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對孩子非打即罵會怎麼樣

父母對孩子非打即罵會怎麼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情緒管理:孩子犯錯時,用這個方法,把錯誤變成成長的機會。反正怒火攻心之後,非打即罵,能夠達到改變孩子這些行爲的目的就可以了。

父母對孩子非打即罵會怎麼樣

“錯誤行爲”通常指的是違反規則、慣例、約定的行爲。如果孩子做題做錯了,是因爲能力不足,或者不熟練,那麼就不是“錯誤行爲”;如果是因爲不認真、草草應付了事造成的,那就是“錯誤行爲”。

當然是否界定爲錯誤行爲,還需要看事前是否有約定,或者通過其它方式達成共識。

孔子說:“不教而殺是爲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意思是,事先不進行教育,犯了錯就一味懲罰,就是虐;事先不告誡不招呼,而要求馬上做事成功,就是暴。這句話講的是暴虐之政,對應到家庭教育中同樣適用。

比如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如果之前沒有用比較正式的方式,明確地表述做作業的時間標準和要求,只是看到感覺不滿意的地方就說幾句,再不聽就懲罰,那也是“不教而殺”。

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爲,有兩條路徑

一條路徑的着眼點,在孩子的行爲上,是“零和博弈”。

只要孩子犯錯就進行懲罰,希望孩子感受“切膚之痛”、“長了記性”,再也不敢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做法簡單直接,通常也很有效果。但是存在的問題是:孩子錯誤行爲背後的需求也同時被打壓了,孩子並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地滿足自己的需求。

孩子如果想要符合這個行爲規範,就要否認或者壓抑自己的需求。這就是“存天理,滅人慾”,否定自己,向“正確”靠攏。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追求快樂、害怕困難、想要安逸的一面,同時也有追求成就感、尋求認可、追尋意義和價值的一面。這些不但是每個孩子,也是每個人身上不可分割的部分。

否定任何一面,都是在自我否定、自我懷疑,會帶來巨大的情緒內耗,陷入糾結和痛苦之中。就像一個花園,如果看到長草了,就一把火燒個乾淨,草燒沒了,苗也被燒了,整個花園也就沒有了生機。

另一條路徑的着眼點,在孩子的內在需求上,是“共贏思維”。

接納孩子的需求,從需求和感受出發,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爲。當孩子的需求能夠通過正確的行爲得以滿足,那麼相應的“錯誤行爲”也就消失了。無論哪方面的內在需求都是一直存在的,學會通過恰當的方法滿足自己的需要,生命力才能爆發出來,能夠像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所說的“積極進取,蓬勃發展”。

走這條路徑,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解決問題六步驟”。

解決問題六步驟:引導孩子用恰當的方法滿足自己的需要,把錯誤變成成長的機會

六個步驟包括:

1.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

3.一起想辦法,並記錄下來;

4.分析討論每個辦法;

5.選擇留下哪些辦法,並確定實施計劃;

6.執行,與反思。

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學會從需求和感受出發,通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高通過恰當的方法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另外,這對孩子的表達感受的能力是很好的鍛鍊。

這些步驟看似很長,其實嘗試過之後,練習一兩次,會很順暢地執行下來。而且,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完全走完所有步驟,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第一步: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

很多家長已經習慣了氣頭上,先逼問幾個“爲什麼”,然後一通指責“你怎麼”,再講一通“道理”…

但是我們要知道,雙方都在情緒上的時候,是不可能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先“共情”,才能“共事”。

調整情緒

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我們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才能引導孩子的情緒平復下來。

如果感覺自己還不能用平靜的語氣說話,可以先離開一會兒,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回來溝通。

接納

當孩子犯了錯,或者沒有達到要求的時候,會有情緒的波動,可能會感到傷心、難過、害怕、沮喪。這時候,家長接納的態度很重要。

接納不是表示贊同孩子的不當行爲,而是表示我們的理解和寬容:“我理解你的情緒和感受,因爲你的一些內在需求,目前還沒有找到適當的方法來滿足或實現,所以導致這樣的結果”。抱持這樣的想法,才能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上。

傾聽—反映

傾聽和反映,是爲孩子的情緒畫像的過程,是把孩子的情緒、感受,用語言勾勒出來,不帶有任何的評價和判斷。目的在於讓孩子客觀地看到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並體會到這種感覺被理解後的輕鬆,情緒得以釋放。

孩子要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學會用語言清楚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覺。有的孩子話多,這時需要我們根據孩子的表達,對孩子的情緒和需求進行歸納,力求精準;

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緒,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察覺孩子的情緒,把孩子的情緒和感覺描述出來。描述最好用問句,這會打開溝通的大門,孩子會告訴我們這個“畫像”是否正確。如果不準確,孩子會直接告訴我們,或者有所反應。我們可以再次提問,直到孩子覺得我們的“畫像”符合他的感覺。

有了這種“說到心坎裏”的感覺,就達到了共情,幫助孩子疏解了“擔心被罵,很害怕”的情緒困擾,放下了包袱。並且,孩子的需求得以被呈現出來,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被理解,接下來就可以專心面對問題。

第二步: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

我們的目的是和孩子一起合作解決問題,我們雙方都有各自的需求,或許還存在一些衝突。都明確地擺出來,纔能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同時,這也是把自己和孩子都作爲家庭成員來對待,讓孩子能夠學會體察別人的情緒和感受,體會到並且願意承擔作爲家庭成員的那份責任。

這裏要強調的是,一定是表達我們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對孩子提出要求,更不要責備和斥罵。

第三步:一起想辦法,並記錄下來

和孩子一起,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來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起想辦法時,主要以啓發式提問的方式,把問題拋給孩子,比如“怎樣才能保證在9點前完成作業呢?”。我們要耐心引導孩子面對問題和思考問題,引導他自己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於自己參與制定的解決辦法,孩子也更有動力去實施它。

在一起想辦法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進行評價,尤其是不要進行批評,只要做好記錄就可以。

第四步:分析討論每個辦法

對每個提出的辦法,討論它是否可行,是否要進行修改或補充。

討論時儘量做到無差別地對待,不要刻意去忽略或貶低孩子提出的方法。

第五步:選擇留下哪些辦法,並確定實施計劃

討論之後,以孩子爲主來決定,留下哪些辦法,然後重新整理,一起決定如何實施。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接受我們認爲對的方法,即便結果可能不完全符合我們的意願,也要給孩子機會去執行他所認可的方法。

第六步:執行,與反思

只要是共同討論問題,一起制定解決方案,那麼孩子通常會願意去實施這些方案。實施一段時間,比如一週之後,要對執行的效果進行回顧和反思。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些當時沒有考慮到的特殊情況,根據需要一起決定是否更新到計劃或者約定當中。

這個回顧的過程對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反思的過程中,孩子對什麼樣的問題有哪些方法、哪個方法更有效,會有更深刻的認知和體會。

犯錯後就懲罰,是對錯誤行爲的封堵;而以合作的方式,通過一定的步驟解決問題,纔是從源頭開始進行全面治理。

通過解決問題的這些步驟,引導孩子從需求和感受出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高通過恰當的方法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同時也體會和獲得遵守約定的誠信精神。另外,這對孩子的表達感受的能力是很好的鍛鍊,孩子經歷和掌握這些步驟,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也能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