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家長對“接納”這件事怎麼理解的?

家長對“接納”這件事怎麼理解的?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對“接納”這件事怎麼理解的?但這樣“接納”孩子,有時也是毒藥,“接納”這個詞,大概是目前育兒界和身心靈成長領域最流行的詞了。無論是對於孩子的行爲,還是對於自己的一些狀態,我們都會提到“接納”。

我曾經聽到一些媽媽們互相傾訴,親子關係不和諧怎麼辦,夫妻關係不親密怎麼辦,婆媳關係太痛苦怎麼辦,我生活得太鬱悶怎麼辦……

於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心理安慰的詞——“接納”,就閃亮登場了。

彷彿一切痛苦的事情發生後,只要舉起“接納”這面大旗揮舞一下,就萬事太平了。

孩子的行爲看不慣了,告訴自己要接納;

和老公無法溝通了,忍着氣告訴自己要接納;

快被婆婆逼瘋了,咬着牙繼續強迫自己接納。

於是接納和忍受就開始混淆,對自己的“接納”彷彿變成了合理化,對孩子的“接納”好像變成了縱容。

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所做的這一切,真的就是接納嗎?

當我們說接納孩子的時候,並不是孩子做什麼都允許,而是瞭解孩子所有的行爲背後都有着他的渴望和需求;

明白孩子現在所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有原因的,是和孩子的內在性格,以及父母之前的養育方式相關聯的。

但不代表當孩子的行爲干擾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聽之任之、無動於衷。

當我們說接納自己的時候,並不是自己做什麼都理所應當,而是認識到自己現在的狀態是受到成長的環境、過往的經歷,以及自身的侷限等因素影響的。

但不等於我們可以沉溺於過去,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怨天尤人。

家長對“接納”這件事怎麼理解的?

接納不是理直氣壯地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他人和環境,那不是接納,那是逃避,是推託,是找藉口。

比如現在經常會有一些新聞報道“熊孩子”的不可接納行爲,我們可以理解這些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們所在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但不等於我們可以允許他們繼續爲所欲爲,不去糾正。

同樣,如果一個成年人因爲曾經原生家庭的傷害,而形成了一些性格方面的缺陷,我們能夠對他的成長經歷表示理解,但不等於他就應該以“接納”爲藉口,繼續沉溺過去、抱怨他人。

我們無條件接納的,是情緒和行爲背後的原因,而不是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我曾經看到過一位老師寫的這樣兩個案例:一個正處在秩序敏感期和肛欲期的孩子,非常執拗,有一次尿牀了,不允許媽媽換掉牀單,非要尿在牀上。

媽媽拿盆接了一半,還一定要倒回牀上,不倒就哭。於是媽媽就一直端着尿盆,不敢去倒掉,就站在那裏跟孩子講道理。

還有一個爸爸,說他家孩子每天晚上在外面玩到很晚都不願意回家,於是導致睡得也很晚,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然後遲到。

爸爸說:“他玩不夠就是不回家啊,無論我怎麼說他就是不回啊,我也沒辦法啊。老師不是說要接納孩子,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嗎?”

但是,這樣的情況還真不是接納。千萬不要說,我接納孩子所以就讓他玩讓他尿。

那不是接納,那是順從,是縱容,是溺愛。

我們說接納孩子是指,不因爲這個行爲就否定、評判孩子。我們不說孩子尿牀就是壞孩子,羞羞臉。

我們看到孩子是因爲處在肛欲期,所以纔會尿牀,然後又是在秩序敏感期,所以不同意換牀單。

我們也不去評判晚上不想回家的孩子就是不懂事、貪玩,而是去感受和傾聽他,他的需求是什麼?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既滿足孩子的需求,又不影響正常的作息?

所以,真的別總是言必稱“接納”了,你真的是在接納嗎,還是在忍受呢?接納和忍受有什麼區別呢?

忍受是在自我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因爲沒有辦法、無能爲力,只能選擇壓抑。

當我們忍受時,我們的態度依舊是敵對的、鬥爭的,只不過那是一種無奈的、無聲的鬥爭。

而當我們真正接納的時候,是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過去發生了什麼,承認一切發生,併爲此時此刻的自己負責。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以爲自己在頭腦層面接納了,這件事情就真的接納了。但你的身體會告訴你,你究竟是在接納還是在忍受。

當我們接納時,我們的內心是輕鬆的、柔軟的,我們知道自己的選擇,並會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而當我們忍受時,心是緊張的、僵硬的,整個人一直處在一種消耗的狀態,壓抑的能量在體內糾纏,要麼通過指責傷害別人,要麼製造內疚傷害自己。

當我們真正接納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有能力看見對方、尊重對方,不去強迫對方改變,但同時也不失去自我。

我不會要求你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來改變,而我也不是按照你的期望去生活,因爲我們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方式。

接納不是妥協,而是尊重彼此的界限,不推卸責任,不強行控制。

一個有接納能力的人,是真正能爲自己負起責任的人,他不會期望別人爲自己的生命負責,也不會依賴對方來承擔自己的生活。

接納不等於放縱,接納不是逃避的擋箭牌,不是消極放任的幌子,而是始終儘自己所能,做好自己可以做的,在那個當下爲自己負責。

然後,允許一切如其所是地發生,不抗拒、不執着,就像山林裏的樹木,允許風從自己身上穿過。

同時,接納還包括在自己還無法做到的時候,允許自己暫時做不到,不強求、不催迫,給自己多一些的時間和耐心。

接納是一種狀態,而不一定是某個具體的行爲。一個有接納品質的人,可以用接納的狀態,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

我們並不是一定要求自己凡事必須接納,而是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就有了選擇。

你可以選擇帶着尊重去和對方溝通,也可以選擇降低自己的期待;你可以選擇允許自己暫時做不到接納,也可以就乾脆選擇不接納。

但是不同的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請這樣接納我自己

我接納我的過去,無論我做錯了什麼,我選擇從中吸取教訓,而不是不斷地自責;

我接納我的現在,無論自己現狀如何,我選擇尊重自己生命的尊嚴、價值和唯一性;

我接納我的情緒,無論產生何種負面情緒,我選擇正視、關注和體驗它,從中瞭解自己的思想和問題,並給以建設性的解決;

我接納我自己,沒有任何條件,這是我的人生態度,也是我的權利。

我有權利快樂,我有資格成功;我有權利不快樂,我有資格不成功……

雖然我經歷過很多失敗,犯過很多錯誤,但那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我成長的階梯。

我接納自己的現在,雖然我有很多缺點和不足,但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尊重自己生命的尊嚴、價值和獨特性。

我接納自己的全部,雖然我不完美,但當下的我所能做的已經是我最好的表現,我相信自己未來會做得更好。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