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當年不許早戀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難道只有戀情嗎?

當年不許早戀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難道只有戀情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中時初戀,刻骨銘心地喜歡着那個男孩子。高一開始追他,高二開學不久在一起,高二快結束時承受不了每天躲躲藏藏的壓力和學校那羣八婆老師們喋喋不休地向我媽媽的小報告,就跟媽媽坦白了。在這兩年裏,每次有全校排名的考試我都是年紀第一。然而媽媽知道了這個消息哭了整整一個晚上。之後天天勸我,批評我,軟磨硬泡。後來媽媽見我油鹽不進,告訴了我在外地工作的爸爸。

爸爸電話打來,只有冷冷的一句:“你要是不跟那個男生斷了,以後就別叫我爸。”

九年過去了,我想到這句話,心裏還是會疼。

你問我反對早戀對孩子有什麼影響?高考之後我義無反顧地去了香港,因爲我想離父母遠遠的,越遠越好。在後來的日子裏我早已原諒了父母,可是就像最高票答案所說,至今我談戀愛,不想讓他們知道,失戀更不敢讓他們知道。也許潛意識裏還是防備着他們的指責,覺得與其說他們關心我過得好不好,更在意我做的決定對不對。

這還只是對待感情。對待生活,對待我的未來,我理智上知道父母是我的後盾,他們會支持我的選擇,可實際上,我做任何一個重要的決定總要把保障父母晚年在任何情況下衣食無憂作爲背景,不敢也不願用父母的資本支撐自己的追求。拼了命也要做一個優秀的人。

即使理智上知道父母並不是虛榮的人,但不敢想有一天可能讓他們從培養出了“別人家的娃”的模範父母的神壇上走下來。經常會怕。怕如果自己申請不到牛校的PhD父母會怎麼想,怕自己如果將來不能留在美國工作父母的面子往哪兒擱,怕自己孤獨終老的話父母怎麼面對朋友的議論。

這些態度又何嘗不會反饋到感情關係中呢。一件小事:與前男友異國戀,他說要申美國的CS研究生然後留在美國工作照顧我。他讀書時念的三本,四六級是別人代考過的,畢業後也一直沒有從事編程方面的工作。我見他在國內並沒有準備英語或專業,不希望他拿着父母的錢來美國結果一場空,便要他托福考上90分再考慮要不要辭工作來美國。他很憤怒,責備我不相信他的能力;而我愕然,我爲什麼要相信他有能力?現在想起來,我們的思維方式根本就是不同的。我從未得到過無條件的信任,怎麼懂得無條件地相信別人?在我的世界裏,悲觀和懷疑纔是基調,除非我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去證明自己也許真的有一點能力。

其實父母反對早戀,只是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和控制慾的一個體現而已。儘管媽媽知道我戀愛一年了並沒有影響成績,我也向她保證過不會做出格的事情,但是她還是不相信我啊。而爸爸……如果我違逆他的意思,他會不會真的不要我了呢。真的小孩子對於父母對自己的態度是門清的,17歲的一場風波只是印證了從小到大的感覺。爸爸媽媽愛我,但是他們只是有條件地信任我、接受我。所以...我真的不懂無條件地被相信被接受的感覺啊。

當年不許早戀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難道只有戀情嗎?

潛意識裏很渴望被信任被依賴被接納。所以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會拼盡全力地對他好。金錢上可以無限制地付出甚至透支,精力上可以把他的事情放在自己的生活甚至學業之上,所以經常會以縮減吃飯睡覺的時間來迎合對方的需求,感情上也會不斷忍讓,迴避衝突,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兩個人的問題。可惜自己不夠強大,沒有辦法將這樣的模式維持下去,所以最後總是會爆發,變得異常冷漠,頭也不回地離開那個曾經捧在手心裏的人。

