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2歲前什麼“壞習慣”家長不需制止

孩子2歲前什麼“壞習慣”家長不需制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2歲前什麼“壞習慣”家長不需制止?當媽的第一年,餵奶、哄睡、夜奶……搞得媽媽幾近奔潰,總以爲熬完這一年就好了,等孩子大大就好了。可誰曾想,到孩子稍大一點的時候,你卻發現苦日子纔剛剛開始!

2歲左右的孩子,雖然表面看上去像個小天使,可實際是就是個“小惡魔”,小小的人兒卻有着使不完的力氣來折騰媽媽:吃手、扔東西、搶東西……分分鐘氣的媽媽原地爆炸!

但實際是,這些媽媽怎麼都制止不了的“壞習慣”,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壞。因爲這些其實都是好現象,說明寶寶的發育非常正常!

扔東西

寶寶亂扔玩具是媽媽們最大的煩惱之一。一旦家長不厭其煩地給孩子撿回來的話,可能就更糟了:孩子會變得對扔東西這件事更積極。這是孩子不懂事在搞破壞嗎?當然不是了!寶寶在亂扔東西,其實是他在探索世界,認識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認知能力快速發展。

寶寶的運動技能此時也得到鍛鍊。在扔東西的過程中,寶寶的上臂力量、抓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都進一步加強。

扔東西是促進孩子智力發育的好時機,家長千萬不要忙着阻止。

爸爸媽媽的訓斥,會打擊到寶寶學習的積極性。

特別是18個月後的寶寶,可能會用“扔東西”來表達憤怒。這種情況,體罰或只是簡單地告訴他“不可以”,反而會讓寶寶很迷茫,甚至會更憤怒。

媽媽應該怎麼做?

把易碎、危險的東西收起來,可以準備一個紙箱子、布團或小皮球等一些不易損壞的玩具,讓孩子放開了玩。這種需求得到滿足後,孩子自然會慢慢戒掉“扔東西”的習慣。

搶東西

不少家長都反映,自家的寶貝自私霸道,特別愛搶別人的東西,別的小朋友都不愛和他玩了,一家人都很頭疼。那麼孩子究竟爲什麼會變得那麼愛搶人東西呢?

孩子出現這樣的“自私行爲”,是一種極爲正常的成長現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自我意識”的出現。

孩子的自我意識,一般萌芽於1歲,一直延續到3歲。

“以自我爲中心”是其最爲突出的表現。在孩子的潛意識裏,只有“我”的概念,做事情常常不知道還有“你”的和“他”的存在。他們認爲只要是自己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自己就可以拿走,而他們的下意識搶奪,其實並沒有什麼惡意,只是一種自我意識彰顯的正常行爲。

那麼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面對孩子搶小朋友玩具的時候,父母家長也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這個玩具不是你的,如果你想玩,可以問問別人小朋友可不可以借給我玩一下,或者是用自己的玩具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着玩。

孩子2歲前什麼“壞習慣”家長不需制止

吃手

吃手,幾乎是全世界寶寶的“共同愛好”,而爸爸媽媽們一提起寶寶吃手,就擔心得很:孩子小手每天抓這抓那的,一點都不衛生。

的確,寶寶大都喜歡探索,什麼都喜歡舔舔摸摸,滿是細菌的手,放進嘴裏吮吸,當媽的不可能眼不見爲淨。

而且,除了衛生安全問題,寶寶頻繁吃手還可能導致牙齒不美觀,影響上下頜正常發育,導致牙齒排列異常,甚至臉型也會出現變化。但是,即使吃手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育兒專家們卻提倡家長不要制止孩子吃手,這是爲什麼呢?

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緊張時,吃手會冷靜寶寶的心情。

吮吸手指,能夠促進神經功能發展,這是寶寶智力發展的表現。

吃手指的過程可能鍛鍊寶寶手部的靈活性,把手準確地放到最終也在鍛鍊手眼協調。

對於孩子吃手,媽媽要怎麼做呢?

假如寶寶只是偶爾吃手,並沒有造成身體傷害或者造成他不被周圍的人接納,家長並沒有必要特意制止。但是,如果寶寶長期吃手或者過度吃手,那麼寶爸寶媽們就要及時引導,幫助寶寶戒除吃手的習慣了。可以勤給孩子洗洗手或是準備一些糖果或餅乾,幫助孩子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對於孩子一些小的“壞習慣”,其實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寶寶3歲以後,這裏說的大部分的“壞習慣”都會自己消失。作爲父母,最好的應對方式是理解和引導孩子,給予寶寶更多的愛,陪伴他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