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包辦孩子一切事情好嗎

父母包辦孩子一切事情好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密不透風的愛不是真正的愛,請放了自己,也成全孩子。可能平時包辦太多了,束縛了孩子的潛能,孩子可以比自己想象的更優秀。

父母包辦孩子一切事情好嗎

其實,對孩子包辦太多的現象,不止單親家庭存在,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被父母所謂的愛包裹的密不透風。

陪伴的缺失固然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而這種密不透風的愛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的《父母必讀》一書的序言中曾寫道:

“子女固然由於父母愛的不足而感到痛苦。但是,他們也會由於那種過分洋溢的偉大感覺而腐化墮落。理智應當成爲家庭教育中常備的節制器,否則,孩子就會在父母最好的動機下養成最壞的特點和行爲。”

愛得太滿,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呢?

會讓孩子缺乏自由完整的體驗,影響孩子心智的發展。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照顧,會剝奪孩子按照自身意志體驗生命的機會,而心智的發展則源於自由完整的體驗。

孩子沒有經歷過這種體驗便無法得到真正的成長,會在許多事情上顯得無知,或者只擁有通過理論得來的膚淺認知。

會對孩子形成束縛,影響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

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經歷一次次持續不斷的練習才能最終掌握,並嫺熟運用。

父母過多的干預,會對孩子形成無形的束縛,讓孩子缺乏鍛鍊,壓縮孩子的成長空間,導致孩子束手束腳,無法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會讓孩子想要逃離,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爲了你,我付出了這麼多,你一定要……”

相信這樣的聲音在有的父母聽來並不陌生,父母犧牲而忘我的付出,如果不是出於全然的愛,而是因爲對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夠滿足自己的意願,這便是一種控制、一種攻擊,孩子自己的感覺其實並沒有被看見。

這種凌駕於道德之上的控制,會讓孩子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內心充滿窒息,也會讓孩子無法承受,想要逃離。

另外,如果父母不願意從孩子的世界裏走出來,把自己和孩子捆綁在一起,當孩子的表現不能令父母滿意的時候,父母也會產生強烈的心理落差,對父母本身也是一種傷害。

那麼,如何才能給到孩子恰到好處的愛呢?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讓孩子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魚缸法則”,講的是有十幾條三寸長的熱帶金魚一直在魚缸中餵養,兩年之後,它們還是三寸長。

但是,有一天,魚缸不小心被打碎了,人們便將金魚放到了院子裏的水池中餵養,結果,兩個月之後,金魚居然從三寸瘋長到了一尺長。

如果孩子是金魚,父母就好比保護孩子的魚缸。這個法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束縛之下,便難以獲得真正的成長,無法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同時,也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變得懶惰。許多時候,孩子也許只是需要一個足夠自由的空間。

懷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給孩子獨立體驗的機會。

人人生而不同,每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不能用自己的經驗去束縛孩子,而應該相信孩子,適時放手,鼓勵孩子勇敢地去體驗、感知生命,這些按照自身意志體驗得到的東西,才能最終成爲長在孩子身上的骨頭和肉。

與孩子保持恰當的距離,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提供必要的幫助。

放手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一種有距離的陪伴,愛孩子就是要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自由成長,又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陪孩子共渡難關。

保持自我,學會示弱。

父母不能因爲孩子,而放棄自我,要對自己負責,做獨立而完整的自己,與孩子之間劃清界限感,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獨立的,從而發展出自我。

同時,父母要學會示弱,讓孩子明白父母也會有情緒,也會有脆弱的時候,也會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從而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以及爲他人提供幫助的機會。

蒙臺梭利曾說:永遠不要幫助孩子完成他認爲能夠完成的任務。

希望父母都能夠給到孩子恰到好處的愛,不包辦、不放任,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去體驗生命、收穫成長,這便是爲人父母的你我,所能給予孩子的最寶貴的財富。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