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別讓你的童年傷害孩子

別讓你的童年傷害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以,在心理學上,有句話叫:“有什麼樣的童年,就有什麼樣的父母。”

別讓你的童年傷害孩子

當然,要把孩提時代的諸多往事拋之腦後是非常困難的,每個人在童年幾乎都有過受傷的經歷。這些傷痕會潛意識地讓我們分不清是自己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是在教育孩子,還是在補償自己童年的缺失。

不同的童年經歷,成就了不同類型的父母。你是下面的哪一種?又該如何走出自己童年的感受,真正面對自己的孩子呢?

彼得·潘式父母

特點:不願長大

別讓你的童年傷害孩子 第2張

彼得·潘是一個典型的長不大的孩子,他的周圍有仙女、海盜,還有代表親吻的頂針,他生活在一個冒險的世界裏。創作這個人物的作家就是這樣一位男性。他的兄弟不幸夭折後,他的母親悲痛不已,爲了哄母親開心,他用自己的想象變出一個又一個故事幫助母親排解痛苦,但是他的童年就是在這樣一種掙扎的狀態下度過的。因爲害怕面對解決真實生活中的情況,索性將遊戲進行到底。

一些精神診斷認爲,彼得·潘式父母的共性是不願意承擔責任,不能對任何人或任何事做出承諾。總之一句話就是一輩子也不願意長大。

這種類型的父母乍一看很好玩,會千方百計讓周圍的世界變得好玩,希望周圍的人都愛自己,但是一旦歡樂散盡,他們就會陷入孤獨絕望。

如何走出這樣的童年?勇氣!

這類父母更需要的是重塑自己的勇氣。要知道,勇氣和冒險不是一回事。雖然你可以帶着孩子去野外探險玩得很開心,但是否有給孩子立規矩、分清界限的勇氣?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玩伴,更需要值得敬重的父母,需要一個“一切盡在掌握”的父母,這樣的父母纔會給他真正的安全感。所以,這類父母,可以在孩子的童年裏重新學會直面生活的真實,不逃避,不掩飾,擔起責任,找到勇氣,就是最好的成長。

直升機式父母

特點:對事事害怕、擔憂

顧名思義,直升機式父母就是像直升機一樣,總是盤旋在孩子的頭頂上空和周圍,無時無刻地加強着對孩子的保護。這類父母通常是因爲自己的童年裏有過可怕的經歷,而這些經歷又揮之不去,常常讓他們的內心充滿恐懼。他們生怕自己的孩子也遭遇和自己一樣的不幸。

直升機式父母總是對孩子的事情充滿焦慮,雖然有時候表面上未必看得出來,但是一旦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恐懼和焦慮就會始終左右他們的看法和行爲。

這類父母也更容易給孩子施壓,對孩子有更多的批評,他們堅信孩子必須要經歷一個嚴格的、受監督的過程,纔會有所作爲。他們的過度保護通常會形成一種可怕的控制,認爲只要孩子在自己的監管下,就可以步步爲營,保證他未來的穩定和舒適。

如何走出這樣的童年?信任!

這類家長首先需要療愈好自己童年的那段經歷,而不是將它深深地埋在心裏。這可能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幫助他回溯自己的童年,看到那個時候的自己,與那段經歷和解,和傷害過自己的人和解(注意,和解不一定是原諒),尤其是要真正地接納自己。

因爲只有接納自己,纔會滋生出信任,首先是對自己的信任,然後是對孩子的信任。只有信任纔有可能讓自己的“直升機”越來越少頻次地飛抵孩子的上空,給自己留有空間,也給孩子留出成長的空間,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和能量,信任他可以生髮出自己的智慧去應對問題。

copy式父母

特點:相互依存

別讓你的童年傷害孩子 第3張

這類父母往往下意識地將子女的童年看作是自己童年的延續。在他們看來,父母與子女是一種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些父母看待孩子的童年通常有兩種方式:要麼將養育過程看作是彌補自己成長遺憾的機會,要麼是內心早早將孩子定位爲“子承父業”的絕佳人選。

有個具體的例子,是一位媽媽帶着女兒去做心理諮詢,說擔心女兒不能加入那些熱鬧的羣體,總是和少數幾個人在一起,看起來非常不開心,她擔心女兒孤獨、孤僻。但是,心理師通過對母女二人的深度訪談,得知女孩的內心其實非常平靜,並且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朋友和環境;而母親纔是那個因爲童年總被熱鬧羣體排斥在外而感到孤獨、變得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如何走出這樣的童年?成長!

這類父母,需要不斷地告訴自己——孩子是孩子,你是你。當忘記這一點時,可以經常讀讀紀伯倫的那首叫《先知》的詩來當警示:“孩子雖然生活在你身旁,但他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愛,但不要給他思想,因爲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給他身體上的庇護,但無法管束他的靈魂。”

孩子和我們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希望和夢想,他可能會和父母有着截然不同的愛好,投入的事情也很不一樣。然而,這正是一個生命體能體現其獨特價值的地方。

這類父母需要清晰地分辨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還在不停地成長,我們完全可以用成人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童年裏未完成的心願或遺憾,成就自己的完美,而避免去用孩子的童年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缺憾。

無痛式父母

特點:麻木

別讓你的童年傷害孩子 第4張

這類父母在童年經歷過巨大的痛苦,比如喪親,程度至深,令他們在內心中期盼這種痛苦不要重來。爲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他們便在生活中努力遠離那些可能讓人產生痛苦的事情,但也在不知不覺中,遠離了仁愛。

無痛式父親通常不會對兒子表現出任何形式的愛意,因爲哪怕是撫摸、擁抱或梳理一下孩子的頭髮,都會把父親帶到自己一直努力壓抑的過去中。爲了避免這樣的後果,他乾脆選擇無動於衷,不去和兒子親熱,兒子想要得到任何身體上的接觸都被他拒之於千里之外。

無痛式母親通常是這樣的——女兒還小,可是隻要一哭,就會招來母親一頓羞辱:“哭什麼哭,太沒出息了!”對於自己,這類母親也同樣絕情:“站直了,別趴下。”在女兒遇到傷害時,她會禁止女兒顯露出悲傷情緒,而且還會勃然大怒。

如何走出這樣的童年?表達!

孩子需要一個有血有肉的父母,而不是用一道痛苦的牆隔絕彼此。成爲父母,並不意味着不去表達自己的痛苦,要默默一個人承受所有。痛苦不會因爲長期壓抑而消失,而是會不斷膨脹,最終爆炸,讓自己瓦解成一塊塊沒有生命的碎片,麻木不仁。

所以,要勇於將心中的痛苦向值得信賴的人表達出來,傾訴出來。其實這個對象也可以是孩子,孩子通常會用最有靈性的方式安撫成年人的心。只有表達出來,纔會讓整個人變得柔軟,變得有溫情,成爲性情中人,與孩子這種本身就自帶柔軟和溫情的生命體形成連接,相互滋養。

不同的童年經歷,讓我們成爲了不同類型的父母。

可能是上述的某個類型,也可能是其中幾種類型的結合體。但是,無論怎樣,我們應該感謝孩子給我們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喚醒了自己的童年,有機會去療愈曾受傷害的童心,走出童年的陰影。

之後,

我們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孩子的童年,

跟着孩子重新長大一遍,

滿懷希望地前行。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