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疾病 > 秋季寶寶腹瀉需要注意什麼

秋季寶寶腹瀉需要注意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腹瀉是寶寶常有的疾病,特別是在秋季,如果寶寶得了腹瀉,家長應該注意什麼,家長應該怎樣正確護理寶寶呢?

秋季寶寶腹瀉需要注意什麼

上週,白天拉了幾趟稀的,還好只是稀軟沒有水樣,精神還不錯,也沒有發熱及嘔吐。

那天晚上,幾乎不夜屎的小定,半夜拉了滿滿一屁股,實在太多,只能抱到洗手間去洗,洗完也徹底醒透了,過了一個多小時才睡。真是酸爽。

當然睡眠受影響只是一方面,更擔心的是腹瀉本身和後面的護理。

當年老大寒顫,高熱40度送醫院,嘔吐嚴重,持續了好幾天又開始腹瀉,細菌病毒合併感染,輪狀病毒一天7次稀水蛋花,還因爲有酸中毒指標,只能通過吊瓶補液......

5年過去了,還歷歷在目,真是心有餘悸,一言難盡。

腹瀉是很多孩子都可能遇上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說說。

腹瀉的類型

那天小定又拉了,老人家比較擔心,我就準備帶着尿不溼去醫院,跑一趟求安心。

糞便的化驗最好是1小時內的新鮮產品,還沒到醫院開門的點,考慮到路上的時間,到了那邊,熱騰騰的那啥肯定都涼透了,於是我就在家等着,從害怕又拉,到期盼......

果然,又聽到一聲親切的“噗”之後,有了一屁兜的那啥,趕緊就塞到包裏帶出了門,一般來說,不用全帶的,挑一些出來放在小盒子裏面就成,避免尿不溼吸水引起測試結果不準確。考慮到大家的胃口,就不上圖片了。

帶娃比較折騰,也沒必要,所以是獨自出門,到了醫院,醫生開了化驗單,結果也比較快出來了:

查了4項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諾如病毒、星狀病毒,都是陰性的。

張思萊張奶奶的繪本里面提到,腹瀉分爲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

常見的感染性腹瀉,是病毒引起的,細菌、寄生蟲引起的相對少一些。

嚴重腹瀉是每1-2小時就排一次水樣便,從症狀和嚴重程度來看,小定這次算是輕微腹瀉。

輪狀病毒及腹瀉併發症“脫水”

在病毒感染中,我們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輪狀病毒了。

輪狀病毒在秋季高發,所以以前也被成爲“秋季腹瀉” ,通常還會伴隨嘔吐和發熱。

它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般3-8天后會自愈,所以不應該通過抗生素治療。

輪狀病毒是引發嬰幼兒嚴重腹瀉的最常見原因,不過還好有疫苗可以預防的,雖然這個不是強制性疫苗,但美國兒科學會和梅奧這些書都是建議服用的,但是得選品質有保障的。小定是兩個月體檢的時候,吃的輪狀病毒疫苗。

雖然能夠自愈,但這個過程還是挺熬人的,其中最主要的風險是“脫水”。

鬆散和柔軟的便便一般不至於脫水,如果頻繁排水樣便,加上嘔吐等情況,可能引起脫水。所以腹瀉中要密切注意寶寶的排尿情況,如果有8小時沒有尿,口脣乾燥,哭的時候淚少,囟門凹陷等情況,可能就是脫水了。

從預防上來說,大家一定要注意給孩子勤洗手,也不要去人太多的地方,減少感染的機率。

用藥情況

醫生根據症狀的描述和檢查的結果,開了蒙脫石散,益生菌、以及乳糖酶。

這三樣東西的作用不同:

蒙脫石散:這個是有點爭議的

美國兒科學會書上提到:不建議2歲一下孩子服用非處方腹瀉藥,因爲可能會加重腸道損傷,並引起水、鈉瀦留在腸道內不被吸收,而且藥物止瀉後,可能反而家長不容易注意到脫水的情況。

其原理是物理吸附,不會被人體吸收,雖然是草莓味,但掩藏不住石灰的口感,果不其然,餵了幾口之後就不肯吃了,加上症狀不重,所以後來我也沒有繼續給他吃。

益生菌:可能幫助改善腹瀉。服用的時候需要注意溫度不要超過40度。

乳糖酶:腹瀉久了之後,容易繼發性的不耐受,醫生建議如果奶量超過200ml, 吃奶之前可以口服乳糖酶。

除此之外,如果是嚴重腹瀉或者有脫水的情況,還需要及時服用補液鹽,對於重度脫水的情況,可能還需要通過靜脈注射來補充水分。

我們這次水樣的稀便次數少,就在家多喝水和多喝奶,沒有特地喝補液鹽。

此外,張奶奶書中,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上有提到,補鋅能夠縮短病程。

自從加輔食之後,一天只有一趟粑粑了,家裏護臀膏也早就沒了。 擔心拉肚子紅屁股,又去買了護臀膏。

恢復期的飲食

腹瀉之後應該如何飲食,需要忌口嗎?秋季寶寶腹瀉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是輕度腹瀉,沒有必要限制飲食,一拉肚子就把吃的全停了,只讓孩子喝白粥,這樣是不合適的,因爲孩子需要營養來恢復體力,營養不夠反而會延長病程。

輕度腹瀉的飲食,不需要做太多改變。如果是嚴重腹瀉,飲食以澱粉類易消化的食物爲主,像是米,麪條,饅頭,麪包,土豆等,好轉後也可以儘快恢復正常飲食。

記得腹瀉的時候別喝果汁,這個可能反而加重腹瀉。

暫時的胃口不好,也不要太焦慮,正常進食之後,可能大便還有點軟稀,這個不算不正常,重點還是關注精神狀態、小便次數,別脫水就好。

如果腹瀉持續2周以上,則要注意是否出現了更嚴重的腸道疾病。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