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母親在飯桌上的一個動作,竟讓女兒尷尬不已!

母親在飯桌上的一個動作,竟讓女兒尷尬不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一輩常說,你吃魚肉的時候,要感謝正在啃魚骨頭的父母……但在新世紀,有一個女兒說:媽媽,請別再把讓肉給我!

老一輩常說,你吃魚肉的時候,要感謝正在啃魚骨頭的父母……但在新世紀,有一個女兒說:媽媽,請別再把讓肉給我!

母親在飯桌上的一個動作,竟讓女兒尷尬不已!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的體驗:據我爸說,我在的時候,家裏的飯菜總是特別豐盛。比如今晚,一家三口圍在一起,桌上是標準的粵式三菜一湯。當中的主角,當數那道人見人愛、老少咸宜的可樂雞翅。

8個色澤誘人的雞翅擺在眼前,我解決了3個,留着爸媽的份。我確實吃夠了。但是,等飯菜沒了一半,那5個雞翅才被我爸夾走了一個。

我下意識地說:“媽,吃雞翅啊。”

我媽迴應:“行了,我吃其他的菜就好,你多吃,把剩下的吃完吧。”

我夾起一個放在她碗裏:“我想吃會自己夾啦,你多吃纔對。”

沒想到我媽硬是把雞翅又放到我碗裏:“你喜歡吃嘛,來,你吃。”

結果,好好的幾塊肉,你推我讓幾個回合,反而顯得無比尷尬。

類似的場景,無數次在飯桌上重現。

母親在飯桌上的一個動作,竟讓女兒尷尬不已! 第2張

每當這一幕重演,我總是隱隱地感覺到不太舒服。

說句老實話,我不喜歡爸媽把肉讓給我吃,發自內心地拒絕潛藏在這一塊肉下面的“我比他們更重要”的內在邏輯。

什麼情況下我們會“讓”?

大多數的情形,是我和你想要同樣的東西,可是它不夠,而你認爲我的需求優先,於是你“讓”給我。“稀缺性”和“優先級”這兩個條件,使得“讓”成爲父母長年以來體現對孩子的愛的一種方式。

尤其是在那個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裏。想想在“民以食爲天”的中國,他們願意把最好的讓出來,以一種“割愛”的方式表達愛。

於是,小時候就有人說,在吃魚肉的時候,要感謝正在啃魚骨的爸媽;在啃雞腿的時候,要感恩嚥下雞屁股的爸媽……

母親在飯桌上的一個動作,竟讓女兒尷尬不已! 第3張

但是,我漸漸發現,雞屁股其實可以扔掉,肉不夠下次可以買一隻更大的雞;魚骨頭其實也可以不用啃,肉不夠可以多買一條魚。

發現了沒有?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些“讓”,其實不那麼必要。

如果說“稀缺性”和“優先級”成就了“讓”背後的愛,那排除了“稀缺性”之後的“讓”還剩下什麼呢?

爸媽始終認爲我比他們更加重要。

在他們深信的“優先級”下,即使生活中的資源已經不那麼稀缺,依然停不下單方面的付出和讓步,而這一口肉只是他們所有付出的冰山一角。

問題在於,這一些“讓”,我想不想要呢?

當我想吃雞翅的時候,我可以買,可以煮,也可以像今天一樣,自己夾。

但如果爸媽的付出超過了我的需要,這一種無條件的讓步和付出,便漸漸成爲壓力。當我可以獨自處理學習、找工作、找伴侶等問題以後,各種無條件的關照和讓步,多少顯得有點尷尬。就像那一口肉,你無條件地讓出來,我感激,但我真的吃飽了啊。這一塊肉背後的“付出感”,我又該不該接受呢?

當然,看到這裏,估計會有人說,爸媽這種讓步,歸根結底還是因爲愛,是天性啊,多少年來中國家庭都是這樣子的,你一個身在福中的年輕人怎麼就不領情了呢?

母親在飯桌上的一個動作,竟讓女兒尷尬不已! 第4張

寫下這些文字,其實無關是否感恩與領情。

我也知道,這種無條件的“讓”,這種他們深信的“我比他們更重要”的邏輯,估計我這一輩子都沒有辦法改變。

只是,我,一個生長在城市的90後,真心地希望爸媽能把自己的生命價值看得更重一些。

媽,你把肉讓給我。

那些你所愛的菜,放開吃啊。那些你所愛的週末娛樂,儘管去享受啊。相比起一輩子被捧在手心,其實我更希望我們像朋友一樣各自過自己的人生。

如果有一天家裏連肉都沒有了,只剩一口米,我寧願大家一起喝粥,而不是我吃飯,你喝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