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那個天天惹我生氣的人,爲什麼我要去讚美?

那個天天惹我生氣的人,爲什麼我要去讚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次,我的治療室裏坐了一家三口,是爲兒子上學的問題而來。孩子因爲壓力太大而暫時休學了。離開學校,固然可以暫時迴避壓力,不過,也失去了心健康發展的土壤——課業學習和與同伴交往。如何儘快回到學校,是全家都關注的話題。可是,我看到,一家人在商討對策的過程中,卻時時彼此糾錯,句句相互指責,根本沒有合作解決問題的意思。人,很容易在防禦中變得刻薄。於是,一家人不能用慈悲之心體諒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也就沒有了智慧,無法團結起來轉化生活的困境。

實際上,在困境中,一家人最需要的,不是批評和指責,而是慈悲與智慧。“慈”,是製造喜悅和快樂的心願和能力;“悲”,是理解苦難和傷痛的心願和能力。我們要先有理解痛苦的心願和能力,纔會有製造喜悅和快樂的智慧。培育家人慈悲之心,需要家人相互讚美的陽光!

可是,在我們中國家庭裏,家人之間卻很少讚美。漸漸地,家人之間只是不斷地看到彼此的缺點,卻忘記了連結彼此的理由。讓讚美的陽光灑在一家人的心田,我們需要學習新的生命經驗。

01善待自己,用慈悲的心“看”到美好

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學習對自己慈悲,讓自己時刻活在當下,照看自己的身心需要。當大腦停止無休止的“應該”時,我們纔會覺察到自己時刻改變的身心需要。身體通常不會說謊。累啦,需要休息;餓啦,需要吃東西。當我們對身體慈悲時,身體就會對我們慈悲,幫助我們有效地做需要做的事。身心經常能處於平靜、安詳之中,就不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態,不再糾纏於內疚、自責的消耗,心就會如淨水一般,如實地反照當下的需要:什麼是實,什麼是真。於是,我們對家人說的話就會像甘露一般清涼、寧靜。

當我們對自己有足夠的慈悲時,我們的心就容易“看”到更多美好,能看到家人不善言行的背後,仍有值得稱道的善意和好意。

比如,夫妻之間爲家事爭執,其實是在表示兩個人都想要改變不滿意的生活。丈夫向太太抱怨岳父母,其實是表示他有充分信任太太的心量,在邀請太太幫助自己。太太責怪丈夫很少顧家,說明丈夫在太太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再能及時反饋這些用心“看”到的善意和好意,就會自覺地把讚美的陽光灑在家人的心上。當家裏的每個人的善意都能得到肯定的時候,善意的言行自然也會越來越多。

02行動起來,時常“澆灌”讚美和關愛

那個天天惹我生氣的人,爲什麼我要去讚美?

我們可以時常把家人當作花朵“澆灌”一下,讓一家人在慶祝生命、相互欣賞中創造家庭的希望和力量。在“澆花”時,讓一家人圍圈而坐。每個人都是一朵等待澆灌的“花”,同時也是澆花人。每個人自願選擇自己希望被“澆”的次序。

首先,每個人輪流澆灌第一朵“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他/她的欣賞或感激。澆花人可以欣賞對方的能力、善意、創意、品質,或者僅僅就是帥氣或漂亮,也可以向對方表達感激之情。不過,要具體——對方究竟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滿足了你什麼需要,帶給你什麼感受。否則,讚美就像空頭支票讓人空虛。

澆花人要眼睛看着對方,一字一句地用“你……”來開頭說話。不要評判、教導、批評,也不要提出建議和期望。

接受“澆灌”的“花”要仔細聆聽對方說的每一句話,體會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不要說話,不要更正,不要解釋,只是接受或享受。其他人也不要評論,不要更正,但可以有善意的笑聲。

一朵“花”澆完後,再“澆”第二朵,直到所有的“花”都得到澆灌。

最後,每個人談談今天被家人澆灌的感受。每個人可以是不一樣的。

“澆花”,是家庭自造力量和希望的過程。一家人通過彼此欣賞,發現值得稱道的地方,讓整個家庭覺察和肯定平時視而不見、未曾發現的家庭資源和家庭力量,幫助家庭重獲失去的勝任感,也感受到家人的關愛。

也可以把“澆花”活動變成“施肥”活動。一家人圍圈坐在一起,每個人選擇自己接受家人“對不起”的次序。然後,從第一個人開始,其他家人逐一告訴他/她:近來自己做了什麼感到對不起對方,請求對方原諒,祝福對方開心。然後,換下一位接受“對不起”。

“澆花”和“施肥”家庭活動可以培育家人學說“愛語”的習慣——習慣說那些給家人帶來理解、自信、鼓舞和希望的話語。

“這樣,當身處霧霾之中,我們有智慧看到:霧之後有藍天。當藍天降臨,我們會全身心地享受當下的美好。諸多當下的美好又反過來滋養着我們的慈悲之心。於是,當生命的霧霾降臨時,一家人仍能感受到讚美的陽光和希望的力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