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教您如何做一個好家長

教您如何做一個好家長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故事一:別嘮叨個沒完  小茹媽對小茹要求很嚴。  “看看你,怎麼說也不聽,怎麼說也沒用。”早上,小茹

教您如何做一個好家長


      故事一:別嘮叨個沒完

  小茹媽對小茹要求很嚴。
  “看看你,怎麼說也不聽,怎麼說也沒用。”早上,小茹媽要送她去幼兒園,邊拖着小茹穿衣服,邊批評教育了起來,“天天晚上都和你說,要早睡早起,你偏不聽,非要看什麼動畫片;天天早上都要叫你起牀,讓你快一點,你就是不聽……”
  小茹媽說得沒錯,她的確每天都要這樣教育小茹。
  小茹今年4歲半,小茹媽的教育,從小茹剛剛上幼兒園時,就已經開始了,至今已經一年半了。
  小茹媽心裏真是有點煩了。想想吧,孩子上幼兒園一年半,她就每天重複兩遍相同的話,能不煩麼。可是,最偉大的就是父母的愛,煩雖然煩,但爲了孩子好,還是要繼續說下去。
  小茹媽還記得第一次這樣說的時候,那是在小茹進了幼兒園,剛剛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之後一個早上。那天早上,小茹媽着急上班,就叫小茹快點起牀。小茹賴在牀上不肯起來。小茹媽急壞了,一把把小茹拉起來,把衣服套到她身上。小茹還是賴着往牀上躺,小茹媽一急,就把巴掌打到了小茹的屁股上:“你這孩子,怎麼說都沒用嗎?快,媽媽上班要遲到了!”
  小茹一下子驚醒了,“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不過,小茹雖然又痛又委屈,卻比較配合地穿好了衣服。小茹媽感到,教育孩子,有時的確需要點暴力。拉着小茹的手向幼兒園走去的時候,不由得微笑了起來。秋天的陽光照在小茹媽的臉上,她覺得這樣的心情還算不錯。然而,她的這種好心情並沒有保持多久。晚上,吃過晚飯,小茹要看動畫片的影碟。小茹媽當然不同意,可是擋不住小茹又哭又鬧,只好放影碟給她看,看到一半,時間太晚了,小茹媽堅決不讓小茹看下去了,逼她上牀睡覺。小茹帶着淚躺到了牀上。對於孩子來說,夜深了,可對於成人來說,這個時間是睡不着的,小茹媽找出一張新的影碟,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結果,第二天,小茹媽又不得不重複催小茹起牀的那番話。
  這一說,就成了習慣,一直說到了今天,相信,以後也要繼續說下去。
  如果說,小茹根本不聽自己的話,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小茹媽還能忍受下去的話,那麼,小茹對她的不尊重,則讓小茹媽感到心裏十分難受。
  有一次,小茹媽帶着小茹去逛街,過馬路的時候,小茹媽等不及人行橫道的綠燈亮起,趁着車少,拉着小茹直衝了過去。交通協管員衝過來制止她,她不由得急了,和交通協管員爭執起來:“那麼多人,你爲什麼偏要管我?”
  小茹拉了拉媽媽的手:“媽,別說了。”
  可是,小茹媽正在

氣頭上,哪裏還管那麼多,衝交通協管員發了通火,最後,只好還是退回到路邊。這件事之後,小茹好長時間都不理小茹媽,什麼話都不說,悶着頭回到了家。
  小茹媽覺得,孩子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無論怎麼說,她都不聽,聽了也不改,改了也不做,做也做不好;二是她好像根本不尊重自己的媽媽,還有些輕視的意思。

  解析:家長們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就是無法教育好,說破了嘴皮子也沒什麼效果。其實這並不奇怪,心理學上早有解釋:當大腦接受到載有最新信息的語言時,對腦細胞的刺激最大,如果這種最新信息反覆重複,印象就會減弱,如果重複多了,就會令大腦關閉對此信息的接受,拒絕進入記憶層。家長們總是說,自己反反覆覆地教育孩子,卻收不到什麼效果,其原因恰恰在於此。那麼,是不是由於家長的嘮叨,孩子的某一方面就無法得到相關的教育了呢?其實不然。孩子是以模仿爲學習的重要方式的,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只有如此,才能自然而然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平時接受的,都是正面教育,所以,遇到家長言行不符的情況,往往會直率地指出。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知錯而能改,只有如此,家長才不會失去身爲家長的威嚴,而且,在家長的身教之下,孩子也會樂於改正自己的錯誤。

  

