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分享是幼兒教育的基礎

分享是幼兒教育的基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獨生子女家庭佔大多數,通常孩子獨自擁有玩具、食物、衣服甚至大人的愛,看到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最容易出現搶玩具的現象,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呢?幼教專家稱,分享是幼兒教育的基礎,如何教孩子學會分享,成爲每一個幼兒教師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

分享是幼兒教育的基礎

  引領幼兒從獨佔排斥走向分享協作

拼圖遊戲的結果有些讓人吃驚:思維活躍、平時表現極好的佳佳一組,竟然得了最後一名。佳佳一臉委屈地說:“都怪皮皮,這都是我拼的,他一個也沒有找到,我以後再也不和他一組了。”

佳佳的這個表現在幼兒中比較普遍。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缺乏與同伴間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在與同伴相處過程中,經常表現出爭搶玩具、互相埋怨等行爲。雖然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識,但是他們對合作的認識還只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一旦發現合作對象有可能讓自己失敗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放棄,而不是共同進步。

學前階段是幼兒合作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我們要激發幼兒合作的興趣,爲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指導幼兒掌握合作的技巧,感受合作帶來的進步和快樂,爲幼兒良好個性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

  玩具不用搶——教幼兒學會協商

心理環境的引導。幼兒合作意識的萌發需要寬鬆愉悅的心理環境。孩子喜歡看書、聽故事、擺弄玩具,我班就根據這一特點創立了圖書與玩具區,鼓勵幼兒把家裏好看的圖書、好玩的玩具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另外,我們還根據幼兒興趣創設了各種活動區,如“照相館”、表演區等。在這些區域裏,教師爲幼兒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要求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自行選擇遊戲夥伴,自行協商分配角色,共同處理問題;活動結束後,共同整理活動材料。在這樣的遊戲中,幼兒鍛鍊了協商與合作的能力。

情景遊戲的引導。遊戲是幼兒最基本的交往活動之一,幼兒在遊戲中常常要將視覺信息、聽覺信息以及主觀感受、願望或要求轉換成語言,或根據別人的意圖作出語言反應。因此,教師應注意豐富幼兒的語言,讓幼兒在遊戲中更好地交流。如開展社會性活動“分享快樂”、“團結力量大”以及語言活動“桃樹下的小白兔”、“金雞冠的公雞”等時,幼兒在討論中瞭解了團結、分享的快樂,在情景表演中親身體驗了這一快樂。

突發事件的引導。幼兒一起玩、一起生活,經常會因一些小事而發生爭執。如區域活動時,禎禎想在“超市”裏拿一個裝薯片的罐子到“娃娃家”裏用,正巧雪雪看見了,就阻止她(這個罐子是雪雪帶來的)。兩人用力搶,誰都不肯讓步。教師瞭解情況後,及時開導了雪雪,平息了這次糾紛。現在,很多幼兒的自我中心意識都非常強烈,遇事都爲自己考慮得多,不會謙讓和合作。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及時引導幼兒遇事學會協商,玩具要和他人一起玩、一起分享。

  大家一起畫——教幼兒學會分享

分享成功。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能夠發揮幼兒各自的優勢。如在大班美術活動“美麗的春天”中,我首先提出問題:“老師準備了一張大的圖畫紙,需要小朋友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你們商量一下怎樣才能畫好這幅畫呢?”孩子們議論起來:一組的孩子說“一個畫完一個畫”,“大家一起畫,我畫空中的太陽和小鳥”,“我畫草地和小草”,“我畫小朋友在放風箏”。另一組則商議後決定“順順和豆豆負責畫,婷婷和佳佳塗色(理由是她們兩個塗色均勻、漂亮)”。這樣,幼兒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分頭操作,開始了創造性的合作活動。當欣賞每一組合作完成的圖畫時,孩子們不禁發出了“哇”的感慨聲。“怎樣搭建遊樂場”、“怎樣從細瓶口裏拉出幾根帶線的小球”等問題情境的創設,也可以鼓勵幼兒商量、討論,讓幼兒在實踐中不斷獲取合作的經驗,掌握合作的技巧,分享合作的快樂。

分享失敗。合作不一定是成功的,就像案例中的佳佳和皮皮一組。當佳佳向我委屈地抗議時,我對佳佳說:“你們一組失敗了,不光你傷心,皮皮也很傷心(這時,佳佳把臉轉過去看了一下皮皮,她看見皮皮似乎用歉意的眼光看着她,佳佳臉上的委屈似乎一下子消失了很多)。他也希望得到成功,他也盡力了。雖然他一個拼圖也沒有找到,但是你找到了很多,你幫助了皮皮,皮皮很感謝你,而你也應該爲能夠幫助到同伴而高興啊!這個比得到第一名更應該值得高興,你說是嗎?”佳佳聽了我的話,用力點了點頭說:“那以後我再和皮皮一組吧,我來幫助他。”

分享感動。凡凡和曉曉平時總在一起遊戲,到了吃水果的時間,凡凡看着曉曉盤子裏的水果說:“曉曉,我跟你換水果吃吧?”曉曉不明白地問:“爲什麼啊?”“你這幾天咳嗽,我的水果比你的大,你吃我的吧!”凡凡很認真地說。無意間聽到孩子們的對話,我想如果全班幼兒都像凡凡這樣懂得關心他人、體諒他人,就不會出現互相爭搶玩具、互相埋怨的現象了。於是,我把這件讓人感動的事情講給全班幼兒聽,讓幼兒體驗、分享感動的快樂。

  說完才能做——教幼兒學會守規

自主建構規則。規則在合作中具有關鍵意義,只有共同遵守規則,才能齊心協力地完成一項活動。在每學期區域設置前,我們都讓幼兒討論制定區域應遵守的遊戲規則,並用繪畫的形式畫出規則要求。如:進入區域前,要拿好入區通行證;區角材料要有秩序地取拿;區角活動時要小聲說話。這樣,幼兒一般都能自覺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自覺地與同伴互相協商、分工合作,遇到了困難也能勇敢地面對並商討解決。

自我監督規則。在平時的遊戲中,有的孩子不理解規則,還有的知道遊戲規則卻不遵守規則。於是,其他幼兒會接二連三地向教師告狀,遊戲也會無奈地停下來。我們通常利用遊戲的趣味性,將遊戲中的一些規則講解得生動形象,使孩子易於理解。例如民間遊戲“網小魚”的規則應該是:幼兒拉手成爲一張“漁網”,當說完兒歌時,扮演小魚的幼兒往外“遊”,不讓“漁網”網住。我強調:“要說完兒歌才能往外遊。”絕大多數孩子理解了這一規則並能遵守,但也有的幼兒故意不遵守規則,還沒聽完兒歌就“逃”出去了。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要及時幫助他理解活動的共同目標——玩得愉快,使他體會到自己不遵守規則會讓大家玩得不高興,讓孩子們逐步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