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自言自語,是正常現象?

孩子自言自語,是正常現象?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一個人在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玩着手中的玩具,這算正常現象還是孩子性格偏離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孩子自言自語,是正常現象?

自言自語是寶寶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學習語言的必經過程。

人的語言有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之分,3歲前的寶寶以學習外部語言爲主,隨年齡的增長其內部語言才逐漸形成。寶寶的自言自語正是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的一種過渡。

2~3歲正是寶寶語言發展從外部語言過渡到內部語言的關鍵階段,自言自語其實正是寶寶將外部語言轉爲內部語言的一種表現。2~3歲的寶寶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需要用具體的語言來幫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順思路,便出現了“自言自語”的現象。如搭積木時,寶寶往往對自己說:“把這個放在哪裏呢?……不對,應該這樣……這是什麼?……”不要小看寶寶的自言自語,它是寶寶的思維工具,是思維的有聲表現。這種自言自語在3歲後達到最高峯,一般在8~9歲完全消失。

有的孩子自言自語較多,這恰恰說明他們肯動腦筋。從這些話題中,我們能夠了解孩子的思考內容及方向,能夠發揮孩子的想象力,爲進一步引導孩子發展智力打下良好基礎。所以,當孩子自言自語時,家長不要急於打斷或者要求寶寶“自己想就行了,別嘟嘟囔囔的”,而要琢磨他們的話,要注意對孩子的不解、疑惑給予一定的啓發;當孩子能獨立戰勝困難時,還要給予鼓勵,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地向內部語言發展,爲學會獨立思維創設更有利的條件。

在同成長階梯專家們的溝通中,我們瞭解到:隨着年齡和能力增長,寶寶大聲的自言自語會變成小聲的嘀咕,最後轉變爲思維過程中靜默無聲的內部言語。孩子的自言自語正是這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絕大多數的父母並不壓制孩子的自言自語,但仍然把它們看作毫無意義的行爲,置之不理。基於自言自語對孩子的重要意義,父母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自言自語。從傾聽中,父母可以瞭解孩子的發展狀況,可以發現孩子面臨哪些方面的困難,從中助一臂之力。父母還可以多用言語給孩子一提示,便於孩子豐富自己的言語,並用來指導行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