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請打碎“別人家的孩子”這個神話

請打碎“別人家的孩子”這個神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成了不少小孩心目中不可超越的對象。那麼“別人家的孩子”真的是一個神話嗎?下面作者所描述的這段經歷,或許能將這個神話砸碎。

請打碎“別人家的孩子”這個神話

我從小就羨慕同住一個家屬大院的大偉,他聰明,成績好,生得虎頭虎腦有精神,真真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一個年級成績好的同學就那幾個,但老師對他青眼有加:“你們這些孩子,以後保管還是他最有出息。到底是男孩子,有潛力。”

不管做什麼事,我都下意識地拿自己跟他比比。好像正應了老師的這句評語,小學畢業,大偉考進了比我更好的初中。等我終於和他考上同一所省重點高中,他已經被分到了重點班。在老家,那羣人就是“天之驕子”的同義詞。

可這回遇見,就好像電視劇裏用濫的橋段。寒暄幾句後,我突然發現對方話鋒有點不對:“我覺得人生無非是意外、健康、養老、子女教育這四大問題,前兩者不一定發生,是需要規避的,後兩者一定會發生,是需要規劃的……”

嘿!按耐不住好奇心,我直接問他:“你該不會是來讓我買保險的吧?這好像跟你的專業特別不搭邊啊?你幹這個,是不是能賺很多錢?”

大偉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我幾乎能隔着屏幕看到他苦笑了一下:“你還是老樣子,問問題跟機關槍一樣。”

記得那是2008年,大偉在老家附近一所“211”的理工類大學讀書,專業是材料化學,學習之餘,還忙着考各種“有用的”證書。他拒絕了家人讓他準備考研的建議,因爲對做研究或是這個專業並無更大興趣。另一方面,他考證,最喜歡從馬列課上學“社會運行的潛規則”,積極準備着在進入職場的第一站中跑在前頭。

如果我能像他那樣,我的父母會不會更省心?有時我覺得他就像是我的另一面,理想的一面—如果按照父母對“最順利人生”的想法,我就應該在省內的名校讀着高科技含量的理工專業,並且上足了發條爲畢業後的一切做準備。

而我當時在離家十萬八千里遠的地方讀眼看着畢業就失業的新聞系,每週的任務是上外網看新聞,截然不同的文化一衝擊,週週都有新感悟,最後就像上了發條一樣對外公佈我的發現。

我開始覺得,我們曾被告知的很多功利選擇,對整個人生而言,是大錯特錯。一段被安排的生活,就算它看上去有利可圖,或者十分保險,我也只想抗拒。我寧願花費些無用的時間去探索自身,確定自己的興趣所在。我只想對好些規勸我的人說:就讓我去犯錯,讓我因自己的決定而感覺到疼,讓我自己決定是否要轉向,讓我揹負起自己的命運。

在別人看來夠好的人生,如果不是“我”選的,不是“我”珍惜其中的喜怒哀樂,只是讓別人眼紅,心裏會有真的快樂充實嗎?

我自覺只跟大偉報告了十分之一不到的“小發現”,但他已經忍無可忍。有天衝我感慨說:“想這些有啥用?還不是過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咱倆真不是一個世界裏的人了。”

唉,怎麼不是一個世界。我心裏也常有個小人兒不時勸着說“現實點吧”。不知怎的,後來我就不找他聊天了。

大概是當年給他留的陰影太深,這回在網上碰到,聊了沒兩句,他居然主動問我,選擇現在的工作,是不是“爲了理想”?

我反而不能像上學時那樣不假思索地給出一段肯定回答。

近來我常常在想我們出生於80年代末的人。比起上一兩輩的老人,我們的生活可算幸福:在無風無浪的安穩環境中長大,從不曾體會過飢寒流離的滋味。

可現在看起來,這種成長好像也沒太多含金量: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地發生着,在單調的一本本課本中拼搏,弓着背,低着頭,收斂起自己個性,順着僅有的一條路前進,考上好的初中,考上好的高中,最後就能進入一個比別人更好的大學。什麼理想、夢想、興趣這些現在時興的詞兒,那時說出來都會被人笑:還有這麼看不透的。

沒有長輩來跟我們討論過考進大學之後要怎麼做,就像以後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美好。

實際卻遠不是這樣。生活依然繼續,我們更爲迷惘。

高考過去已經七年。還記得當時我特別羨慕大院裏的另一個孩子小孫,他有外語特長,被中國傳媒大學的世界語專業錄取,孫伯伯當時滿意地說,這個專業全國學生就沒幾個,畢業了誰都不愁工作—不是去外文局,就是去國際臺。

當然,我也欽佩大偉。

但就是在這第七年,兩份看上去萬無一失的好工作被這倆發小徹底砸碎了。如願進了外文局的小孫,受不了工作的溫吞無聊,在愚人節辭職回家尋找新的發展方向。而原本在老家薪水最高的製造企業工作的大偉,則改行成爲一名保險理財諮詢—準確地說,是一個想要朝着金融行業邁進的自由職業者。

看着大偉說他怎樣下決心改行,我心裏好像也放下了一些什麼。也許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還是會有這樣一個時刻,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重新出發。壓抑和麻木已經不是被公認的標準答案。

你究竟想成爲一個怎樣的人?究竟想要去爭取一份怎樣的生活?

屬於自己的生活,不是爲了父母欣慰而堅持的生活,也不是爲了讓別人羨慕而去努力的生活。

萬幸,我忍住了沒再去給大偉講我的大道理,要是在以前,我一定得跟他把這事兒好好說說:越早朝着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去努力的這份“不實際”,可能纔是最實際的選擇呢。

我只跟他說,不考慮投資了,現在主要在瞎晃悠,買房買車都沒影子呢。

他的頭像很快變灰色了。不過幾分鐘之後,又亮了一下。

那麼多年的比較、爭論與不甘心,好像就這麼畫上了一個句號:“其實願意在這個年紀晃悠的,就是理想”。

作者:黃昉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