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一位媒體人爸爸,因爲13歲兒子說“我恨你”,竟決定辭職做這麼一件事...

一位媒體人爸爸,因爲13歲兒子說“我恨你”,竟決定辭職做這麼一件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位媒體人爸爸,因爲13歲兒子說“我恨你”,竟決定辭職做這麼一件事...
01

老金——金心異,47歲,曾爲《21世紀經濟報道》編委,深圳市政協委員。雖然在工作上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但在兒子的眼裏,他卻是一個“失敗”的爸爸。

一位媒體人爸爸,因爲13歲兒子說“我恨你”,竟決定辭職做這麼一件事... 第2張
01

小金——13歲,初一學生,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特別厭學,與老金缺少溝通,無法理解老金所謂的愛的行爲,並表達出了對老金的“恨”。

《出發丨我兒子13歲》

文 | 金心異

6月22日是我兒子的生日。過去6年,我養成一個習慣,他每個生日,我都寫一篇文字記述一下這天的心情,所思所想,主要的想法,是預了將來他長大後,可以回頭來看。然而今年這天,我竟沒有寫。


沒有寫的原因,是兒子和他媽媽都說,不要寫現在的真實狀況!做過10多年媒體人,你不讓我寫真實狀況,那還有啥子好寫的。

確實,這幾個月來,我的生活比較狼狽不堪。

47歲了。人到中年,幾乎人人都過着狼狽不堪的日子,純屬正常。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包括性生活)、工作、學習、感情、理想,七個蓋子八個碗,hold不住了。

我們自以爲小心翼翼、處心積慮地維持着不同界面之間的平衡,其實每日裏都是手忙腳亂,這裏抓一把那裏摸一下,那個方向出問題了就趕快去維穩一下,然而突發狀況就像這個大國一樣狼煙四起、此起彼伏,自己的內心王國也只好跟隨着狼奔豕突。直到有一天,在某個方向上徹底死機了、罷工了,那時你唯一的選擇是,放下其它的一切,全力解決這一個問題。

這一回我的生活出的狀況是:兒子罷課了。

兒子從小學二年級起,就開始出一些狀況,一路磕磕拌拌,風風雨雨,酸甜苦辣,總算唸完了小學。初一上學期,略感鬆了一口氣:好象學習成績中不溜,還算跟得上,至少沒掉隊。然而一到下學期,形勢不妙了,他開始表現出厭學的症狀。

據有位權威的教育專家說,現在的孩子7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厭學,只不過大多數都能跟着走下去。但我兒子從今年三四月份,開始找各種理由,想要逃避上學,一天不去,或者兩天不去,他媽媽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找各種理由跟學校請假。問他爲什麼?又答不出個所以然。在學校有同學欺負你嗎?沒有;被老師批評了嗎?沒有;喜歡女同學被拒絕了嗎?不是。就是不想去上學。

一位媒體人爸爸,因爲13歲兒子說“我恨你”,竟決定辭職做這麼一件事... 第3張

過了五一假期,總爆發了:一天,兩天、三天、一週,一個個紀錄被打破;他媽媽沒奈何去跟學校請一個月假,然而6月11日那天早上,從7點到9點,兩個大人用了兩個小時,磨破了嘴皮,各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各種解畫,告訴他回到學校一切正常,同學們只知道他去外地做了手術,現在回來上課了。好不容易換了校服、整理了書包,但他終於止步於門口換鞋子的小軟凳上。

這半年以來或者說一年來或者說六年來我積攢出來的各種負能量以及失敗人生,在6月11日早上9點在我兒子身上作了一次惡毒的適度渲瀉:我近乎歇斯底里地罵了他一通,甚至還,打了一巴掌,踢了一腳——在他上小學的第一天,我曾向他承諾,他從此是一個學生了,我從此不再打他。說得好像我是一個暴力狂的父親似地,在他從1歲到6歲,我總共也纔打過他3次或4次。——這一次的動手,徹底宣佈我是一個失敗的父親。

可能是針對這次我的抓狂,他有一次跟心理諮詢的老師說:他恨我。

這三個字真是擊垮了我。

回想一下這些年,我陪他的時間太少,而加給他的壓力太多、帶給他的煩惱太多。很多事情我以爲他能承受,而沒有考慮過他也許難以承受;我以爲他已接受,而沒有考慮過他也許永遠不會接受。他嘴上從來不說的,也許內心裏也不怎麼想的,但在潛意識裏,也許從未消失。

