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不”要怎麼說,寶寶能接納

“不”要怎麼說,寶寶能接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對孩子的拒絕一定要前後一致。不能因爲今天心情好,便縱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對孩子嚴格一些。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

限制要及時並且讓孩子能理解

“不”要怎麼說,寶寶能接納

當你準備干涉孩子的行爲時,別忘了你是在對一個孩子講話,你必須考慮到他的理解能力。絕大部分的孩子還不能理解長的句子,你的長篇大論很難讓孩子領會,如果你沒有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他們很難遵守規則;如果他們在早上做錯了什麼事,而你到晚上才進行懲罰,這種推遲的懲罰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因爲他們可能早已把早上發生的事情忘記了,所以,在給孩子限制的時候,一定要及時,那樣,他們纔會知道自己錯在哪,什麼是不允許做的。

制止孩子的行爲時應該語氣堅定、直接、平靜

請記住一點,當你責備孩子的時候,你的態度應該堅定、直接,同時語氣要平靜。怒氣衝衝,大發雷霆可能會引起孩子過度的反應。糾正孩子的做法儘量用簡短的詞或句子,太多的描述反而會使孩子迷惑不解。

限制之後告訴孩子怎樣做是對的

當你不想讓孩子動某樣東西時,僅僅說“別動”是不夠的,你還要告訴他“別動”之後怎麼辦。很多孩子在玩他們的玩具時,雖然他們不是故意要損壞什麼,但他們的玩法很危險。比如你給他新買的一輛玩具卡車,他的玩法是扔出去,看卡車怎麼在地上翻跟頭。此時,你要做的是,堅定地抓住他的手,告訴他,“不能扔!”然後教給他卡車在地板上推動的方法,讓他按照你的方法去玩。

不過別指望你的一次說服就能夠去作用,或許一會兒他又去扔別的東西了,你還需要不斷地重複,孩子們正是在不斷的重複中學習的。

事後責備不如事前準備

同時,我們該明確地知道,若想讓一個孩子沒有麻煩,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喜歡做破壞性的事情,即便他沒有惡意,你還是事先計劃好比較穩妥。比如他喜歡扔東西,與其事後責備他,還不如給他創造一個沒有什麼東西可扔的環境,也就免去了你的無休止的制止和責備。

最後,別忘了,不管你的孩子做了什麼,一旦你發現了他的哪怕很微不足道的一點兒自制力,你也要給以鼓勵,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報酬可能是爸爸或媽媽的一個緊緊的擁抱了。

不同年齡的孩子,不同的拒絕方式

0~2:直截了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語言功能還不完善,如果父母對他講比較複雜的道理的話,孩子可能會聽不明白。

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應採取的拒絕方式是直截了當的體驗式。如直接對孩子說“不可以”或是對他搖頭。當孩子有危險舉動,例如去拿打火機玩的時候,父母就要馬上制止,甚至可以給寶寶一點小苦頭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點心等。

2~4:冷處理

2~4歲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常和大人“鬧獨立”,叛逆性十足。對這個時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儘量避免採用強硬的處理手段。

“冷處理”是對付這階段孩子不錯的辦法。當孩子大吵大鬧的時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後雙方都冷靜下來了,再同他講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衆場合撒潑的話,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進行冷處理。這樣做對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護作用。

4~6:講道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徵上處於一個過渡期,正從“自我中心”發展到認識周圍的環境事物。同時,孩子在語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當的提高。

父母這時就可以採取“講道理”的方式來同孩子溝通了。坦白而簡單地向孩子說明爲什麼不能這麼做,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來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別對孩子說謊或說得模棱兩可。

“冷處理”的方式也同樣適用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冷處理之後再曉之以理,最後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愛的表達來撫慰他。

不同氣質的孩子,不同的拒絕方式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氣,爸爸媽媽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獨特的氣質,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拒絕方式。大致有以下的方法。

容易興奮的寶寶——強制休息片刻法

對過於興奮、聽不進勸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帶到另一個場所,讓他脫離使他興奮的環境,兩眼冷靜地看着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有好奇心的寶寶——轉移注意力法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地方。這樣,孩子很快會忘記剛纔的要求和不愉快。

膽小而又依賴的寶寶——輕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不願意睡覺,纏着媽媽,你不妨問他:“媽媽明天還要上班,你覺得媽媽累不累?”“你該怎麼做呢?”

好勝心強的寶寶——激將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讓拒絕變成鼓勵。如:孩子不願打針,父母可以說:“奧特曼連怪獸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針。小明呢?”

提醒:

父母對孩子的拒絕一定要前後一致。不能因爲今天心情好,便縱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對孩子嚴格一些。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拒絕不是因爲金錢缺乏、心情不好而採取的行動,它是一個讓孩子對周圍環境、對行爲規則進行認識的教育機會。

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樹立行爲規則,一開始需要父母和外界的不斷點撥、刺激;時間長了,在父母的拒絕過程中,孩子便能學會自我控制,提升內省智能,從被動接受外界的教育內化爲自律、自覺地自我剋制。如:父母一開始便明確規定孩子睡覺前不能吃糖,並一直堅持執行,孩子自然會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