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我是如何把孩子“溺愛”成功的

我是如何把孩子“溺愛”成功的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圖書館裏,孩子對一本黑白素描圖畫書愛不釋手,買了一本還要一本。

我知道孩子喜歡,卻擔心她心血來潮、三天新鮮,又不忍心讓她希望落空,畢竟買書學習不是壞事。

可看看上面近乎三位數的標價,心裏捨不得。爲了不至於讓孩子太難受,就想了一個辦法。拿手機對着每張圖咔嚓、咔嚓拍了幾張。一起來圖書館的鄰居沒好氣對我說,你真是閒的沒事幹,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她再喜歡,也不能把書店搬回家,買回家就扔了、有什麼用,你也不要太慣孩子了。顧不上跟鄰居多說,心裏就想着拍下來,回家給孩子一個驚喜。

回家第一時間找到複印打字室,把拍的這些圖片全部打印出來,訂成一本簡易畫冊、裝上自制的卡通圖紙封面。孩子看後果然驚喜、依然愛不釋手,捧着小書本,大叫着媽媽太會想辦法了,謝謝媽媽。並且每天只要有時間,她就翻看,照着畫呀、描呀,慢慢的、畫了很多不同的圖畫,直到一本書都描完、畫滿,還把我訂的圖畫當寶貝一樣收着,並沒有如當初預期的那樣扔掉。

我是如何把孩子“溺愛”成功的

看到孩子因我的一個小小舉動,而如此滿足、幸福的樣子,內心的喜悅也騰然而升。我並沒覺得這樣的“溺愛”有什麼不好呀,反而使她更加懂得珍惜。我說的“溺愛”,恰恰是一種潤物無聲、春風拂面的關愛,不是對孩子不合理的行爲、要求,給予滿足或不管不問。不是對她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王子、公主病無條件應承;不是讓你追着、跑着、哄着、八擡大轎擡着她,去餵飯、嬌慣;不是當不准她看電視、玩手機等不良行爲時,她跺腳、生氣,你就屈從;不是一家人把她當作小皇帝一樣寵上天、唯我獨尊……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無條件的,但必須要有原則和尺度。

還是我的女兒,因爲看手機視頻的事和小表弟爭了起來。由於我叫她讓着弟弟、沒有讓她看,她心裏生氣、不服氣,拿着泡沫板就往我身上打。打了一下又一下,一直在我身上砰、砰、砰打了三四下,我都沒制止。奶奶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對孩子說,不許打媽媽了,哪有小孩打媽媽的,再打、我揍你;然後又過來對我說,你看你這個丫頭,就由着孩子性子來,都把她慣成什麼樣了。

孩子並沒有停手,又往我身上打了兩下,看我仍然沒有反抗、沒有呵斥、也沒有任何阻止、不怒的神情,完全一副願打願挨的樣,她突然停下來不打了,反而拿着泡沫板往自己光溜溜的胳膊狠狠打去。

這舉動讓我立刻笑噴。

我問她,是不是想試試這東西打人疼不疼?疼的話,就不打媽媽了?你知道這泡沫板打人不疼,所以才那麼使勁下手打媽媽對嗎?因爲平時你連一根手指頭,都捨不得彈媽媽的呀。

話還沒說完,孩子撅着嘴、點點頭、手裏的東西扔了,慢慢往我身邊靠。我把她拉到懷裏,結果一下子就哇啦哭起來……那一刻,心都被融化了。我知道,是我對她無限的包容和愛,使她消了氣、感化了。

我是如何把孩子“溺愛”成功的 第2張

對於孩子,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到尊重、理解、包容、發自內心、不帶任何企圖、功利、攀比之心去愛的話,她不但不會變壞,反而會長成更好的樣子。

關於“溺愛”,在孩子身上還成功策劃並實施了一個經典案例——“棒棒糖”事件。

有一次她看到小朋友吃的棒棒糖非常獨特,就特別想要,別人給她一個,她沒過癮,還想要。跟她說過棒棒糖吃多了不好,可她忍不住,走着、坐着、家裏、外面總會提到去買,要到處看看、找找,不停的問哪裏有那樣的棒棒糖。

爲徹底打消她日思夜盼吃棒棒糖的念頭,我一次性網購了整整一盒100支同款的送給她。結果沒到兩天,新鮮勁就過了,不再像當初那樣熱愛。於是我趁機給她說棒棒糖含有色素、香精等添加劑,吃多了對牙齒不好、還容易肚子疼,她不僅點點頭記住了,遇見小朋友們貪吃棒棒糖時,她還會提醒說,棒棒糖吃多了對牙齒不好哦。

我是如何把孩子“溺愛”成功的 第3張

因爲內心對“棒棒糖”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和釋放,心裏就不再惦念着,反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有意義事了。這在心理學上叫“禁果效應”,話說夏娃當年經不住禁果誘惑而偷吃後被貶到人間,而這種被禁果吸引引起的逆反心裏現象,就稱之爲“禁果效應”。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啓發是:不要把不好的東西,當作誘惑孩子的武器;另一個意義是:要把好的,而孩子不喜歡的東西,想方設法變成對孩子的誘惑,提高其對孩子吸引力。

我是如何把孩子“溺愛”成功的 第4張

所以我“溺愛”孩子,不是驕縱或放任自流,恰恰是給予足夠的愛,是發自內心的關愛。尊重她、相信她,給她足夠的自由和信任,讓她輕裝上陣,做更好的自己。管理學上叫“抓大放小”,運用到孩子成長教育上,也很合適。不要事事限制、時時約束,那樣只會讓孩子感覺精神、身心的匱乏,有種被掌控的窒息感。愛爾蘭一位著名作家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

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懂事、通情達理,只要你給足他充分的自由和信任。我清晰的記得自己十來歲那年,跟媽媽去醫院附近的水果攤買水果看病人。那時香蕉是很稀奇的東西,很少見到香蕉的我,面對大把大把香蕉好奇極了。激動的拿起一把遞給媽媽看,結果那些香蕉像是商量好一樣,剛被提起來就一根根脫落了,我嚇壞了,急得直流眼淚,怎麼會這樣?這可怎麼辦?可家中窘困、借錢買水果的媽媽,並沒有責怪我一句,反而溫和的笑着說,沒事、別怕,咱花錢買下來,回家自己吃唄......當時一把香蕉的錢,足可抵得上我家五口人十來天的生活費了。

媽媽當年對我的愛和無限包容,現在想起來還是淚眼汪汪的感動,它只會讓我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加愛篤定的相信愛,更加慈悲、寬容的對待人間生靈和後代晚輩。

心理學說,童年和父母的關係,將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如果孩子從父母那得到的是鼓勵、寬容和足夠豐盈的愛,長大後也必將是充滿智慧、柔和、慈悲之心;如果父母給予的是匱乏、苛刻、沉重之愛,孩子長大也必將斤斤計較、暴躁、狹隘、人際關係模式嚴重受到障礙。真正的愛,從來都不會讓人狂妄、不可一世,它只會讓人生出更多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所以,我要把這個思想堅定不移的傳遞給孩子,將“溺愛”進行到底!

不管將來的女兒是成功、是平庸,是讀哈佛、北大,亦或是沒有任何出息、僅是普通人一枚,但她依然是我心中獨一無二的寶。今生今世,我將對她的“溺愛”到底,她的哭、她的笑、她撒嬌、賣萌的俏都是我的最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