 故事二:別看不起孩子

  “你快把那個瓶子放下!”佳佳爸衝正踮着腳尖,取桌上那個花瓶的佳佳說,“讓我來,讓我來。”
  佳佳只好把手裏的花瓶放了下來。
  那個花瓶裏,放着一些玻璃珠,是佳佳最喜歡的玩具。雖然是佳佳最喜歡的玩具,不過,佳佳可不能隨意去玩這些東西,爸爸他們看得可緊了。原因只有一個,玻璃珠是有危險的,如果不小心吞到肚子裏……今天是因爲爸爸在家裏,佳佳纔想取這些玻璃珠玩。
  佳佳把玻璃珠從花瓶裏倒出來,在地上玩了一陣,動畫片的時間到了,佳佳就想把玻璃珠收回花瓶,一顆,兩顆……玻璃珠掉進花瓶的聲音非常清脆。媽媽嚇了一跳,生怕佳佳把花瓶弄碎,連忙衝過去:“我來,我來吧。”
  佳佳當然樂於別人幫忙,動畫片開始了呢,他的注意力早就轉到了電視屏幕上。
  轉眼,佳佳上了幼兒園大班。在幼兒園裏,老師要求小朋友們自己疊被子,佳佳是幼兒園裏表現最好的孩子,他的被子總是疊得又快又整齊。然而,在家裏可就不同了,佳佳的被子,是由媽媽來幫他疊的。因爲媽媽認爲,佳佳做得又慢,又做不好。
  “佳佳,你呀,你這個孩子,以後怎麼辦呢 ?”佳佳媽媽邊幫他收拾房間邊說,“爸爸媽媽又不可能和你過一輩子,你總要學會獨立的呀。”
  佳佳吃着零食,看着電視裏的動畫片,好像根本沒聽到媽媽的話。
  佳佳媽有時會和自己的朋友們聊天。他們聚在一起,經常會談起自己的孩子。佳佳媽誇佳佳聰明伶俐,學什麼東西都特別快。不過,講到生活自理能力時,佳佳媽卻換了種說法:“我家佳佳什麼都好,就是膽小,做什麼事都怕這怕那,而且什麼都做不好,我就想啊,以後他上大學了,自己生活了,該怎麼辦呢?”
  佳佳在自己房間裏玩,也不知他是否聽到了媽媽的話,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麼。

  解析: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天生就有着這樣的好奇心,什麼都想去做做,什麼都想去試一試。這是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性發展的一種體現。家長出於孩子安全問題等因素的考慮,每當孩子做那些似乎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時,就急於伸手幫忙,扼殺了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機會。可是,事後,家長卻又好像瞧不起孩子似的,抱怨孩子沒有膽識,什麼都做不好,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獨立。這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讓人感到矛盾的地方:想讓孩子獨立,卻不給孩子獨立做事情的機會,事後卻又抱怨孩子無獨立性,什麼都做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嘗試着獨立完成一件事情,讓孩子去體驗這一過程中的成功、失敗、悲傷或者是喜悅。在孩子做事時,可以提出一些要求,例如,注意哪方面的安全,或者是建議他如何去做。不過,一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自主意願,用商量或請求的語言,不可用命令的方式。   

      故事三:允許他犯錯誤

  對於小遠犯錯誤,小遠爸爸覺得實在是深惡痛絕。
  那天,小遠讓爸爸帶他去公園玩。小遠爸下樓前,特意叮囑小遠,鑰匙由小遠帶着,千萬不要忘在家裏。小遠答應得好好的,小遠爸爸還是不放心,在關上門前,還特意讓小遠把口袋裏的鑰匙拿出來,確定是家裏大門的鑰匙,而不是洗手間門的鑰匙,才放心地關上了門。到了樓下,發現飄起了小雨,小遠爸爸讓小遠去樓上取傘。取了傘下來,兩個人開開心心地去公園玩了一圈。晚上回來,發現鑰匙不見了。小遠媽又出差,沒辦法,小遠爸只好找來鎖匠開鎖。進了房門才發現,鑰匙竟然在鞋架上——原來,小遠取傘時,把鑰匙落在了房間裏。結果不但要花錢開門,第二天,還要再重新花錢配鎖。
  還有一次,明明是小遠因爲想試試玻璃硬還是玻璃瓶硬,用玻璃瓶把窗玻璃打碎了,他卻撒謊說是家裏的小貓把玻璃打爛了,根本和他 沒有任何關係。
  爸爸故意考驗他:“小貓是用什麼把窗子打爛的?”“玻……”小遠看着窗子前的玻璃瓶,“玻璃瓶。”小遠爸感到好笑:“那麼,小貓是怎麼把玻璃瓶摔到窗子上的?”小遠按照自己的方法,抓起玻璃瓶示範了一下。  
  “可是,”爸爸嚴肅了起來,“咱們家裏根本就沒有小貓。”
  小遠目瞪口呆地愣住了。是啊,家裏本來就沒有小貓,小貓怎麼會把窗子打爛呢?
  “是我打爛的。”小遠只好低下頭來承認。
  小遠爸爸趁熱打鐵,給小遠上了一課:做事情一定要認真,不能因爲不認真而犯下錯誤,因失誤而誤了事,就得不償失;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像華盛頓一樣,砍了櫻桃樹就要承認……
  這一篇長篇大論下來,小遠幾乎都要睡着了。
  相比較而言,小遠媽媽就不會像爸爸這麼嘮叨。一般情況下,只要小遠犯了錯誤,小遠媽就會立即訓他一通,而且,特別喜歡在別人面前訓斥小遠。小遠媽深信這樣一句話:“當面教子”—在別人面前訓斥、教育孩子,讓他知恥而後勇。
  不過,小遠並不喜歡媽媽的這種方式,犯了錯誤,他往往會先去找爸爸,覺得雖然爸爸說的他都不懂,但是,至少自己心裏會好過一些。

