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會屬於你

孩子,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會屬於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家庭,孩子都非常寶貴,家長們都儘自己所能,從全方面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硬件。穿衣,要純棉無刺激、做工精細;吃飯,選綠色無公害;玩具,要無毒安全;就連培訓班,都要選同類最拔尖的。挑選幼兒園、學校,更是耗費大量物力人力財力,甚至提前幾年開始備好學區房。

環境創設好,內心世界也得照顧。爲了孩子的自尊不受挫,學校裏,老師實行鼓勵教育,不再排名次,座位按個頭安排;回到家,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整天“乖孩子、大寶貝”地叫着,唯恐怠慢了孩子。

孩子養成了說一不二的習慣,什麼都必須合他心意,什麼好的東西,好的事情都應該屬於他。看着孩子滿意了,家長似乎才覺得能鬆一口氣。

孩子,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會屬於你

不否認,有很多孩子確實很優秀,表現得總比別的小朋友好些,老師很喜歡讓這樣的孩子出頭露面。

我女兒上幼兒園時,班裏就有這樣一位小男孩,籃球拍得棒、輪滑滑得好、小主持人的功力也強。總是那麼大大方方,不管多少領導、家長到幼兒園參觀,他都不會露怯。

他真是老師和父母的嬌傲,是別的家長羨慕的對象。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舉凡幼兒園舉辦運動會時舉班牌、園旗,表彰“好孩子”上臺領獎,當聯歡會小主持人之類,能表現能鍛鍊的“好事”,全都屬於他,別人想都不要想。

可惜這種“光環效應”到學前班的時候消失了。學前班老師並不知道他的“輝煌歷史”,在選班長的時候選了別的小朋友。

放學時,他撲到媽媽的懷裏哭得一塌糊塗,直嚷着讓媽媽去跟老師說他要當班長,否則他就不回家。

他媽媽無奈,答應會和老師說說,他纔跟媽媽走了。

孩子,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會屬於你 第2張

後來,學前班老師爲了照顧班內小朋友情緒,每週都選幾個班長,輪流當。這個小男孩也當過一回,儘管不滿,但也沒有其他辦法可想。只是受挫之後,表現再也沒有在幼兒園時出色,上課也不注意聽講,有些方面還落在了其他同學後面。

他媽媽再提起他,也不再是滿臉驕傲,承認自己不能完全滿足兒子的要求了。原來,小男孩家庭條件很好,基本上是要什麼買什麼,而且要買好的。小男孩的思想深處便刻下了好事都應該屬於他的印象。加之,他媽媽比較會引導,業餘時間都用在陪兒子練特長上。他也很給力,比同齡小朋友表現優秀得多。他媽媽還很善於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同等條件下,保證先選他。屬於他的“好事”多也不奇怪。

問題是幼兒園裏,一個班的孩子比較少,老師“特殊照顧”一下某個孩子還有可能。進入小學以後,班裏孩子多起來,老師不可能把所有表現的機會集中到一個孩子身上。這讓小男孩沒辦法很快接受這種落差。

孩子,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會屬於你 第3張

如果家長不能很好地擺正自己的心態,幫助孩子疏導不良情緒,那孩子很容易頹喪。

與其讓孩子小時候佔盡好事,長大了再來接受現實,不如讓他們從小就明白,父母把全身的能量都用完,也不可能滿足他們所有的願望,更不能讓所有的好事都屬於他。

家庭條件再好,那也只能夠滿足物質慾望。再有能力的父母,也不能保證孩子所有事情都能遂心如願。李剛的兒子以爲自家老爸很了不起,什麼事情都能擺平,惹出禍來搬出“我爸是李剛”就行,結果卻成了笑話。“逢凶化吉”這樣的好事可不能屬於他了。

孩子,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會屬於你 第4張

孩子的未來是要走向社會,早早明白父母的能量有限,他更不是什麼公主王子命,這對他們來說絕不是破壞“童話感”。畢竟所有的童年都需要從童話中走出來,所有的現實都得學會接受。

我們爲人父母,希望的不就是孩子幸福嗎?那就告訴他,想要的好事得自己爭取,努力了有可能成功,不努力一點也沒有希望的道理,早些知道沒有壞處。讓孩子把目光放得更遠些,別隻侷限於身邊的一點得與失。具有接受現實的平常心,那他的失落與失望會少很多,成爲幸福人的機率會提升很多。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