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香港女特首兩個兒子都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個字

香港女特首兩個兒子都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個字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7年7月1日,香港迴歸20年,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同日,中央電視臺播出了她的專訪。

01

2017年7月1日,香港迴歸20年,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

同日,中央電視臺播出了她的專訪。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句話:“我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煮飯什麼事都是我親自做,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

原來,雖然身居高位,但母親的角色,在林鄭月娥的生命中依然佔有重要位置。

她甚至,爲了兒子甘願放棄行政職務——爲便於親自照顧兒子,她曾向香港政府申請降職調至倫敦辦事處工作。因爲兩名兒子考到英國升學了,而當時長子林節思正值青春期,躁動不安,林鄭月娥決定一家前往英國生活,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

在林鄭月娥眼裏,陪伴孩子成長,比其他都重要。她不要讓她的孩子,在最渴望愛的時候,卻發現沒有陪伴。

林鄭月娥有個樸素的念想:年幼時,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關懷照顧,陪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她的育兒觀就是8個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這個陪伴教育,現在讓林鄭月娥很欣慰,兩個兒子都學業有成——老大林節思、老二林約希都畢業於名校劍橋大學。雖然孩子都已經大了,分別是23歲、26歲,但他們跟林鄭月娥很親近,尤其是大兒子,差不多每天要跟媽媽說話他才比較舒服。

香港女特首兩個兒子都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個字

02

陪伴教育有多重要?

沒有陪伴,愛不在身邊,在孩子心裏,他也依然是個孤兒。

只管生,拒絕陪伴,就是缺愛。那些缺愛的童年,會撕裂成內心最深的傷痕,一輩子都無法痊癒。

我們來看一位知名作家真實的故事。

父親和哥哥相繼過世後,心底仍有孝心的某知名作家試圖與母親一起生活,以便照顧母親。然而,成長傷痛使作家與母親根本無法握手言歡。

爲尋求緩解水火不容的母子關係法寶,作家甚至攜母親上了央視的《心理訪談》。

香港女特首兩個兒子都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個字 第2張

在這期訪談節目上,作家說了一句震驚國人的話:“很長時間,我不知道人是爸爸媽媽生的,以爲是國家生的,有個工廠,專門生小孩,生下來放在保育院一起養着。”

語驚四座的背後,有一道長長的成長傷痕。

原來,作家的父母是工作狂,一歲半就把他送進了保育院,將他和小朋友們放養在一起,兩個禮拜回一次家,有時甚至四個禮拜纔回一次家。

在作家眼裏,母親是這樣的媽媽——只生不管,哪怕兒子生病了,都不肯放下工作陪伴兒子。到當了奶奶,纔開始學做母親,可一切都來不及了。

作家講述了這麼一件事:少年時候,有一次他做闌尾手術,家裏沒有一個人陪伴,非常孤獨和害怕,特別希望母親這一刻能在身邊陪自己,可母親還是令他失望了。

明明父母雙全,爲何作家卻活得像個絕望的孤兒?父母真的是忙到一個小時的陪伴沒有時間嗎?

沒有時間,只是藉口。真相是爲人父母,心中壓根不想或不知道給予孩子愛和陪伴。

爲人父母職責的空缺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裏傷害,比如作家,從小到大,他把自己當成被母親遺棄的孩子。

而母親對作家在心理上的拋棄,導致他同樣在心理上流放自己的母親:作家一直無法原諒和接納自己的媽媽。

在母親撰寫的傳記裏,就記錄了這樣的對話:

母親問:“小兒子,你能原諒媽媽嗎?”

作家回答非常乾脆:“不能。”

母親說,聽了這話很難過,認爲兒子真是錯得離譜,不應該對自己的親媽這麼決絕。

很多父母就是這樣自以爲是。自己決絕,卻不允許孩子決絕;自己不親近孩子,卻要孩子親近她。

以爲孩子是自己的,哪怕生了不管,哪怕是讓那個從我身上掉下的肉獨自在世間漂流離,但我還是他的父母,他還是我的孩子,血緣會讓我們自然親近,想讓他幾時親近我,他就會幾時親近我。

事實真是這樣嗎?