  解析:每個人犯錯誤都是難免的。對於正處於成長時段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對其的教育方法也可相應地分成兩種類型:孩子如果犯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錯誤,而這些小錯誤是由於好奇和求知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那麼就沒必要深究,只要讓他明白,需要承受自己犯錯的後果就行了;如果孩子犯的是原則性的錯誤,例如偷竊、撒謊等,家長就一定要讓他知道,那是不允許的,無論是法律還是家長,還是孩子周圍的人,都不會對這種行爲以包容的心來對待。不過,無論孩子犯的是哪一種類型的錯誤,家長都要持平和心態,不要要求孩子應當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講清道理,孩子自然會有選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千萬要記住:無論多大的孩子,他也有自尊心,也會非常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家長不可以當衆訓斥、教育他,而是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走進他的心靈。
  

      故事四:良好期待效應

  王玉延的兒子小寶剛剛5歲,正是愛玩愛鬧的年齡。然而,別人見到小寶的時候,都認爲他可能有10歲了。並不僅僅是因爲小寶的身高,而是因爲小寶有着與年齡不相稱的沉靜。
  玉玉延並沒有發現這一點,他唯一能看到的,只有小寶的那些獲獎證書和那些獎牌、獎盃。
  王玉延對培養孩子,下了番功夫。 從小寶還沒出生時起,他就研究各類開發智力的玩具、學習用具。小寶出生後,王玉延看到一篇報道,說的是一個孩子,由於從小就學習音樂,如今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名音樂大師了。這則報道對王玉延的震動很大。玉玉延當兵時,就被部隊的文藝隊招去做了名文藝兵,雖然不能說各種樂器都精通,可也正經會幾種樂器。例如笛子、二胡之類的。他相信,小寶身上,一定會有他的遺傳細胞,一定能夠像自己所看到的那篇報道中的孩子一樣,只要培養得當,肯定也能成爲音樂大師。
  所以,小寶剛懂事時,王玉延就爲他報了一個鋼琴班。
  原來,王玉延是想讓他學吹笛子或者拉二胡的,可是,細看當今世界上,哪有笛子大師啊。從3歲開始,小寶就坐到了那張琴椅上。剛開始的時候,小寶還挺感興趣,然而,隨着王玉延不斷地爲他加練琴的時間,小寶越來越不喜歡彈琴了,總是想方設法地想逃開。
  “你這孩子,”王玉延氣壞了,“去下洗手間用去那麼長時間——你這個樣子,白花那些學琴的學費了!”
  “可是,爸爸,我不喜歡練琴。”小寶壯着膽子說。
  “什麼?!”王玉延氣壞了,“快過來練琴,再這麼說,我就打你!以後,你一定要成爲音樂大師,知道嗎?!”
  小寶只好又坐了下來。
  王玉延這麼說是有自己的依據的。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他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奧運跳水冠軍熊倪,小時候不願練跳水,就把自己的泳褲,用自來水沾溼,然後回家說已練過跳水了。結果,熊倪的爸爸狠狠地打了他一頓,押着他去了跳水隊。總結出的道理,就是,家庭教育中,有時需要一點強制。  
  “孩子當然需要快樂,”王玉延說,“但快樂是無法保證孩子成爲一個成功人士的。”
  王玉延所說的,似乎也有一定道理。然而,看着小寶失落的眼神,卻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到難過。

  解析:望子成龍與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然而,這樣的心願,卻只能靠孩子來完成,這不能不令孩子們身上的壓力倍增。如果壓力可以成爲動力,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就像熊倪一樣。可是,如果孩子並不具備學習的資質,也沒有學習的樂趣,家長的這種專長訓練和這種苛求,就會成爲另一種壓力。家長見自己對孩子的某種期望,似乎並不能達成,時間長了,心裏就會感到一種無法掩飾的失落和失望,並變成一種急迫,經常埋怨孩子,這又爲孩子加上了一層壓力。種種壓力壓在孩子身上,孩子自然就會變得呆板木訥,失去了童真的孩子,那已不能稱之爲孩子了。那麼,家長面對這 種情況應該怎麼做呢?教育心理學認爲,積極、恰當的期待,纔會對孩子產生良好的激勵作用。所以,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學習特點,對孩子提出恰當的期待和要求,只有如此,才能產生良好的“期待效應”,讓孩子可以更加快樂自由地成長。

與此同時,要做一個好家長,還要注意交流中的問題:在談話中,不要限制孩子的思路,比如問:“是不是跟同學學的?”這極易造成暗示,使其失去自主判斷的可能。對孩子在談話中顯示出來的焦慮、哭泣等情緒反應,家長千萬不要驚慌失措,這會使他覺得你缺乏主見,同時,孩子也會因此用“撒野”來威脅家長。適當的表現是沉着而不慌亂。談話時,孩子經常會講一些家長始料不及、大爲驚訝的事。家長千萬不要大驚小怪,而應抱着“此事並不奇怪”的態度,否則, 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會隨之下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