寫到這裏有點想抱抱自己。可是,真的很討厭這種自憐的情緒。討厭矯情,討厭軟弱。對於一個要靠自己往前走的人來說,這種哀婉的情感太不和諧了。

所以你問我,父母反對孩子早戀有什麼影響?我想說,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呢。

寫到這裏,要強調一下,我最討厭“因爲父母怎樣怎樣對我所以我纔會如此如此人格有缺陷的”這種說法了。之所以寫下這些東西是記錄和反思之前的失敗和錯誤,還是希望能夠變得更強大 ——也因此可以更加柔軟,變成可以讓自己更喜歡的樣子吧。

有人可能想問,你爲什麼這麼說呢?童年經歷導致心理缺陷不是學界認可的說法嗎?我的想法是,童年經歷和與父母的互動對我的人格和個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我情感上不願意、理智上也不認可把現在性格上的缺陷全讓父母背鍋。一來我作爲一個成年人對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有掌控的能力,對於那些不足的地方定要想辦法彌補,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一些;二來父母當時會那樣做,也是因爲他們作爲凡人必然會有所不足,他們對世界、對他們和我的人生、對我們的親情的認識是那樣的,在這個認知裏可能會有盲點(比如忽略了幼時的我需要父母跟我“站一邊”的情感,比如忽略了青春期的我需要他們尊重我作爲一個獨立個體思考和評價自身的能力、需要他們跟我平等對話),但是不能因爲這就說他們不愛我、不是好父母。

實際上,我的爸爸媽媽是非常優秀的父母,我之所以能在中學時期明確地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的能力有幾分,能在跟父母犯彆扭的時候拿着獎學金遠遠跑到香港去讀大學,能在現在反思和原諒之前的種種,都是因爲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我雖然性子不溫柔,但自問是個正直而有擔當的人,這是我的爸爸媽媽言傳身教的結果。這兩天我常常惶恐,要是爸爸媽媽看到了我的回答,一定會很傷心。不是因爲我歪曲了或誇大了什麼,而是他們從沒想過自己的態度和行爲會給我帶來這樣的傷害。而既然他們不是存心的,我又怎麼可能爲他們不知道的事情而去怪他們呢。

但是,雖然我理解我的爸爸媽媽,我卻並不贊成“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這樣的話。有些道理,比如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受是孩子內心強大、日後獲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保障,這些事我們的父母那一輩人從來不曾聽說,而我們因爲有了互聯網有了知乎果殼等分享知識的平臺而瞭解了,那我們還有什麼藉口不去變成更好的父母呢?我本以爲比我小十歲左右的孩子們已經不再受 “早戀”這個莫名的罪名困擾了,沒想到現在還有些年輕爸爸媽媽仍然有“我的孩子就得聽我的,不聽我就跟你翻臉,翻臉了你還記着你就是白眼狼”這樣的心理...這就不太好了。

最後想談一談成長過程中的傷害問題。很多身爲父母的人說,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所以控制。但是成長中的傷害在所難免,便能保護到18週歲,難道上大學之後的傷害、工作之後的傷害、成家之後的傷害都不是傷害嗎?

如果孩子沒有完善地處理傷痛的能力,那些傷害對生活帶來的實質影響怕會更多。而且就“早戀”來說,很多時候父母的控制和打壓帶來的傷害纔是最實在最深切的。

你是希望你的孩子嘗試着平衡學業與感情,在學業可能受影響的時候對你說“對不起爸爸/媽媽我最近上課有點走神,不如我們找個補課老師幫我講講這一段,我以後不會這樣了”,還是希望TA每天想着“爸媽要是知道我早戀了不得打死我啊我好害怕沒法好好聽課了”;

你是希望你的孩子在失戀時抱着你哭一場,還是想讓TA自己偷偷把枕頭哭溼第二天還要強作歡顏跟你們有說有笑?

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爲年少時的感情是不可抑制的啊。你控制得了“早戀”的行爲,控制不了心動的感情。在高壓下,有時孩子對抗傷害的能力超出父母的想象,但是你真的希望他們這麼堅強嗎?

我喜歡現在的自己,喜歡更加堅強更加寬容更加溫和,但是,如果可以軟弱可以哭...應該也是很幸福的感覺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