使用閉門思過這種方法的初衷,我們本來是爲了讓孩子能夠離開當時的環境,而不是離開父母。事實上,當父母生氣或煩躁的時候,會出去散步、打網球或呆在房間裏聽舒緩的音樂,其實離開當時令人生氣的環境是你可以教導孩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當時你怎麼能夠達到這個效果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想很好地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把教導的重點放在他們的行爲和如何彌補他們錯誤的行爲以及親子關係上,可以試着使用孩子需要的父母陪同。  我曾經使用的就是父母需要的閉門思過,我的兒子總是被我關到房間去思過,卻什麼東西都沒有學會,他朝門上扔積木,當我努力使門關上並且不讓其他兩個孩子進去的同時,他故意把臥室裏搞得亂七八糟。我們倆都沒有冷靜下來,也都沒有學會任何功課,情況反而在升級。我更加生氣,他也是。顯然,閉門思過這時候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是書上說了,要堅持,告訴他誰纔是真正的權威,但是我的兒子也不是省油的燈。經過幾個星期這樣的爭戰後,我放棄了,我們家再也沒有使用過閉門思過的方法了。  閉門思過是從父母的角度出發,而父母陪同纔是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我女兒8歲的時候,我會在她心情好的時候問她,當她生氣的時候希望我們怎麼做。之前,我們採用的是閉門思過的方法,我會把她抱進房間,然後關上房門,她的反抗會令我生氣,所以我可能會更粗魯地抱她,她就會不停地尖叫、哭鬧。她後來告訴我,其實她生氣的時候只是希望我們能給她一個擁抱,說一些安慰的話語,不要強迫她去其他地方就可以了。後來,當她又發脾氣的時候,我就按照之前我們一起討論的方法做。我發現她很快就平靜下來了,我們之間的關係也更加親密了。現在,我注意到,只要是我或家裏任何一個孩子不高興,她都會第一時間給我們一個擁抱。  打屁股  20年前,大約有97%的家長會把打屁股作爲管教手段之一。如今,在加拿大,這個數據是63%,也許是因爲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爲社會上的暴力現象源自於家庭吧。研究表明,正確地養育孩子不一定需要打孩子,所以打孩子屁股並不是必需的。  養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難的工作,每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想打孩子的時候。我就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之所以不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爲很早以前我就決定了不能使用打的方式教孩子,而且我也在教導其他父母這樣做,所以我必須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否則我就是在欺騙我自己。  根據廢除43委員會(譯者注:廢除43委員會主張廢除加拿大刑法第43條,該條允許家長、教師體罰兒童。)顯示,在20世紀90年代大約有90%被父母殘害的兒童(加拿大平均每年35個)都是因爲父母對其實施體罰的結果,而大多數被控告虐兒的父母並不是心理不正常的,其實他們和你我一樣,只不過他們體罰過火了,那一天他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他們只是失控了!”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說哪怕是輕輕地打孩子的屁股都是十分危險的。當輕輕地打屁股不管用時,你就會更使勁地打,因爲,通常情況下,打孩子是家長能出的最後一招了。而且如果家長真的認爲體罰是有效的管教方法時,他就會更使勁地打,反而那些不認可體罰、只是太生氣了纔打孩子的家長不會更使勁地打。  我們知道體罰並不會對每個人都帶來滅頂之災。相反,我們大多數人都捱過父母的打,現在也沒有什麼事。其實和抽菸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戒菸了,身體也很健康,但是我們確實知道吸菸是有害健康的,而且我們不鼓勵吸菸。我們知道體罰不能促進親子關係,不能幫助我們的孩子成爲一個好的人,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表明體罰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行爲或是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我喜歡一個老師在討論管教兒童的會議上舉的一個例子,我可以將自己的經歷和她舉的例子聯繫起來。在我20歲生日那天,我坐了一個喝醉酒的司機的車,我沒有出事,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沒有撞車,沒有任何人受傷,但是我當時的情景並不樂觀,我自己冒險的行爲使自己陷入危險中,我很有可能會受到傷害。這和打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決定在管教的過程中不使用打孩子的方法,那麼你在紙上寫出原因,並貼在冰箱上,每當你生氣控制不住想打孩子的時候就看看這張紙條。  優點  快  方便執行  釋放家長憤怒和煩躁的情緒  給家長錯誤的控制觀  在哪裏都可以執行  對家長來說很方便:什麼情況下都可以使用  小孩子會無條件地服從一小段時間  打屁股不會教會你任何東西,也不能解決問題。  —馬林·阿諾爾,11歲  缺點  家長在生氣的時候打了孩子,事後總會感覺後悔,然後就會加倍溺愛孩子,或者忽略孩子一些不好的行爲。  打屁股的方法用的越多,越沒有效果。  根據廢除43委員會的調查,打孩子的頭可以導致耳膜破裂,或引發腦震盪和腦損傷;打孩子的屁股可以損害孩子的尾骨、生殖器、脊椎和坐骨神經。心理上的傷害包括自尊心低下和缺乏對身體的尊重。  研究表明,當孩子的行爲出現問題時,更嚴厲的懲罰往往沒有太大的效果,卻常常是家長們的第一選擇。當父母懲罰孩子的次數增多時,孩子會變得更叛逆,權力爭戰會加劇。  家長哪怕使用很輕的體罰,例如輕輕地打屁股、打手、揪、推搡等行爲來糾正孩子,孩子很有可能:  對弟兄姐妹、同齡人、寵物和其他東西更霸道。  更有可能出現更大的問題,例如嗑藥、犯罪、性行爲。  更低的道德觀,因爲他們學會的是在沒有人的時候“不要被抓到”,而不是“做正確的事情”。  親子溝通能力弱,特別是在交流感受方面。孩子是不會向令他們害怕的父母敞開心扉的。  常被體罰的孩子,儘管才2歲,都知道逃避父母而不是主動尋求安撫。  常被體罰的孩子,智力水平要比普通孩子低。  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會有更多的反社會行爲。  孩子長大成家之後,更有可能會虐待自己的伴侶。男孩更容易變成施暴者,女孩更容易變成受害者。兒時被虐待通常會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當家長怒火沖天的時候,經常會低估自己打下去的力量,只要存在體罰,哪怕是非常輕微的,都很有可能轉變爲嚴重的暴力。  我們不是說體罰就是虐兒,但是我們確實知道大多數虐兒的事件都是由出於管教的體罰升級形成的。  —瓊·達蘭特,調查員  來自美國的研究給出我們不能打孩子的更多原因:  經常被打的孩子很難對那些使他們陷入險境的人說“不”,例如毒品、犯罪和性。  經常被體罰的孩子會變得更加暴力,女孩子要不就是特別的害羞,要不就是有間接地、隱藏地有欺凌弱小的行爲。  被打的孩子成年之後通常會拒絕父母的信仰,特別是那些主張體罰的宗教信仰。  被打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擁有幸福的婚姻。懲罰伴侶往往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本能反應,而不是互相溝通。  研究表明,打孩子會增加孩子故意不聽話的行爲。這是非常諷刺的,因爲大多數家長都認爲孩子故意挑釁的行爲是一定要用體罰來糾正的,這就會陷入一個增加體罰強度和激化權力爭戰的怪圈中去。  經常捱打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會不盡如人意。這並不是因爲智力的原因,而是他們不願意冒險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來源於他們的創造力和冒險精神,只要犯錯就會受罰的小孩子不會主動地去創造和冒險。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