我從他的角度想的太少。我們爲人父母的,總覺得自己真心地愛孩子,所以以愛的名義,去掏心掏肺地做任何事,而不管孩子是否願意、是否喜歡。許多教育理論也告訴我們,有些事情,必須強制他們。但是這一代的孩子,要的也許只是一種“尊重”的態度,這恰恰是我們並非能在所有時間裏意識到的。我們自己這一代人,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上,從來不被尊重,也不懂得尊重別人。
小學畢業的暑假,兒子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手術,兩條腿各切除了2處骨軟骨瘤,原以爲兩個半月大約可以復原,但實際上用了四個多月才恢復正常的行走。這件事對他的身心造成了什麼影響,我和他媽媽也許都忽視了。我們只鼓勵他堅強、勇敢、積極向上,但沒有設身處地的想過這對一個12歲的孩子意味着什麼。

越想越難過。

一位媒體人爸爸,因爲13歲兒子說“我恨你”,竟決定辭職做這麼一件事... 第4張


6月16日,我向公司董事長遞交了辭職報告。
由於要有一個批准的過程,我先休兩週的年假。這兩週裏,我將過去幾個月已想過無數次的想法變成了一個行動計劃。
我要把所有其它的事情都放下了,用一年的時間來調整或重建我們的父子關係,希望在他人生旅途的最關鍵一段時間,我陪他走過,消除掉內心的陰霾,重見陽光燦爛的日子。

2014年1月30日,我失去了母親;2015年12月14日,我失去了父親。現在,在我剩下的人生裏,沒有什麼比我的兒子更重要了,包括我自己的一切。

一位媒體人爸爸,因爲13歲兒子說“我恨你”,竟決定辭職做這麼一件事... 第5張
處於“第二叛逆期”的兒子一聽見我們要跟他溝通就煩(據說現在的孩子都這樣子),倘若我帶着兒子周遊一年,吃飯、睡覺、旅行都在一起,我開車時他就坐在後面,我一天哪怕只跟他講一句話,一年下來,總會有幾句話觸動他吧?

當然不止如此。

我還可以想更多的是:自然可以教化人類,這在西方叫“自然哲學”,一路上的自然風物,大山、大河、大海、大草原、大沙漠、戈壁灘、湖泊、峽谷、洞穴、瀑布、日月星辰,風霜雨雪,難道就不能觸動一個小小騷年的心靈?

與此同時,那些世界和全國各地的人文歷史、城市、村莊、建築、服飾、生活方式,那些普通人的故事或者英雄傳說,或許能讓某小子若有所思?
說不定自然或人文在人心上的投射,能讓一個13歲的少年突然成長?

到了4月,我的想法逐漸清晰起來。

孩子的媽媽一直說青春期的男孩子需要爸爸多陪伴,我當然完全沒問題,跟一些朋友說了,他們都說這是個好辦法,跟學校的班主任老師溝通了,她也非常贊成。
但是我姐陳昳茹博士持反對態度:“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孩子想去嗎?你們總是按自己的想法替孩子做決定,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意願”。她說:你可以跟他溝通,但不要抱着一定要說服他的態度,不要預設前提,不要誘惑他。
完全尊重他?

說實話,如果完全由着他的想法,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現在:每天宅在家裏,玩手機、IPAD,看電視,偶爾看看書,睡大覺,多爽。旅行?太累了!不去。可是我姐是中國人民大學(對,就是雷洋那個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博士,沙蓮香教授的高足。
她的話我得聽。 兩個月時間,藉着各種機會,跟兒子探討。到了6月中旬,休學看來已成定局,兒子的態度也有了變化,答應去了。很高興的告訴了陳博士,但是我心裏很清楚:兒子最多隻能說是“半推半就”,只是“願意去”,並不是“很想去”。我必須違揹我姐的要求,要用A段和B段好玩的旅程“誘惑”他或“說服”他。 所以你看,其實最興奮的其實是我!

我們這一趟,就是要找回自己。尤其是,對兒子來說。

尖叫君後語

老金所作的決定和安排的這個親子計劃,讓我想起西方年輕人流行的一種體驗方式---在年輕的時候,選擇一次跨國長途旅行,讓自己在旅途中觀看世界,認識自我,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這一年就叫做“間隔年”(Gap Year)。

有人認爲間隔年收穫滿滿,也有人認爲這純粹是腦子發熱,耽誤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親愛的朋友,你認同老金的做法嗎?或者當面臨親子困惑和生活迷惘時,如果有可能,你會做和老金一樣的選擇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