這位作家有一次接受採訪時,這樣說到母親:“我沒說、不想太刺激她的心裏話是:你過去不管兒子,不把兒子當回事,獨來獨往,不可能今天管了,想要個兒子陪了,就來一個兒子。你想要兒子陪,兒子就會回來陪嗎?過去我和她吵架時探討過這問題,血緣關係不代表一切,你從來不付出,照樣什麼也得不到,沒有誰天生對誰好的。”

亞洲首富李嘉誠就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03

孩子成長需要一盞燈,特別是在孩子小時候,來自父母的光亮更爲重要。而這道光,就是陪伴。父母陪伴的時光,是孩子的陽光課堂,有父母陪伴,孩子走得更好更遠。

香港女特首兩個兒子都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個字 第3張

林太的大兒子說,其實媽媽做的飯菜很簡單,但是因爲有媽媽陪着,吃的就香。因爲吃着媽媽親自做的飯菜,一股暖意會從舌尖一直暖到心窩,內心也會升騰起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媽媽能在他和弟弟需要照顧關懷的時候,給予他們安全感和溫暖,這種安全感和溫暖讓他和弟弟從外到里長成了陽光男孩。

“人間有味是清歡”,林太有自己的山川湖海,卻也能安於廚房,爲自己愛的人,爲愛自己的人,纖纖素手在柴米油鹽的煙火凡塵中,修出最接地氣最安穩的幸福。

在中國,做爸爸做媽媽,根本不需培訓,不用考試,隨着孩子出生時的哭聲就被催促着無證上崗,走馬上任了,所以作爲凡夫俗子的我們,總是沒有想好如何做父母,總是留下愚蠢的遺憾:我雖然始終在你的生命裏,但是,更多的時侯卻只像是一個稱呼。

但是你知道嗎?每一朵花,都有它的花期。孩子的成長也不可逆,孩子不會呆在原地等你。你忙完了記起來了再來施捨他一個親暱時,已錯過孩子最好的成長花期。

有智慧的人,一如林太,不會讓孩子的七彩生活,成爲“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不會讓孩子的童年,無助、冷漠、孤寂,不會讓孩子在青年時期誤入歧途,因爲林太一直在向孩子滲透這麼一種良性共情:“孩子,我和我的愛一直在,我們一起走過風和雨。”

你不能陪着孩子更多,但是,只是堅持陪孩子吃晚餐,效果也是驚人的。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妻子米歇爾在一次演講中說,奧巴馬每晚都會和女兒共進晚餐。

香港女特首兩個兒子都畢業於劍橋,她的育兒觀只有8個字 第4張

奧巴馬自己則說,他最自豪的事不是當上了美國總統,而是在長達21個月的選戰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試問,有幾個人的事情比美國總統的決策更重要?又有幾個人的時間,比美國總統的時間更寶貴呢?

一頓晚飯,一家子,圍着一桌美味佳餚,在其樂融融中,分享各自的悲歡。

這是最好的心靈教育的時刻:家裏愛意流淌,彼此心靈打開,互相看見,互相聽見,彼此傾訴。

新教育改革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

基調就是陪伴。

即使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孩子,不能陪吃飯,那麼,想辦法陪讀,陪寫,陪玩也是可以的。有時,有心的陪伴,不僅孩子成長,你自己也會收穫成長,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吧?

有些父母總是說忙忙忙!其實,據有關部門調查,回到家,很多父母就是打打遊戲,看看電視,刷刷微信微博。

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父母就必須剋制自己的行爲。多用心陪伴孩子。

記住專家的話:如果真的愛孩子,請放下不必要的社交,婉辭無意義的牌局,推掉無關緊要的商務與應酬,回家。

哈佛心理學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以後,你不會因爲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爲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這一程山水,與孩子相遇,這一程風雨,陪孩子成長。

#問一下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陪伴孩子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